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与美国大博弈》
第42节

作者: 谁知我是苍鹰
收藏本书TXT下载
  约1年后,美军方耗资近6000万美元在太平洋海域发射导弹击毁一颗失控的间谍卫星。当天,美国海军“伊利湖”号导弹巡洋舰发射了一枚“标准3”导弹,成功地击中并摧毁了在距地面247千米处高空稳定飞行的“美国193”卫星。这颗卫星属于美国国家侦察局,发射于2006年12月,卫星飞抵预定轨道后不久,便与地面失去通信联络,据称原因是卫星上的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这让它携带的高精度图像传感器化为昂贵的废物,让所携带的燃料箱里的453公斤化学物质变成的有毒的垃圾。

  为了保护人类安全、保护地球环境、防止卫星落到地球伤人、避免剧毒燃料泄漏造成危害等等,美国为自己打卫星的行为冠以堂皇说辞。何以中国打卫星被批评刺激太空军事竞赛?对于美国的此次行动与中国的太空试验的不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卡特赖特狡辩说,美方攻击卫星前事先知会了相关国家和国际社会,而中国没有。这正说明美国擅长事前造势,在行动前4个月就抛出消息,大张旗鼓的宣传导弹打卫星计划,高调回应中国的导弹打卫星试验。这要给世界看、给盟友、给敌人看。据媒体报道,这次行动由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亲临夏威夷海域监督执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卡特赖特参加记者招待会,不可谓不重视这个事关国家名声的形象工程。试验完成后,美方立即公布了相关的基础信息,盖茨在第一时间对外宣称,用导弹击落失控间谍卫星显示美国导弹防御体系是有效的。(美国导弹防御体系对试验靶弹有效,或是对伊朗“流星-3”和朝鲜“大浦洞-2”导弹有效,或是对俄罗斯“白杨-M”和中国“东风-31”战略导弹有效?)

  中国等国要求美方履行国际义务,公布有关击落卫星和卫星碎片坠落地点的数据。面对国际社会的质疑,盖茨称“我们是完全透明的”,“我们在行动开始前就提供了很多信息”,“我们现在也愿意与他人分享我们认为可以分享的一切”,他说有些信息将共享,以便使中国人和其他人放心,他也希望与中国分享“导弹打卫星”的部分数据,当然此处的分享是相互分享,用自己不太先进的,分享别人先进的。在这个关键时候,美国媒体没忘记高唱“中国的太空技术仍远远落后于美国”的陈词滥调,集体回避“中美两国的打卫星技术孰高孰低”的现实话题,我们倒是希望倾听较为客观和即刻生效(而不是若干年后)的“中国军事威胁论”。

  从难度上看,中国的打卫星试验,在技术上领先于1年后的美国的打卫星实验。自此若干年内,我们将频繁读到“目前美国、中国和俄罗斯拥有可摧毁卫星的最先进的陆基导弹系统,美国和中国近年来证明了其在这方面的能力”、“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可能拥有最先进的反卫星能力,印度也宣布计划发展后卫星能力”等信息,要明白这是美国对自己在反卫星领域落后于人的文饰。

  相对中国同行来说,美国卫星的体积太大,速度太慢,高度太低。仅以高度为例,因为中国卫星的轨道高度远远超过美国卫星,决定了中国导弹的质量、发射质量都远远超过美国导弹。为了击毁“美国193”卫星,美国对“伊利湖”号巡洋舰上的系统进行了改装,对“标准3”导弹的软件进行改进以提高发现卫星的能力,但细节上的改进不足以改变这些事实:“标准3”导弹的最大射程是400多公里,远不足以击中在正常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别说打遨游在茫茫太空的卫星了,恐怕都连伊朗发射的弹道导弹都拦截不了。尽管如此,在军工复合体利益集团的推动下,虽然打卫星是“标准3”的首次实战,五角大楼决定已决定部署至少1000枚。

  约两年后,两颗俄美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0公里处相撞。俄方为已报废的秘密军事通讯卫星“宇宙2251”,1993年发射时为掩盖其军事用途,而使用了假代号“天箭2M”;美方为马里兰州的铱卫星公司卫星网络中的“铱33”商用通信卫星(军民两用卫星),该星主要客户包括美国国防部,相撞时正处于运营状态。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把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以来,还没有发生过两颗卫星相撞的事情,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基于偶发概率极小的考虑,可以确定这是某方故意的,目的是展示这种自杀式袭击的能力,到底是俄罗斯卫星撞美国卫星,还是美国卫星撞击俄罗斯卫星?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前者。

  有消息称,在相撞事件发生前,某方卫星突然变轨,被调整到特定界面,然后发生了太空车祸。于是,以撞点为中心,在靠近南亚、东海的上空,形成了两团碎片云,至少产生数千个太空碎片,形成蔚为壮观的“太空地雷阵”。卫星残片会给附近应用卫星带来致命威胁,而距地800公里高度是应用卫星密集区,中国“风云1号”与“资源1号”等观测卫星就在附近,以及美国等许多国家也有大量卫星运行在这个区域。在撞击事件中,俄罗斯的暧昧很态度,只是简单的承认事实,俄太空部门主动抽身,不承认也不否认自己是主动方。倒是美国的态度很高调,让人怀疑其不是受害方、而更像是造祸方。

  中国成功试射反卫星系统,美国成功打下失控卫星,俄罗斯也成功“打下”卫星(如果是俄罗斯卫星主动撞击、而不是相反的话)。时间越靠后,技术水平越低,即就技术含量而言:中国打卫星>美国打卫星>俄罗斯“打”卫星(同上,如果是俄罗斯卫星主动撞击、而不是相反的话)。
  日期:2010-12-29 22:05:08
  接上
  下面继续关注中国相关领域的动态。1年多后(2008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3组2颗(SJ-06-03AB)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3年多后(2010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十二号”(SJ-12)试验卫星送入太空。这时候,SJ-12卫星轨道比SJ-6-03A卫星低7千米。进入预定轨道后,较大的SJ-12卫星开始向SJ-06F缓慢接近,海外媒体形容其为“太空慢动作芭蕾”,两个月后两枚卫星形成同轴纵队,位置为地面375英里高度。一段时间后,SJ-12卫星轨道发生了明显变化,SJ-06-03A卫星轨道也发生了大幅改变,由于SJ-06-03A卫星没有进行主动的轨道变动,说明SJ-12和SJ-06-03A很可能发生了接触。“太空慢芭蕾”动作完成后,接下来是“编队飞行”动作,SJ-12仍然进行持续的机动,持续修正轨道,并进行再次接近,但未发生再次碰撞,两星保持轨道相同,开始进行编队飞行。

  这个现象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因为它背后隐藏着太多的深意,预示着中国取得新的重大技术突破,也昭示了中国探索太空的雄心壮志。起初,美国太空司令部和战略司令部都拒绝对这次机动变轨发表意见。美国国防部发表简短声明称,“我们确定这两颗中国卫星接近到很短距离,但不知道它们是否进行了物理接触。中方没有就这两颗卫星的事宜通知我们。”美军高层担心中国卫星机动变轨是反卫星试验,但这种卫星机动方式与“反卫星”完全不同,两颗卫星接近的动作缓慢而小心,如果要充当卫星杀手,它们的接近速度会很快,以保证撞击和摧毁效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