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风——最后的贵族李德裕》
第43节作者:
玉搔头 日期:2011-04-11 07:29:15
第三篇:星辰有角——李德裕的祖父与父亲(附李绛)11
当战争的阴霾布满整个天空,李吉甫却向天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提议:他要孤身深入蔡州(今湖北省枣阳市),劝说吴少阳归顺朝廷。李吉甫对自己的口才很自信,对自己战前的布局也很自信。如果一场涂炭生灵的战争可能避免,他就不想放弃最后一点希望。李纯驳回了这个建议。他才舍不得让自己最信赖的大臣去面对死亡的威胁。李吉甫流着眼泪,再三请求天子让他试一试。对他言听计从的李纯这一回毫不动摇。
可死神到底没有让李吉甫看到淮西被扫平的一天。
在讲述李泌的故事时,我们提到过三垣二十八宿。除了象征皇室的紫薇垣外,另外两垣是象征繁华街市的天市垣和象征政府的太微垣。太微垣中的星星按东西排列,命名为上相、次相、上将、次将,分别象征着人间的宰相和将军。再加上象征司法、监察长官的左右执法星,共有十颗星闪烁在太微垣。那一夜,李吉甫仰望苍穹,寻找着自己的那一颗星。突然,他发现象征宰相的上相星被一颗荧荧如火的行星掩盖住了,心里一惊。那是火星,在天穹中时而自西向东,时而自东向西,亮度也时大时小,变化无常,让尘世中的人感到迷惑。古书上都称它为“荧惑”
——“荧荧火光,离离乱惑”,象征着流血和死亡。
李吉甫不是一个迷信的人。在饶州,他不怕衙门闹鬼。回长安,他依然百无禁忌。中书门下政事堂中有一张巨床,是宰相们利用用餐时间议论朝政的地方。不知哪朝哪代,流传下来一个说法:如果谁起搬动这张床,就会有宰相被罢免。所以,巨床五十年没有移动,自然无法清扫。床下藏污纳垢。最庄重的地方,竟然变成最肮脏的地方。最李吉甫听后一笑置之:世俗禁忌,哪能听信?如果我因此被罢免,也合我的心意。结果,这张肮脏不堪的床被他给烧了。床下铲出来的积年灰土,竟然有十四畚。
望着“荧惑掩太微上相”的天象,从不迷信的李吉甫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惶恐。沉默了许久,他徐徐叹了一口气:“天且杀我。”
当夜色褪尽,白昼来临,李吉甫入宫向天子辞职。可是,李纯没有答应。削藩之事,正到了紧要关头,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和宰相商量。无论如何,天子也不愿接受辞呈。李吉甫已经开始为身后事做一番安排了。在他的请求下,西川节度使武元衡被召回长安,第二次入中书门下政事堂。他们政见相近,都主张武力削藩,又是情义相投的好友。李吉甫留下的诗中,有一半是赠武元衡的;而武元衡与他唱和的诗就更多了。在淮南的时候,李吉甫就被老友一句“独抱相思恨,关山不可逾”感动过。他相信,有武元衡在政事堂“星辰拱帝座,剑履翊天机”,自己一生操劳的事业就不会人亡政息。
想象一下,在一个个“寥落曙钟断,微明烟月沉”的黎明,两位宰相衣冠肃然地坐在中书省,等待龙楼凤阙深处传来天子召见的旨意。李吉甫正利用这段光阴,徐徐地谈着点什么,是淮西还是河北,就不知道了。望着“德容温比玉,王度式如金”的同僚,沉静的武元衡若有所思地点着头,时不时插上两句。天下多少事要等他们去了断啊——我们要感谢武元衡文采风流,把这一幕写进了诗歌。
在党争纷纭的时代里,号称“凤凰池”的中书省多的是互相撕咬的狐和鼠,少的是这样比翼的凤凰。每当我从那些句子中想象这温馨的一幕,会想起贞观之治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想起开元盛世的宰相姚崇、宋璟——每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仿佛都有双星闪耀,勾起天幕下的多少感慨。
浩瀚的苍穹中,不仅出现了让李吉甫不安的“荧惑掩太微上相”,还有另一个更恐怖的天象曾被占卜者注意到。火星之外,另一颗行星太白金星也侵入上相星所在的天域,还扫过太微垣的执法星。根据当时人的解读,这种天象对李吉甫、李绛和武元衡这三位宰相都是莫大凶兆,开始应验的那位轻些,越往后越凶险——我们就在着带有巫蛊气息的预言中结束这个章节吧。
太白犯上相后一个月,李绛足疾发作,黯然退出了政事堂。
敏感的人早就预感到,李绛不会在宰相的位置上呆太久。近来,天子徘徊在寂寞的龙楼凤阙间,格外地想念远在淮南的吐突承璀,也就是李绛的生死冤家。当初,天子要拜李绛为相,先把吐突承璀外放淮南;现在,李绛罢相,意味着吐突承璀要回来了。
在一个幽静的夏夜,李吉甫倘徉北园,写了首诗寄给武元衡。可武元衡太忙了,忘记和上一首。征鸿去,落叶来,转眼就是簟凉枕冷、露白蟾明的秋。这个月里,武元衡要过生日了。往年此时,李吉甫都会早早地吩咐家人,给武相预备一份贺寿的礼。可今年他却一病不起。弥留之际,李吉甫仿佛又回到六年前那个静静的翰林学士院。就在那一天,他刚写完拜武元衡为相的白麻诏书,带着一点失落站起身来,却看见裴垍带着盈盈笑意向他走来……
“事往昏朝雾,人亡折夜星”,噩耗震动了整个大明宫。
这位两度拜相的大臣生活朴素。除了长安安邑坊的一座宅院外,再无田产。《旧唐书》说“公论以此重之”。在他的病床旁,放着这位地理学大师新绘制出来的一卷淮西地图,还来不及献给天子。
当晚风送来邻家的悠悠笛声,武元衡突然想起那首未曾唱和的诗。烟霜满天的寂寥秋夜里,他怎么也找不到象征着李吉甫的那颗星,缓缓吟出“天高不可问,空使辅星昏”的悲怆句子。
光阴荏苒,一年很快过去了。这天,恰好李吉甫的生日也快到了。老友冥寿,勾起了武元衡的无限感伤。他又一次徘徊在夏夜的星空下。武元衡是在想念老朋友么?不知道。周遭,尘世的喧嚣渐渐低落下去,只有月亮把孤单的身影照得越来越长……再过几个时辰,天就要亮了。明天,又是一个纷纭白昼。寂寞的人缓缓吟出一首小诗:
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
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
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武元衡梳洗完毕,上马出门,准备去早朝。马才到靖安坊门口,一个黑影从树后面窜了出来……等巡街的金吾卫赶到时,发现武元衡倒在了血泊中。这时候,清晨的第一抹阳光刚刚照亮了京城的轮廓——果然是“日出事还生”。《唐才子传》说 “诗盖其谶(音chèn,要应验的预言)也”。
和武元衡同时遇刺的,还有与裴垍同族的名臣裴度。依靠扬州的厚毡帽和仆人拼死掩护,他逃过了杀手雷霆一击。
数月后,鼍(音tuó)鼓金钲响彻云天。李纯又一次登上通化门,为慨然请缨、远征淮西的新宰相裴度壮行。巍巍通化门外,不变的是万叠秋山、一行斜字,一切恍如他送李吉甫出镇淮南的那天。
刹那间,泪眼如翳,可天子还在竭力掩饰自己的伤感。
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三位宰相的心血,化作了一面旗帜,在一个风雪纷飞的黑夜过后,被骁勇的士卒插上了蔡州城头。当捷报传到长安,整个帝京沸腾了。毕竟王师已经三十多年没有踏入淮西叛军的巢穴,已经有更长时间没有赢得如此酣畅淋漓的胜利。这一年,距离李吉甫初次拜相那喜极而泣的时刻,整整十年过去
——“灞陵原上重回首,十载长安似梦中”,星光还在中兴年代的天空中闪烁么?
(第三篇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