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寂的宋词——跌落宋朝的蝴蝶》
第27节

作者: 一金一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5-10 20:18:25

  (二)渐天如水,素月当午
  读罢诗书,搁下经典,柳永最喜欢的,便是随兄弟诸人,抑或是约上两三好友,沿街信步而行。
  相国寺,永远是京城最热闹的所在,这座皇家寺院不仅是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的清净之地,每月还有数次类似于庙会性质的“瓦市”,待到集市之日,飞禽猫犬,鞍辔弓剑,笔墨纸砚,衣帽首饰,无所不有。置身相国寺中,万姓交易,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瓦市之中,辟有“勾栏”,是一处处相对固定,或露天或封闭的演艺场所,有说书的,唱戏的,杂耍的,算卦的,歌舞的,形形式式的民间艺人,杂耍高手,云集于此,这边锣声方歇,那面鼓声又响,时时博得欢呼四起,相国寺内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人群之中的柳永,走走停停,享受着那份市井生活的充实与热闹。瓦市勾栏里的笑脸,代表了这座城市最生动的表情,而这些丰富的表情,日后会在柳永笔下,逐次呈现。
  柳永的脚步,也迈进了喧嚣的夜市。汴京的热闹,不只在白天。夜幕下的开封,更加多彩而神秘。天下太平无事,朝廷取消了宵禁,人们在夜晚的出行变得从容自由。夜市,遂成为汴京文化生活中的一个亮点。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从朱雀门到龙津桥一带,汇聚了各地风味小吃的店铺,野狐肉,鳝鱼包子,旋煎羊白肠,腰肾鸡碎,鹅掌鸭血,沙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金丝党梅……特色小吃的菜旗,花色不一,沿街排开,光从名字想象,就足以令人垂涎欲滴。街市之上,兼以茶楼酒店,酒醇菜香,满街游人,醉不知归,以致于许多店家无法落实朝廷提出的三更前关门打烊的规定。通宵不绝的夜生活,成了汴京迥然有别于其他的都市一景。人们在这座城市里流连忘返,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传奇。这其中,也包括执扇携书、漫步轻摇的柳永。

  这座城市,仿佛永远在狂欢,永远在过节,总有热闹与喜庆在上演。正如柳永在他所作《迎新春》词里追忆的那样:
  “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
  元宵佳节里,整个京都成了一座不夜城,皇帝与庶民同乐,观灯赏景,不知疲倦,即便是到了“渐天如水,素月当午”的夜半时分,在那明明暗暗的烛影花阴之下,仍然有情窦初开的男女,卿卿我我,不知归路。面对着“朝野多欢民康阜”的欢乐聚会,柳永也发出了感喟,“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即便归去,兴奋也使他睡不着觉的。
  柳永无法拒绝繁华,无法拒绝新奇,甚至达到了“旬月经游殊不厌”的地步,这座城市,注定了要成为他生命中重要的抒写对象。他在这座城市中度过了他的花样年华,也找到了绵绵幽幽的快乐。

日期:2011-05-11 20:47:11

  (三)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柳家的读书声,常常在黎明的曙色里,轻轻响起。先是一个人的,继而是两个,三个,此起彼伏,抑扬顿挫,形成一支小小的交响。
  圣贤遗作,经典诗文,在柳氏兄弟的嘴角边涓涓吐出,越过窗棂,越过树梢,越过狭小的庭院,回荡在方宅四周。父亲柳宜在早朝之前,洗漱用餐之间,总不忘要督导几个儿郎一番。冰融花开又一春,离朝廷开考取士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在父亲严肃而期待的目光里,柳永和他的兄弟们踏上了大宋朝的科举赶考之路。
  和唐代相比,宋代士人的仕进之路还是相对开阔的。唐时每科录取不过二三十人,到了宋代,每科名额少则二三百,多则五六百,并且取消门第限制,广纳人才。宋朝皇帝对于科举一事,也是格外重视,宋太祖曾亲自下令,拨付专项资金,由官府发券,沿途驿站负责给远道进京的士子们提供免费食宿,挑选最富学养名望的朝廷重臣负责出题判卷,并且亲自临轩殿试,把关考察,为国选贤,帝国王朝对于士子的倚重,可谓用心良苦。

  柳永胸有成竹地踏进了考场,捉笔题书,缓缓落墨。金榜题名,魁甲登第,成为天子门生,跨马游长街,这是他无数次的梦境,雄心万丈的他甚至想象着,当一考而中接到喜报时,望子成龙、不苟言笑的父亲,该是怎样的喜笑颜开,柳家庭院里,该是怎样一副弹冠相庆的热闹场面。或者,可以出现一门数进士的奇迹,从此光耀门楣,延续他们在南唐时代的柳氏门风。
  悬悬而望,目盼心思,发榜的日子终于如期而至,柳永也悄悄跻身榜前。在才俊齐聚的大考中,百里挑一,拣择精英,恰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人头攒动的榜下,那些喜悦的泪水,愤怒的呼喊,狂躁的挥舞,失意的诅咒,汇成一堆。金榜之下,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柳永拨开人群,踮起脚类,找了一遍,未有自己,他生怕看错了,再看二遍,仍然没有发现。那些密密匝匝的名单里,没有出现柳三变的名字。没有,真的没有。出门之前的喜悦和期盼,顿时化成了飞流直下的失落与忐忑。这意味着,千日的寒窗苦读,化为虚无。这意味着,报国的宏图大志,暂时搁浅。还意味着,父亲的叹息与忧愁,又将复起。
  柳永怏怏而回,脚下不再轻快。都市的街衢依旧一派繁华,但这样的热闹,对于名落孙山的柳永来说,成了无可复观的旧景。走走停停,总是走不回柳府。他第一次感觉到,回家的路,竟然如此漫长。况且,在内心里总有一个声音迸将出来,鼓励他,暗示他——“不归,不归,且去消愁”。
  是啊,三年的努力,每日晨读夜作,孜孜不倦,未能如愿换得一介功名,他真不知要如何面对父亲那一张严肃、忧郁而苍老的脸庞。
  忧愁如漫。这一刻,他突然想到了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的,他很想喝上一场,也许,酒是最能解愁的。恍惚之间,他的脚步深深浅浅,来到一处临河的街巷。
  柳絮轻扬、烟花四溢的巷子里,隐隐传出了酒香,几个如花似玉的青春女子,站在门前迎候,酒香,花香,胭脂香,伴随着温柔甜甜的相劝,扑面而来。相公,进来坐坐噻。对于殷勤的邀请,柳永半推半就之间,没有能够拒绝。不管了,顾不得这么多了,有酒就好,他需要让自己在酒里麻丨醉丨,好消解那盘桓不去的落榜之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