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的古国》
第16节

作者: 月明日
收藏本书TXT下载
  虽然月氏在世人面前以一个民族的形象出现,但究竟是什么种族,说法却五花八门。有人认为月氏人是鞑靼族,有人认为是藏族,有人认为是日耳曼族的哥特人,有人认为是突厥族,有人认为大月氏与匈奴同种。
  月氏人的由来也是一个不解之谜。有人认为月氏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民族,有人认为月氏人是北方民族,有人认为月氏人是秦汉时从雁门西迁到河西的,有人以为月氏人是从塔里木盆地西南角帕米尔一带迁来的,还有人认为月氏人是从鄂尔多斯迁徙过来的。
  月氏人的活动范围相当大,从天山中部一直延伸到贺兰山甚至黄土高原,但活动的核心则在河西地区。有人据此提出,月氏的故乡应当在天山北麓东段的巴里坤草原。但月氏人又不仅仅是游牧民族,他们过着一种筑城定居与游牧相结合的生活,这与吐火罗人非常相似。月氏人在河西留下了众多的地名,这些地名中有很多都能用吐火罗语去解读。也许,月氏人就是吐火罗人的一支。月氏故都昭武城的“昭武”二字,其实就是“张掖”的异译,两者都是吐火罗语王都、京城之意。

  春秋时期,月氏逐渐强盛。这一时期的月氏人曾活动到陇西,与秦国建立物物交换关系。秦穆公时,月氏成为秦与西方各族货物交流的中介。
  战国时期,月氏进一步强盛,赶走了原本居住在敦煌一带的乌孙,统一了河西,正式建都昭武城。西域康国人的商队就常到昭武城去做生意。当时,中国丝绸通过昭武城由康国商队转往西域与欧洲,甚至远到非洲。因此可以说,月氏人是最早将中国物质文明传到中亚甚至欧洲和非洲的古代部族。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期,月氏更为强大,所谓“东胡强,月氏盛”。当时月氏已经成为有“控弦十余万”的强大的游牧民族,在今天的民乐永固一带修建了都城。这一时期的月氏人在河西的统治处于全盛时期。而匈奴的头曼单于因为入侵秦国,被秦国大将蒙恬率军杀得大败而归,元气大损。此消彼长的经历使月氏成为匈奴身边的强国。月氏的存在直接威胁到了匈奴安全。因此,匈奴人不得不一面对东胡唯唯诺诺,一面对月氏时时退让。

  日期:2007-9-30 19:45:23
  后来,头曼单于将儿子冒顿送到月氏为人质。这一方面是为了讨好月氏,一方面也是希望借月氏之手除掉冒顿,以便立继娶的夫人生下的儿子为继承人。所以,在将冒顿送到月氏不久头曼单于就起兵袭击月氏,以激怒月氏。
  果然,月氏人被匈奴偷袭后非常愤怒,要杀冒顿。勇敢机智的冒顿早就得到了风声,偷了匹快马逃回匈奴。
  回到匈奴的冒顿心怀怨恨,经过周密准备,于公元前207年射杀了父亲以及继母、同父异母的兄弟,自立为单于。公元前203年,就在刘邦刚刚建立汉朝的时候,冒顿单于打败东胡,获得了胜利。解除东胡的威胁后,冒顿立即对月氏发起攻击。他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屈辱地被送到匈奴做人质,还差点被月氏人杀死。匈奴经过冒顿的苦心经营,已经强大到不可一世的地步。月氏人抵挡不住匈奴猛烈的进攻,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开始衰落。月氏人大部分人经过这次惨痛打击,不敢再与匈奴人为邻,被迫离开河西,倾族西退,这些月氏人被称为大月氏。

  月氏国的西边是乌孙国。大月氏人向西进发,就自然侵犯了乌孙的领地。战争再次暴发。月氏人虽然敌不过匈奴人,但实力却不是乌孙等国能比的。乌孙很快战败,国王难兜靡被杀死,大片国土被月氏人侵占。乌孙人对此敢怒不敢言,匈奴人趁机主动找上门来,收养了乌孙王留下的新生王子猎骄靡。对于大月氏,匈奴也没把握能一口吃掉,自然希望能与其他势力联合。乌孙既对月氏人有仇恨,又不是个能动摇自己地位的大国,匈奴王于是豪爽地援助了乌孙,使乌孙的实力迅速得到增强。猎骄靡长大后,在匈奴帮助下重新统领乌孙部众。在老上单于死前不久,猎骄靡为报杀父之仇,率部西进,攻破大月氏。从此,乌孙留居伊犁河流域。月氏王国迅速被毁灭,月氏王也在战争中被杀掉。匈奴王取来月氏王的头盖骨,外蒙牛皮,内嵌金箔,将这块头盖骨做成酒杯,以此炫耀匈奴的武力。还有一种说法称,匈奴王将月氏王的头骨做成了供便溺的夜壶,以羞辱月氏。

  大月氏人在受到双重打击之后再也无法在当地立足,只好穿越西域跳跃性地西迁。他们历尽坎坷,经大宛南下,击败大夏,使大夏降附,建王廷于妫水北,定居下来,建立了大月氏国。
  在大月氏人西迁的时候后,月氏人还剩下一小部分不愿到西域去。这些月氏人往东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与羌族杂居,被称为小月氏。当时的甘肃和青海,尚在中原统治区域之外,为匈奴所管治,小月氏人中部分融入匈奴,被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他小月氏人则到多被羌族、汉族同化。三国以后,小月氏人的名字逐渐消失,不再见于史书了。

  月氏大事记
  公元前989年,周穆王西巡到甘肃的张掖一带,受到月氏首领蒯柏綮的欢迎与款待。蒯柏綮献上豹皮、良马,以示友好、敬服。
  战国时期,月氏人驱逐了居住在敦煌一带的乌孙人,统一河西,正式建都昭武城。
  战国末期,月氏强盛。匈奴头曼单于将儿子冒顿送到月氏为人质,并起兵袭击月氏。愤怒的月氏人要杀掉冒顿,但由于月氏人的疏忽大意,冒顿事先得到风声,骑快马逃回匈奴。为报此仇,杀父夺位消灭东胡后,冒顿进攻月氏。月氏人大败,迁离故土。后又遭乌孙、匈奴联合袭击,月氏王战死,大部分月氏人继续西迁,定居妫水北,建立大月氏国。

  公元5世纪后半叶,大月氏国被曮哒人灭亡。
  日期:2007-10-1 21:59:09
  第五章 乌孙——流浪的西域骑士
  乌孙国西汉初期游牧于天山以北。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与月氏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后放弃敦煌祁连间故土,迁至伊犁河流域游牧。后来与汉朝共同对付匈奴,汉朝先后有细君、解忧公主下嫁乌孙。从公元前53年起,乌孙有了大小昆弥两个王统,分疆而治。二者都是内讧迭起,变乱丛生。
  日期:2007-10-1 22:00:45
  西域古族——乌孙(一)

  乌孙,是西域一个少数民族的名字,同时也是这个民族建立的国家的国名。它是汉代连接东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据说,乌孙族是西戎乌氏国被秦国灭亡后西迁的余民行成的。
  乌孙人以游牧为业,逐水草而居,在放牧的同时还常常狩猎。他们住在毛毡帐篷里,以牛羊肉为食,以牛羊奶为饮品,风俗与匈奴族一样。乌孙国的马最为著名,当时富人养的马多达四五千匹。在汉朝人眼中,当时的乌孙人是一群性情刚烈暴躁、贪婪狠毒、不讲信用的人,经常兼营强盗的营生。
  有关乌孙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史记•大宛传》中,与《汉书•张骞传》大致相同。此外《汉书•西域传下》中也对乌孙国做了记述。
  乌孙人原本也是游牧民族,在敦煌、祁连山之间的区域放牧、狩猎,与月氏人为邻。当时,乌孙是个小国,常受到强大的月氏国的奴役。
  乌孙人把自己的国王称为“昆莫”或“昆弥”,而且,乌孙的王族、贵人的名字,都要以“靡”字为结尾。有记载的最早的乌孙王名叫“难兜靡”。公元前177年,乌孙被月氏击败,难兜靡被杀。乌孙国面临着覆灭的危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