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风——最后的贵族李德裕》
第52节

作者: 玉搔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5-10 09:01:38

  人们纷纷传说,李德裕这一回真的要当宰相了。裴度伸出了欢迎的手臂,旧日恩怨随那轻风,从指缝间飘走。在他的大力推荐下,李德裕就任兵部侍郎,宣麻拜相仿佛也指日可待。
  在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里,却有一双幽怨的眼睛注视着踌躇满志的李德裕。
  那是李宗闵的眼睛。长庆元年贡举舞弊案,使他被贬。李宗闵比李德裕幸运得多。仅仅两年工夫,他就回长安了。匪夷所思的是,李宗闵是因贡举舞弊案被贬,奸臣李逢吉派给他的第一个差事,竟然是主持下一年的科举。等到长庆四年的科举结束,李宗闵就任兵部侍郎,比李德裕早了三年。因父亲过世,他回家守孝。等服丧期满后,李宗闵的新位置是吏部侍郎。

  唐朝尚书只是虚衔,侍郎才是六部真正的长官。尚书省的六部中,吏部和兵部分司文、武,地位在诸部之上。不觉“年光往事如流水”,吏部侍郎李宗闵和兵部侍郎李德裕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宰相高位。过去的八年,对李德裕来说是浙西的仁风惠化,是天下闻名的清明政治;对李宗闵来说,是蝇营狗苟、浑浑噩噩地虚耗掉的一段光阴。这一切,裴度都看在眼中。这位老臣提携过李宗闵。这一回,内心的天平却向他恼怒过的李德裕倾斜。

  一看得不到以裴度为领袖的外朝支持,李宗闵转过身来,钻进内廷,寻找奥援。他要踩着李德裕,更上一层楼。
  李宗闵辗转托人,联络上一个很有势力的宦官,很快就疏通了各种关节。几天后,白麻制书上,墨迹淋漓地填上了李宗闵的名字——这是李德裕第二次与相位失之交臂了。
  为了彻底杜绝李德裕拜相的可能性,李宗闵把旧友牛僧儒也请回长安,有计划地排挤那些支持李德裕的人,甚至连对他有提携之恩的裴度也没有放过。一年来,裴度在长安有些孤独。他推荐过诗人刘禹锡,没有下文,保荐李德裕,又一次受挫——老景颓唐,是遮掩也遮掩不住的。裴度不得不识趣地离开长安,隐退洛阳的绿野堂。
  就在此时,滑州(今河南省滑县)和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县)发生了一场大变故。

  事情要从三年前说起。当时,坐镇沧州的横海军节度使病死。他的儿子李同捷擅自宣布出任留后,用重金贿赂邻近的几个藩镇,希望能接任节度使。可是,天子李涵没有同意。李同捷借口军中将士强行挽留他,拒不奉诏。朝廷命周边藩镇围攻横海军。魏博(河北省南部)节度使史宪诚也接到了旨意。可他与李同捷是姻亲,不仅按兵不动,还暗地里送了不少粮饷到沧州。长安派到魏州劝说史宪诚的使者络绎不绝、相望于道。天子还赏赐给他宰相头衔。可史宪诚还是首鼠两端,受逼不过,才勉强派出二万人助战。没想到,领军的大将反戈一击,反过来攻击史宪诚。狼狈不堪的史宪诚反过来,还得向长安告急。天子命李听驰援。几路大军分进合击,终于平定了李同捷之乱。

  在这场战争中,史宪诚暗通李同捷在前,出兵后也没有立下什么战功。自身实力又因部将突然倒戈受重创。他很害怕长安天子会秋后算帐。在儿子的再三劝说下,史宪诚终于答应交出节旌,向朝廷示好。
  河北三镇,声气相通,共同对抗长安。现在,魏博节度使肯屈服于朝廷,自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李涵立刻任命李听为新的魏博节度使。可是,正如俗语所说:“长安天子,魏博牙军”。 魏博牙军自比天子,跋扈之极,会不会接受这样的安排呢?史宪诚有些担心。他的弟弟出了一个主意:要李听以追击乱兵为名,进入魏州,弹压牙军。
  听说李听率军入境,魏博军上下无不惊慌,纷纷涌入节度牙门。史宪忠若无其事地安慰他们:李听是借道攻打叛贼丌志沼,我们又没有辜负朝廷,怕什么?
  见节度使不慌不忙的样子,将士们的情绪才渐渐平静下来。可是,李听的军队途经贝州时盔甲鲜明、全副武装。魏博军将士们起了疑心,披甲佩刀,严加戒备。贝州是魏博精锐军队的屯兵要地。李听有些畏惧,逡巡不前。这下暴露他的真实意图。魏博军中一片哗然。李听的目标不是乱兵,而是魏博六州——史宪诚欺骗了大家。愤怒的士卒们在夜色的掩护下,闯进牙门,杀死了史宪诚。
  魏博军没有收手,转头突袭李听。猝不及防之下,李听被杀得丢盔卸甲,狼狈逃窜,不分昼夜地狂奔千里,才脱身逃回义成节度使驻节地滑州。他带去的大军伤亡殆尽。滑州形势变得非常凶险。
  大权在握的李宗闵立刻给李德裕出了一道难题,要他去收拾残局。李德裕不得不带着“他日未开今日谢”的遗憾,踏着长安的落叶,又一次匆匆离去。诗人刘禹锡送他去滑州时,写诗相赠:
  南徐报政入文昌,东郡须才别建章。
  视草名高同蜀客,拥旄年少胜荀郎。
  黄河一曲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傍。
  自古相门还出相,如今人望在岩廊。
  是的,“自古相门还出相”。 宰相之梦,总会有梦圆的时候。旅鬓微白的李德裕毫不灰心,跃马扬鞭,朝兵荒马乱的滑州奔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