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的古国》
第18节

作者: 月明日
收藏本书TXT下载
  长安与乌孙,距离非常遥远,途中多有盗匪出没,还有成群的猛兽潜伏待机。江都公主的和亲队伍在行程中遇到了诸多艰险。他们在冰天雪地中翻山越岭,与盗匪斗智斗勇,与狼群殊死搏斗,还曾遭遇断水缺粮的困境。在这些困难被一一克服之后,他们又不得不面对漫漫沙海,茫茫大漠。
  经过一年多的行程,江都公主终于进入乌孙领地。一路上,已经有不知多少随从、护兵命丧黄泉。
  日期:2007-10-2 17:58:00
  和亲队伍受到了乌孙王猎骄靡的欢迎。已经年迈苍苍的乌孙王按照乌孙国的风俗同细君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并封都公主为右夫人。但为了不得罪匈奴,猎骄靡又从匈奴娶了一位公主,封为左夫人。乌孙人以左为贵,因此,可以说,乌孙人终究还是更具怕匈奴人。

  江都公主明白汉武帝把自己嫁到乌孙来的目的。她也一直以加深汉朝与乌孙的友谊、消除匈奴对乌孙的影响为己任,多次向乌孙王献计献策,想办法打压匈奴在乌孙的实力。虽然语言不通,生活不适应,一年之中仅能见到昆莫几次,但她主动频频与猎骄靡见面、饮宴,让猎骄靡开心,还凭藉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乌孙国的上层社会巧为周旋,常常赏赐国中的大臣、贵族,很快就时乌孙上下渐渐对汉朝产生了亲近之情。刘细君是一位在政治上非常成熟的女性,为人处世很有见识,她下嫁到乌孙之后,把各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得很好

  尤其是肤色洁白细腻、容貌倾国倾城的江都公主生在王侯世家,气质高贵,受过良好的教育,更让乌孙臣民引以为乌孙国的骄傲。他们亲切地称呼江都公主为柯木孜姑娘、柯木孜公主,意思是肤色白净美丽像马奶酒的公主。
  虽然在尽力完成自己的使命,但出生在南方的细君还是无法适应乌孙的生活。而且,乌孙王猎骄靡老迈体衰,言语又不同,江都公主根本享受不到幸福的夫妻生活。她在心情苦闷之下,作了一首《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悲歌后来传到京都长安。汉武帝看了这首诗,也不禁为之潸然泪下,似乎感受到了西域的寒冷,特地命人送貂裘给江都公主。
  老乌孙王猎骄靡虽然不愿得罪匈奴,但也很怜惜这位体质柔弱、性格内向的汉家公主。尤其是虽然江都公主有意抗衡匈奴公主,但终究地位有别,常常受到匈奴公主欺压。因此,猎骄靡有意将江都公主嫁给自己的孙子军须靡,以保证江都公主将来的地位。
  子孙继承父祖辈妻妾,这本是北方以及西域少数民族的惯例。但对于来自中原的江都公主来讲,这却是不知廉耻的乱伦行为。深受中原礼仪教育多年,这种事情是她无法接受的。于是,江都公主上书给汉武帝,希望能允许她回中原,避免嫁给丈夫的孙子这种丑事。但汉武帝回信说:我正要对匈奴用兵。你应该以大局为重,遵从当地的风俗。

  无奈之下,细君只好入乡随俗,忍辱含悲地嫁给了军须靡。猎骄靡为孙子主持了婚礼之后,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早已先他而去,因此,孙子军须靡继承了乌孙王位。江都公主为军须靡生下了一个女儿。
  由于身体赢弱,心中悲苦,再加上产后失调,与军须靡成婚一年后,刚刚20多岁的江都公主病死在了乌孙。
  江都公主为汉朝与乌孙的友谊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也为中原抗击匈奴入侵尽了自己的力量。细君远嫁乌孙,客观上确实起到了牵制匈奴、断匈奴右臂的作用。江都公主肩负和亲重任,要比公元前33年出塞的昭君早80年,比公元641年入藏的文成公主早450多年。可以说,细君公主是出塞和亲的先躯。然而,这样一位伟大的、悲情的公主,在历史上却很少被提及,这实在是不公平。

  而汉武帝为了自己的心愿,不顾江都公主的身体与感情,安排他远嫁乌孙,也实在有损他英明神武之名。
  唐朝诗人戎昱曾做过一首《咏史》: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汉武帝假如能读到这首诗,心中也会觉得惭愧吧。
  日期:2007-10-2 18:00:08
  历配三王的解忧公主与她的侍女
  江都公主为汉朝与乌孙的友谊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但可惜她早早殒命。汉武帝面对的,是刚刚打开的局面可能毁于一旦的危机。
  就在汉武帝颇为烦恼的时候,乌孙王军须靡向汉朝提出了再派公主和亲的请求。
  这无疑是一个示好的信号。为了维持与乌孙的关系,汉武帝决定答应军须靡,再选公主出嫁。这一回,他选的是解忧公主。

  解忧是楚王刘戊的孙女。汉景帝时期,发生了“七国之乱”,楚王刘戊是其中的主谋之一,所以失败后家族遭到残酷的洗刷,只有极少数后代侥幸免死,算是留下了一点血脉。解忧出生时,距楚王刘戊自杀已有30多年,家族早已衰败。
  解忧的身世和细君几乎相同,但解忧不像细君那样多愁善感。她从小性格开朗,聪慧乐观,身体也很健康。黯淡的幼年生活磨练了她的意志,使她早早独立,成熟坚强得多。因此,对于被选定为和亲公主,解忧处之泰然,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汉武帝当即封刘解忧为公主,准备了丰厚的彩礼,派人护送公主上路。
  19岁的解忧公主告别长安,来到乌孙,依旧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军须靡。
  两位夫人谁更得宠,关系着乌孙与汉匈之间哪一国关系更亲近。解忧公主与左夫人争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更是一个国王,一个王国。
  在开始的较量中,解忧公主落了下风。毕竟,风俗迥异,言语不通,解忧公主难以很快进入状态,几年下来一无所获,而匈奴公主却为军须靡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泥靡,成为王位继承人。乌孙日益亲近匈奴了。

  危急关头,转机出现了。国王军须靡病危,自知将死,可儿子泥靡年纪实在太小,不能担当重任,于是立下遗嘱,让堂弟翁归靡继承王位,等到泥靡长大再将王位还给他。
  不久,军须靡去世,翁归靡继承了王位。这位新乌孙王身宽体胖,被称为为肥王。按惯例,翁归靡继承了堂兄的两位妻子。与反应激烈的江都公主不同,解忧公主坦然接受了乌孙的风俗。既然不能反抗,坦然接受才是最好的选择,解忧公主是个聪明人。
  翁归靡人长得胖,性格也随和开朗,与解忧公主非常合得来。而解忧公主也学会了乌孙语,习惯了乌孙的风俗习惯,渐渐进入了状态。这一回,解忧公主终于在乌孙站稳了脚跟。她为翁归靡生了5个子女,其中有3位王子——元贵靡,万年,大乐;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解忧公主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
  此后的数十年间,翁归靡对待解忧公主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使者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与匈奴则日益疏远。在这期间,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一时,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汉交好。解忧的长子元贵靡被立为乌孙王储;西域小国莎车在国王去世无人即位的情况下,决定迎接解忧的次子万年为国王,看重的就是万年一半的汉家血统;龟兹国王降宾几经努力求得解忧长女弟史为妻,深以作了汉家的外孙女婿为荣;素光后来也称为了乌孙国若呼翕侯的妻子。和亲政策终于在解忧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