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与美国大博弈》
第43节

作者: 谁知我是苍鹰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中国发展控制卫星变轨技术,有助于掌握“太空交会和对接技术”,为进一步推进载人航天计划作技术储备。美俄都已实现了航天器与空间站的对接、航天飞机与哈勃望远镜的交会,它们最大的优势是有宇航员在现场操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技术难度。试验可以有许多方面的应用,首先是可以更好执行侦察任务,其次可以近距离检查其他卫星,此外可以实现在轨服务的目的,以及可以帮助消除太空垃圾,把卫星机动到废弃火箭、报废卫星或其他在轨碎片附近,改变它们的轨道使其坠入大气层烧毁。这相当于展现太空战的重要能力,包括维修、情报搜索、干扰、猎取及摧毁卫星。

  让两颗卫星精确接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相应的传感器,需要低功率激光雷达以及陆基和海基雷达,需要精确预测卫星轨道因大气阻力或地球引力引起的微小变化,还需要通过完全控制推进器点火和星载导航,以判定如何控制喷气转向等等,故从地面遥控两颗卫星完成交会是非常了不起的。从技术角度上说,中国完成该试验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很快就听到许多类似评述:此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复杂的机动变轨能力,现在中国成为第三个具有这种能力的国家等等。这不是什么溢美之词,只有美国和中国进行过类似试验,且中国在有些方面已经超过美国。

  2005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启动了“自动会合技术验证”项目,本想使两颗海军卫星实现会合,但由于软件失灵继而导航失误,即计算机的逻辑设置出现差错,致使两颗卫星发生碰撞,但受撞击卫星没有太大损伤,只是被撞入更高的轨道中。虽然这次试验以失败而告终,却取得意料之外的巨大成功,美方首次成功将两颗卫星拉近,在卫星自动会合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但与后来中国的卫星试验相比,美国这个试验的局限性很大,毕竟是误打误撞的成果,技术含量略显不足。中国刚刚进行的试验,体现了精细化操作水平,美国没有能力进行类似的试验,起码没有向世界证明其相关能力。

  中国打卫星试验展示了中国全球领先的反卫星能力,也展示了比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先进的导弹拦截理念,揭示了中国正在建设之中的更加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卫星会合试验同样展示了中国太空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若干年后我们将会发现,在深刻影响国运的最重要最关键的相关工业和科技领域,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是不存在赶超问题的,因为中国起步不比它们晚,发展速度不比它们慢,(尽管由于底子薄的原因,成果爆发期来得晚些),前景更加光明灿烂。

  日期:2010-12-30 19:03:42
  %20水!水!
  自从诺亚方舟故事诞生以来,西方历史就与船只结下不解之缘,美国更是将这种特色发扬光大,船只在其历史短河里留下显赫的轨迹:1620年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驶向北美大陆;1898年“缅因”号在古巴哈瓦那港外突然爆炸沉没,从而引导美国在海外进行第一次征服性战争,这场战争使美国的力量深入太平洋,越过夏威夷,到达菲律宾;1941年发生珍珠港事件,美国宣布对日作战,就像当年接管西班牙殖民地那样,接管了许多日本占领的地区,趁机实现了对亚太地区的控制,为超级大国地位的坚实基础;1964年发生北部湾事件,美国借机升级越南战争,加剧两大阵营的对抗,企图遏制中国。

  伊朗南部的波斯湾是世界最繁忙的石油出口通道,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的狭窄通道,全世界大约40%的石油都是从这个平均宽约50公里的水道运出的。在这里,美海军舰船曾多次与民船发生相撞事故,1年前发生过美国核潜艇撞上日本商用油轮的糗事儿。美国和伊朗作为冤家对头,双方军事力量在波斯湾附近的天空中、水面上、水面下,有过频繁的交会。

  2008年1月6日早上,美国海军编队驶入霍尔木兹海峡国际水域,航线离伊朗陆地最近的地方仅20余公里,并且大致刚好位于伊朗领海之外。这让双方海军有亲密接触的机会,进而制造出可供发挥的故事或事故。在当前的紧张局势下,美军已经在霍尔木兹海峡部署了三个航母战斗群,即“约翰•斯滕尼斯”号航母、“尼米兹”号航母、“企业”号航母及其战斗群。当天,美伊军舰在霍尔木兹海峡发生对峙事件。

  消息传到华盛顿后,小布什警告伊朗说,如果伊朗攻击美国军舰,“后果会非常严重”。他说,美国不会放弃任何选择,以保护自己的资产。1月10日,小布什正在飞往以色列的途中,同行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在飞机上,对美伊军舰在霍尔木兹海峡对峙事件发表强硬讲话。1月11日,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汤姆•凯西谴责伊朗方面的挑衅行为,拒绝接受伊朗所说的属于正常现象的说法,他透露,美国已通过外交途径向伊朗提出正式抗议,具体是通过中立国瑞士的外交人员,正式就这次事件提出抗议,“如果伊朗再度挑衅,他们将承担事件的一切后果。”

  美国国防部配合公布了现场拍摄的影音资料,在喉舌媒体配合下高调的向全球广而告之,在那段被指经过剪辑、配音的录像带画面上,几艘小型快艇在霍尔木兹海峡骚扰美国军舰,里面还有个男子用英语而非波斯语说,美国的这些军舰会在几分钟之内爆炸。伊朗指责美国对录像带作了手脚,在电视台公布了自己拍摄的录像带,内容是美伊军舰在波斯湾发生对峙的画面,这段在该国英语频道播放的录像显示,一名男子手持无线电对讲机喊话,远处则有3艘美国军舰,没有向前靠近的迹象。显然,美伊军舰发生过亲密照会,有过眼神、手势、话语的交流,双方都下意识地进行拍摄,或用来发挥、扭曲,或防止被发挥、扭曲。

  “美版录像带”和“伊版录像带”都有问题。先说“伊版”,可能存在选择性失明的问题,即双方有某种形式的冲突,但伊朗选择低调处理,没有予以公布;“美版”可能很不靠谱,即通过剪辑、配音、合成,扭曲了事件的真相,等于是伪造情节。美国舰队紧贴伊朗领海行驶,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明摆着是来找事的。面对来者不善的、强大的美国舰队,如果伊朗做出强烈反应,必然付出惨重代价;如果伊朗不做出反应,那么美国就会大加发挥,等于向方方面面传达错误信息;如果伊朗做出正常反应,尽最大努力不发生事端,实际上这也是不可能的,美国军舰就是来搞事的,说不定会来个误入海域!据称,伊朗采取非强烈的、非正常的反应,用5艘没有装备反舰导弹的快艇,在附近水域投放了水雷,阻挡了美国军舰的靠近。

  在美伊军舰在波斯湾对峙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家安全局解密越战最大秘密,即纪录当时美国军舰之间通话的档案显示:北部湾事件完全是美国官员捏造出来的。1964年7月底,美国军舰对越南北方进行海上袭击。8月1日,美第七舰队驱逐舰“马多克斯”号进入北部湾,次日与越南海军交火并击沉越南鱼雷艇,但美国宣称美军舰遭到挑衅。8月4日,美国宣称美军舰再次遭到挑衅,遭受越南鱼雷艇袭击,此即所谓“北部湾事件”。3天后,美国国会通过《北部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在东南亚使用武装力量,成为美国侵越战争升级的重要标志。

  实际上,2005年“北部湾事件”真相已经解密了,4年后美国国家安全局来了个二次解密,这种重复性劳动不就是为了二次利用嘛!目的是配合美国军舰在霍尔木兹海峡的活动,通过激活越南战争的历史记忆,对伊朗等方方面面释放信息。美国人跑火车的大嘴,把信誉看作卑贱的粪土,其看似粗糙却技术绝伦的嘴上功夫,分明是在向外界精确传达信息:既然昨天我可以制造“北部湾事件”,那么今天我就可以制造“波斯湾事件”!把昨天的越南换成今天的伊朗,相似的事件完全可以重新上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