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风——最后的贵族李德裕》
第55节作者:
玉搔头 日期:2011-05-17 14:03:58
提到西川和维州,有一个名字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雄镇西南近二十年的南康郡王韦皋。
韦皋出身长安名门。传说,他满月时父母宴请了不少僧人。宴席上,有个形容丑陋的碧眼胡僧不请自来。面露憎色的豪奴们在庭中为这不速客随便找个席位。碧眼胡僧倒是浑不在意。见僧人们用过斋饭,韦家就把婴儿抱了出来,让群僧祈福。就在一片乱轰轰的祝福声中,传来了一句略带生硬的问候:“别久无恙乎?”
大家诧异地转过头,正是那被冷落的胡僧。没想到小韦皋咯咯地对着他笑,好象听懂了。在韦皋父亲一再追问下,碧眼胡僧才悠悠地解释道:韦皋前生是西川的宰相诸葛亮,今世是西川的大帅,前生今世与这八百里土地有说不尽的因缘。
诸葛亮的爵位是武乡侯,后人都尊称他为“武侯”。韦皋的父亲就以这两个字,作为孩子的表字。后来,宋代诗人张震拜谒武侯祠,写下“它年一笑三生梦,应愧多情碧眼僧”的诗句,说的就是这段奇事。《太平广记》记载的这段故事有个破绽:韦皋表字“城武”,不是“武侯”。可见,碧眼僧不过是一段虚构出来的传奇。
不过,韦皋对西川的影响力绝非虚构。
西川南接南诏、西面吐蕃,莽莽巴山中还有东蛮出没——“横断山之斧”斧刃所向,高山大川里暗藏莫大的凶险。斧头在吐蕃人掌中,斧柄却握在南诏。如果南诏阿附吐蕃,西川腹背受敌。李泌对此就有很清醒的认识。结好南诏、对抗吐蕃是他谋划的大战略最重要的一环。韦皋也是心领神会。安抚境内的东蛮后,他派遣判官去离间南诏与吐蕃。几个月后,吐蕃起兵十万大举攻蜀,强迫南诏助攻。在韦皋的精心安排下,一封装在银封函中的书信 “凑巧”被吐蕃人截获。那是西川节度牙门写给南诏王的信,满纸温馨。心生狐疑的吐蕃分兵两万,去监视南诏。南诏王勃然大怒,收兵回师。斧头和斧柄分离,“横断山之斧”再没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分兵后的吐蕃实力大减,在雄关前铩羽而归,第一次领教了韦皋的手段。第二年,西川的两千精兵联手东蛮大破吐蕃。悍将乞臧遮遮阵亡。他的父亲,就是策划平凉劫盟的吐蕃大相尚结赞。
多年前,尚结赞曾攻下河套之冲的盐州(今陕西省定边县、盐池县一带)。不过,他留来守城的蕃兵思乡厌战,竟放火焚城,溜回雪域高原。失去盐州后,唐朝在这一带的防御力量变得很薄弱。就如白居易的长诗中说的,“城盐州,盐州未城天子忧。”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朝廷征发关陇诸军,重筑盐州城。可以想象,吐蕃人一定会来骚扰。为策应修城行动,韦皋把维州包围起来,在西南方向牵制吐蕃大军,使他们无法出兵西北,阻挠重修盐州城的工程:
……
自筑盐州十馀载,左衽毡裘不犯塞。
昼牧牛羊夜捉生,长去新城百里外。
诸边急警劳戍人,唯此一道无烟尘。
……
西北稳定下来后,西川军又光复失陷的西边的失地。接连的胜利,促成了大唐、南诏的结盟。知道吐蕃在西北方向再次发动攻势后,韦皋大胆地兵分十路,深入吐蕃腹地,一举击破敌军。连吐蕃从西方带来的黑衣大食兵也被迫降。从春到秋,韦皋击破吐蕃军队十六万,攻下城池七座、军镇五座,挟百胜余威,再一次攻打维州。麾下万名精兵昼夜攻打这座山城,鲜血浸透了白云和黄沙。汹涌如潮的攻势将吐蕃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南方。维州城下,韦皋将十万敌军歼灭过半,还生擒了大将论莽热。可是,维州如同凝固的黑云,死死压在了头上。
韦皋病故后,刘闢(音pì)接任了西川节度使,还幻想着要兼西川、东川和山南西道这三个节度使于一身,割据西南。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和当时的天子、宰相一起,制止了这场荒诞戏。过去几年,镇守西川的是另一位前宰相杜元颖。他的五世祖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宰相杜如晦。
杜元颖文思敏捷,交际手腕一流,和李德裕、白居易、韩愈都有交情。春光明媚的元和时代里,他数年时间就从八品升到六品,已算不慢。没想到,唐穆宗(李宥)登基后短短一年多,杜元颖竟然扶摇直上,一跃成为宰相。可他身上没有半点杜如晦的风采。杜元颖主政的那段时间,朋党竞起、河北叛乱,葬送了元和中兴的辉煌,最后黯然下台,把权力留给了比他干练,也比他更无耻的奸臣李逢吉。
李德裕在浙西做得风生水起的那几年,杜元颖出镇西川。这个素有风雅名声的书生远离长安后,露出了贪婪无耻的真面目。
那时候,唐穆宗已经驾崩。在位的是少年天子唐敬宗,好玩乐,讲排场,经常向浙西、西川这样的膏腴之地索取财物。和李德裕婉言拒绝不同,杜元颖为了讨好天子,百般搜罗蜀中的奇珍异宝、精美器具。进贡的驿马在北去长安的栈道上首尾相连,络绎不绝。能工巧匠日以继夜赶工的痛苦,他根本不放在心上。再加上杜元颖自己也大肆搜刮钱财,整个西川民怨沸腾,怪象环生。据《戎幕闲谈》记载,一丈见方的巨石能跑能走;道观的泥塑人像长出了胡须;鹿头寺土地裂开了缝,涌出了泉水;猫为鼠哺乳;龙和牛争斗;成都的栗树结李子,李树上却结下了中空无瓤的木瓜,西城门突然白浪滔天……荒诞的细节拼凑出一个支离破碎的图像。
杜元颖没有想到,他的种种荒唐行为,都被一个别有用心的邻居南诏看在眼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