《昨夜星辰昨夜风——最后的贵族李德裕》
第58节作者:
玉搔头 日期:2011-05-23 21:00:25
太和五年的一天,一骑快马裹挟着滚滚烟尘,在维州通往成都的道路上狂奔,穿过锦官城外的森森古柏,越过开满芙蓉的浣花溪,在西川节度牙门前霍然止住马蹄……节度牙门少数要紧人物才知道一个秘密:维州要收回来了。
接到悉怛谋请求献城归唐的信函后,李德裕精光内敛的眸子里放射出了炙人的光芒。他熟悉山泽地理和历史掌故,当然知道维州在地缘政治上的巨大意义。 象韦皋那样不惜代价、经年累月地攻城,是李德裕不敢想象的。无论这咽喉要地有多么重要,劫后重生的西川还承受不起如此沉重的代价。没想到,一个不费气力收取维州的大好机会就摆在眼前。
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人物,李德裕不能不考虑,悉怛谋献城背后,是不是隐藏着吐蕃人的阴谋?平凉劫盟留给几代人太深刻、太惨痛的记忆了。吐蕃一直是唐朝所有对手中最凶残、最狡猾、最没有道德底线的一个。地势险峻的维州比平凉更适合隐蔽。如果吐蕃人想伏兵劫杀前去接管山城的西川人马,重演平凉劫盟,后果不堪想象。李德裕反反复复地考虑后,还是决定慎重起见。他派人给悉怛谋送去了锦袍金带,对接收维州的细节只字不提。
悉怛谋也是一个聪明人。他立刻读懂了锦袍金带掩盖的担忧。这个爽直的雪域英豪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率族人和麾下将士三百多人出奔成都,把一座不设防的空城留在高山上。他相信李德裕敢做敢为,一定会收留他。消息传来,李德裕被悉怛谋的真诚感动了。这位吐蕃将领实际上是抵押了自己和部下的性命,担保维州城没有潜伏阴谋。李德裕没有理由再犹豫。
我想象着悉怛谋大步流星,走进西川节度牙门时的情形。他一定是位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的汉子。脸庞被高原纯净的阳光晒成了很朴实的黝黑,还透着雪域民族所独有的高原红。只有这样的质朴男儿,才会毫不保留地将自己,还有数百族人、部属的性命交到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手中。眼前那位身形颀长、风度儒雅的人物就是李德裕吧?即使身居荒城,悉怛谋对他也不陌生。吐蕃和南诏早就在传扬这个名字。英雄们都知道,在岷山、邛崃山的那一侧,在苍茫云海那一头,在太阳升起的方向,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面对面的时候,悉怛谋没有失望。走近李德裕身边的人都能明显感受到一种无形无质的气场,使你不敢正视他,只能不自觉地采取仰望的姿态。
此时,一张不怒而威的白皙面庞上流露出真挚的笑容,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李德裕指天为誓,要庇护这些前来投靠他的人,要为悉怛谋请求封赏。只有同样的真诚、直率,才能回报悉怛谋,才能赢得那颗真诚、直率的心——多年后,李德裕还会怅然回想起初见悉怛谋的情景。
唐军进驻无忧城。距离两个孩子偷偷打开城门的那个黑夜,五十年光阴过去。
这无疑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从西川入吐蕃有两条道;一条从龙安经青川;另一条就是走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东部)、抵达吐蕃的门户栖鸡城。在失去维州的屏障后,唐朝可以全取西南千里失地,西北方向的压力也将骤然减轻。在岷山和邛崃山以西,有几个氐羌部落,号称“西山八国”。对维州易手在地缘政治上的影响,他们和南诏都有深刻的认识。西山八国立刻派使者赶到成都,向李德裕表达归附之意。按照惯例,西川节度使除了兼任西川观察使和成都尹外,还带有云南、西山八国招抚使的头衔。多数时候,那不过是个空名。只有李德裕出镇西川的那几年,实至名归,让西山八国和南诏都臣服于成都——唐朝终于把手伸向了“横断山之斧”。
西川节度衙门早已是一片喜气洋洋。欢快的笑声越过高墙,飘在风中。上到监军宦官、判官等重要幕僚,下到牙兵、小校,纷纷跑来向节度使道贺。谁都知道,这将极大地增加李德裕的政治资本。
只有一个人满脸愁云,紧锁着眉头,身边的欢声笑语仿佛与他无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