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兜靡留下了一个儿子,名叫猎骄靡,当时还是个婴儿。负责保育、辅导猎骄靡的布就翎侯抱着猎骄靡逃了出来,躲过了月氏人的屠戮。逃亡途中,布就翎侯将猎骄靡放草丛中,去寻找吃的。当布就翎侯拿着食物归来,竟然看见一只狼在喂猎骄靡吃奶,还有一只乌鸦叼着一块肉站在旁边。布就翎侯大为惊奇,认为小王子将来定然是个非凡的人物,于是带着猎骄靡投靠匈奴,并把自己看到的神奇景象禀告给了冒顿产于。冒顿单于听了,也觉得太奇妙了,当即决定收养这个乌孙王的孩子。
十几年过去了,猎骄靡长大成人。单于把乌孙部民交还给他,并扶持他当上乌孙国王。猎骄靡复国后,一心为父报仇,与匈奴右贤王相约进攻已经西迁到伊犁河流域的月氏国。月氏人根本不是报酬心切的乌孙人和彪悍的匈奴人的对手,连国王都被杀死,头盖骨被做成了酒杯。因此,月氏人被迫继续西迁。
没有了威胁的乌孙在猎骄靡的领导下迅速强大起来。为了发展,乌孙国占据了原为月氏人所有的伊犁河、楚河地区。留在那里没有逃走的月氏人和原先臣服于月氏的塞人从此成为乌孙国的臣属。乌孙在西域定居后,实力大为增强,不再臣服于匈奴。有户口12万,人口63万,军队18万,定都于赤谷。
这时的乌孙国,已经是西域诸国中数一数二的强国,几乎可以与匈奴分庭抗礼。但是,因为与匈奴人有深厚的友谊,加上不想与匈奴发生战争,影响乌孙国的发展,乌孙王一直对匈奴礼敬有加。
汉朝当然不希望匈奴有一个势力强劲的外援。因此,汉武帝积极与乌孙王和亲,希望让匈奴失去这个重要的盟友。
汉武帝的和亲政策没有在当时生效,却在昭帝时期发生了作用。乌孙与汉朝的关系变得越发亲密,与匈奴的关系则越来越疏远了。
日期:2007-10-1 22:01:51
西域古族——乌孙(二)
匈奴壶衍鞮(dī)单于看到昔日的盟友倒向汉朝,对乌孙恨之入骨,连续在汉朝北部边境制造事端,还联合车师国数次入侵乌孙,想用武力威胁乌孙与汉朝断绝关系。当时,恰逢汉昭帝病故,汉朝一时无法出兵援助。匈奴更加有恃无恐,出动大军攻取了乌孙的车延、恶师,掳掠百姓牲畜,并遣使所要被嫁到乌孙的汉朝公主。
汉朝方面,汉宣帝继位,立即调集了15万大军,发起了西汉时期对匈奴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出征。按照汉军的作战方针,祁连将军田广明率4万骑兵出西河;度辽将军范明友率3万骑兵出张掖;前将军韩增率3万骑兵出云中;后将军赵充国率3万骑兵出酒泉;虎牙将军田顺率3万骑兵出五原;另派校尉常惠持节监护乌孙军,率5万乌孙军西抗击匈奴。
五路汉军出塞后,直向匈奴扑去。匈奴人在汉武帝时就已经被汉军吓破了胆,现在听说汉军到了,人人惊慌失色,带着家小,赶着牲畜远避漠北。汉军连匈奴主力的面都没见着,只斩获了小股匈奴,五便凯旋而归了。
汉军虽然没有遇到匈奴主力,但在声势上震慑了匈奴,并在东线战场上牵制了匈奴的主力,为乌孙骑兵从西线攻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常惠的主持下,乌孙王翁归靡率军袭击了匈奴右谷蠡(lí)王的王庭,大获全胜,斩首、俘获单于父辈、公主、诸王、都尉、千长、骑将以下4万多人,获得牲畜70多万头。从此,匈奴的势力更衰弱了,因此更加怨恨乌孙。当年冬天,匈奴壶衍鞮单于就亲自率领数万骑兵向乌孙展开报复,掳掠了乌孙的一些百姓。但在回军途中,匈奴人遭到了大雪严寒的袭击,生还者不到十分之一。
就在匈奴内外交困之际,匈奴的近邻先零羌、东胡的一支乌桓部也趁火打劫,与乌孙同时进攻匈奴。匈奴三面受敌,又损失了数万人马,被掠走牛羊不计其数。祸不单行的是,在遭到中创之后,匈奴人又遇上连年饥荒,人口锐减,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内部矛盾也日益激化。
在汉朝的全力支持下,乌孙不仅化解了匈奴的威胁,而且大败匈奴,掳获大批人口和牲畜。因此,乌孙人对汉朝十分感谢。但是,乌孙国中仍有不少亲近匈奴的人。亲汉的乌孙人与亲匈的乌孙人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国家实力在内战中大大损耗。东汉末年,鲜卑兴起,趁乌孙孱弱的时候多次袭击乌孙。乌孙人被迫退入到天山山脉中安居。轰轰烈烈的无损王国从此消失了。
乌孙王朝自从国王军须靡开国,直到迁居天山,一共经历了12代乌孙王,时间长达261年。
此后,乌孙人渐渐与邻族融合,大部分被同化了。但也有一小部分乌孙人保留着祖先留下的血脉。明清时,人们还在新疆见到了乌孙部落。
日期:2007-10-2 17:57:02
江都公主,中国和亲史上第一人
提到和亲,恐怕人们首先想起的便是王昭君和文成公主。
确实,这两位中原公主都是中原王朝和亲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也为民族团结和民族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远赴异域和亲的公主并非只有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两人,很多也都为中华民族的团结、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只是,不知为何,王昭君和文成公主名垂青史,其他的公主却被人们遗忘了。江都公主就是一个被大多数人遗忘了的与少数民族和亲的公主。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承担了和亲使命的公主。
与汉朝此前以宫女冒充公主送去和亲不同,江都公主是一位风姿绰约的正宗汉室公主,又称细君公主,原名刘细君。细君的父亲刘建是江都王刘非的儿子,刘非与汉武帝刘彻是同父异母的哥哥。在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时,刘非曾英勇参战,立下赫赫战功,镇守江都(今扬州)27年,是一位忠诚的皇室成员。刘非死后,刘建继承了江都王的爵位。刘建为所欲为,竟然图谋造反,私制玉玺、绶带、兵器、地图等。事情败露后,刘建自缢身亡,细君的母亲也受株连,被处以死刑。
当时,细君只有5岁,因此被赦免,并被接到皇宫中。做为罪臣的女儿,细君在宫中仍然享受到了皇室子女的待遇。她天赋过人,容貌出众,既擅长琴棋书画,也精于吟诗作赋,深受汉武帝怜爱。10年之后,细君已经长成一个善诗文、通音律、明世理、有气度的汉室公主。
汉武帝在位前期,西域30多个大小王国几乎都在匈奴控制之下,只有乌孙国,比较强大,对匈奴虽然不抗拒,但也不以附属国的身份依附,而且也表示了愿意与汉朝交往的愿望。乌孙王猎骄靡还向汉朝提出了和亲的要求,派使者以千匹良马作为聘礼,求娶汉室公主,借此表示永结友好的愿望。
汉武帝对被迫的和亲一直持反对态度,但并不认为友好邻国的求亲也代表屈辱,因此对乌孙王的求亲非常高兴。考虑了一番,他决定让江都公主刘细君担当出塞和亲的重任。
对天潢贵胄、王室宗亲来说,塞外西域实在是一个可怕的蛮荒之地。正因为如此,汉武帝以前的历朝历代,大多以宫女冒充公主,嫁给藩王,不愿意宗室的血脉到塞外受苦。不知道为什么,汉武帝竟然真的要嫁一位公主给乌孙王。究竟是汉武帝不愿“滥竽充数”,失信于盟友,还是对细君的父亲谋反一事终究心有芥蒂呢?没有人知道。皇命不可违背,并不想远嫁塞外的江都公主没有抗争。她希望报答汉武帝刀下留情、养育自己的恩情,也愿意为国家及民族安宁的大局作出牺牲。
汉武帝见江都公主愿意与乌孙和亲,非常高兴,以厚礼相赠,送嫁时还亲自送出宫门,并派随从官员、乐队、工匠、侍女、护兵等数百人,携带大量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嫁妆,浩浩荡荡离地送江都公主远赴乌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