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第28节作者:
孟斜阳 日期:2011-04-19 09:16:24
(接前)
词中“九万里风鹏正举”取典于庄子的《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可见李清照作为宋朝的一位女性高级知识分子,对道家文化是非常熟悉的。古代文人的精神遨游便是出入于儒释道之间,与天地精神独往来。
李清照写过一首诗《晓梦》:
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座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这是李清照在拂晓时分做的一个迷离而又愉快的梦。恍惚间,她在隐隐晨钟声里踩着云霞飘到了天上,遇到了传说中的神仙安期生和萼绿华。秋风爽劲,吹尽落花,这些衣袂飘飘、风神清奇的仙人们和她一起赏看那仙藕如船,神枣如瓜。满座人仙意兴方浓,妙语如珠,一边品着刚沏的新茶,一边机锋迭出,辩辞无碍。如果人生真能这样渡过,又何必回家呢?一梦醒来,敛衣而坐,听到尘世喧哗不觉掩耳心烦。想起梦中情形,更觉流连神往。
这首诗里,李清照其实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渴望:生活在一个清净、自由而智慧快乐的世界里,与逸群绝尘的人物同游。这让我们想起了她和夫君赵明诚屏居青州时,那段快乐自由的生活。这种游仙出世的玄想,我们在李白的诗里倒经常读到。如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可见,李清照的浪漫想象力颇与太白相似。
同时,词中有“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这“路长日暮”化用了屈原《离骚》诗意:“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路漫漫与人生迟暮的悲慨,正是千古以来人们的一种深深的无奈和苦闷。细细检点这一生的往事,对李清照来说,一个女子身经国乱与家变的种种灾难之余,迟暮之年除了那些诗词中的“惊人语”已经一无所有。
这是可见,屈原奇幻绚烂的玄想冥思,沉郁悲慨的情怀,也对李清照是有所影响的。
庄子,屈原,李太白,三个浪漫主义巅峰人物的精神意蕴都融入词中。足见,这样一位神超形越、心游万仞的奇女子,显然有着不同凡俗的志趣与风骨,有浪漫绝尘的超越情怀。
那海上蓬莱“三山”其实是李清照心目中最美好高远的理想境界的象征。词中最终表达了一种热烈而执著的求索精神,表达了一种非常高远阔大的理想境界,一种孜孜以求、高亢奋进的人生追求。
那浩荡天风休要停住,一个骨子里渴望精神自由的蝴蝶,想要飞越尘世沧海,到达一个美好的彼岸。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日期:2011-04-21 10:37:44
十三,庭院深深深几许:建康城里的寂寞与哀愁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期代表作之一。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初春,是胡马饮河、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南渡以后,李清照的词风开始变得更苍凉更沉郁。这首《临江仙》是她南渡之后的第一首能准确编年的词作。
第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词: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金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梨花,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李清照很喜欢欧阳修的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并模仿写作了几首《临江仙》,开头都是这一句。在这首《临江仙》前面还有小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这首《临江仙》即是其中第一首。虽是刻意的模仿,却写得十分生动流畅,意韵深致。
这深深庭院里,想是花木繁盛,遮天蔽日,庭宇幽邃,也是词人心中浓愁幽怨的一种深沉意象。难怪李清照对这一句独有感发。在这深深庭院里,她那云雾缭绕的门窗时常紧闭。外面正是春深如海,她为什么会紧闭门窗?
门窗不开,只因她心扉不开。“风景不殊,自有山河之异”。外面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她所熟悉的那个和平美好的世界。“柳梢梅萼渐分明”一句表明她清楚地知道春天正在走来,柳梢上新芽初绽,梅萼上红蕊方露。“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一句却有如杜甫深沉顿挫的诗风。词人深深感慨:春天虽再度光临秣陵树梢,而我也渐渐老在了这建康城里。“秣陵”和“建康”都是南京的古称。
与热情迸发、清新明朗的青春时期相比,此时不过四十四的李清照已感到了老之将至,对春天的敏感度和热情正在慢慢降低。而一种人老他乡、客寓南土的沉郁悲患心境正在弥漫,也正在改变着她的诗词风格。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这是在怀念南渡过前的和平环境里,那些感风吟月、赌书泼茶、诗词唱和的美好日子,那些和家乡姐妹们结诗社分韵诗词酬唱的快乐时光。现在都成了过往烟云。“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如今,她只能在深深庭院、重门紧闭的闺中一天天老去,在无奈中憔悴凋零。到了元宵灯节,她也没有心情和兴致去踏雪观赏。元宵在北宋是万民同乐的灯节。试灯,乃北宋官民预赏灯节之俗,今则“试灯无意思”。李清照初到建康时,还曾踏雪登上石头城,北望中原感怀赋诗。象“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南游尚觉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这类诗句应是那时所作。然而,最让她感到苦闷的是,尽管国家形势崩坏糜烂,如果南宋朝庭君臣能够象当年王导、刘琨那样卧薪尝胆、克复中原也还能让人们看到希望。然而,南渡以来的情势却让人看不到一点重振河山的希望。
“谁怜憔悴更雕零”,此时的主战派将领宗泽已忧愤而卒,李纲亦被罢相,谁来收拾这破碎的山河呢?“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眼见得大势已去,恢复无望。不光是元宵试灯没意思,连踏雪吟诗都感到没心情,可见建炎初年的家国之痛远远超过了她以前的所有离愁别恨。而她只是一个孤弱妇人,对此局面无能为力。
因此,这首词中“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十个字,不光是沉痛地写出了一种流离远徙、岁月蹉跎的一己悲慨,同时也一语道出了成千上万想恢复中原的人的共同悲情。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