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风——最后的贵族李德裕》
第25节

作者: 玉搔头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看着李适把内心的动摇化为一脸的犹豫之色,李泌拈住风中的一片桐叶,将它一点一点地撕碎。一个平静的声音在漫山飘摇的黄叶中回响:李怀光与陛下的君臣缘分如同我手中的桐叶,破了,就是破了,再没有修复的可能了。
  就在李泌撕碎那片桐叶的时候,又一封密信从叛将李怀光的营地寄了出来。好多天了,朝廷总能从及时送到的情报中,准确地了解叛军虚实和攻守之势。这让李泌,还有临敌的将军们能从容地应对叛军。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些密奏都出自一位名叫李鄘(音yōng)的人之手,也是赵郡李氏的子弟。中进士后,他被李怀光聘为幕僚。叛乱发生后,正是这个李鄘仿效当年的李承,冒着性命危险,从敌营中偷偷送出一封封情报。

  时间长了,就难免露出一些蛛丝马迹。最后,起了疑心的李怀光终于觉察到身边的异常,开始追查谁泄露了他的秘密,一直追,最后追到了李鄘身上。
  李怀光自认为待幕僚不薄,愤怒地诘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咆哮声中,围观的将士们都为李鄘捏了一把冷汗。要知道,李怀光骁勇无敌,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简直是易如反掌。可李鄘的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惧色。在林立的刀斧丛中,他词激气壮地面对三军将士侃侃而谈,说成败、说利害,也说说一个人应该有怎样的忠诚,就是没说自己的生与死。霁(音jì)月光风般的磊落襟怀和无所畏惧的勇气折服了在场的赳赳武夫。

  看见一双双眼睛中不自觉地流露出钦佩之情,李怀光瞬间感到了自己的虚弱。踌躇再三,他到底没敢杀掉李鄘。
  日期:2011-02-21 21:13:37
  第二篇:长安秋多蝇——赵郡李氏在唐朝(9)
  这时候,李泌已经离开长安。
  《读史方舆纪要》中就说:“雍州(长安一带)之险,在于华岳”。华、崤(音xiáo)北麓的陕州(今河南省陕县)在黄河南岸,万山延绵、雄关当道。如果说这是长安的正门,那么拥有黄河渡口的蒲州就是一道侧门,从渡黄河向西,就可以进入关中。现在,李怀光占据蒲州。另一个坏消息又从陕州传来:那里的节度使被麾下将军达奚抱晖毒死了。更糟糕的,凶手还暗地里勾结了叛军——如果陕州和蒲州都被李怀光占据,长安的两大门户洞开,水陆两路都将被切断。

  几天后,李泌单人匹马,翩然出了潼关。
  潼关之外,早有一名将军率步骑三千,在道旁恭候。一见到李泌,他连忙迎上前去,说奉密诏,要送李泌赴陕州。李泌摇了摇手,谢绝了这番好意。见将军面露难色,他知道对方怕违背圣旨,就取过笔墨,写下一纸文书,说明不要士卒护送,完全是自己的意思。打发走三千步骑,李泌才翻身上马。就象当年李承去襄阳一样,他迎着残阳旧山,朝陕州疾驱而去。

  上路前,李泌早有通盘考虑。陕州城三面悬崖,地势险峻,如果强行攻城,不知哪年哪月才能破关而入。带再多的人马,也没有用武之地,反而引起达奚抱晖的警惕。一旦双方刀兵相见,玉石俱焚,说不定自己会死在乱军中。孤身赴任,看似危险,反而安全。达奚抱晖总不会派出大批人马,来追杀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如果只派一两人,李泌自信可以凭三寸之舌,说服对方收起杀心。

  大名鼎鼎的李泌孤身赴陕的消息,被斥侯带回了陕州,就象一潭死水里投进了巨石。许多将领不等达奚抱晖下令,就匆匆赶到驿站迎接他。离城十五里时,达奚抱晖也不得不迎出城来。一见面,李泌就称赞他几句。从那张惶恐的脸上,他看出达奚抱晖不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对手,很轻松地说:军中有些闲言碎语,不值得放在心上。你们该干嘛,就还去干嘛,一切照旧。

  一听这话,达奚抱晖眉开眼笑地离开了。
  进城后,李泌若无其事地讨要了一大堆帐簿文书,认真地阅读起来,一点也没有流露出接管军权的意思。也曾有几个官员偷偷跑来找他,希望能摒(音bìng)退旁人,单独禀告一些秘密。可李泌摇了摇头:节度使换了人,军中难免风言风语。我可不想听你们散播这些流言蜚语。
  又过了些日子,陕州城内人心渐渐安定下来,连达奚抱晖也松弛下紧张的神经后,李泌才把这个凶手唤住跟前,很恳切地说:案情我都清楚。不杀你,不是因为我可怜你,是怕今后其他地方发生同样的案件,凶手会铁了心对抗朝廷。这才给你留条活路。
  一听说李泌不杀自己,达奚抱晖重新紧张起来的心又轻松起来,专注地听完下半段话:你带上奠仪和祭器,去拜祭一下被你杀死的前任节度使,就远走高飞吧……李泌顿了顿,见达奚抱晖面露踌躇之色,就说:天地很大,自己去找一个安身处所,安顿下来后再派人把家眷偷偷接走。从今后,只要不西入潼关,我担保你不会有事。
  等朝廷的使者踏入陕州城,看到了一派井井有条的景象,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此时,李怀光的手下刚刚赶到陕州地界,听说李泌控制了局势,只好悻悻而还。至于达奚抱晖,就象那年晚秋的一片枯叶,在卷地的旋风中,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再没有在史书上出现过……就这样,一场大祸消弭(音mǐ)于无形。

  李怀光没能得到陕州,也就无法切断长安和江淮的联系,粮草钱帛依旧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到长安,支撑这场战争。李怀光麾下的将士本来就不愿意造反,现在更是人心惶惶。朝廷大军打败众叛亲离的李怀光,前后只用二十七天。叛乱平息,李鄘才昂着不曾低下的头颅,走出了阴暗的大狱。
  从南方,也传来了好消息:大将陈仙奇杀死李希烈,归降朝廷——王朝又捱过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只可惜,当年未雨绸缪(音 chóu móu)的李承没有能等到这一天。几年前,他就病故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是秋高马肥的时候。胡人总在这个时候侵入边地,掠夺玉帛女子和收割在望的庄稼。一入秋,朝廷就要征发各地精锐,抵御胡骑。今年,新归顺的陈仙奇也派出五千淮西士卒参加今年的“防秋”。当他们走到长安北面,一骑快马从淮西飞奔而来,偷偷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李希烈从前的爱将吴少诚突然发难,害死了陈仙奇。

  吴少诚指使参加防秋的淮西士卒叛逃回淮西。结果,五千步骑中有四千叛变了。在打败了仓促前来阻击的唐军后,他们掉头南下,直扑黄河。与此同时,陕州的李泌收到了长安传来的旨意:天子要他立刻发兵,阻止淮西军渡河。可是,旨意来得太迟。叛卒已到了黄河南岸,摆下阵势,预备决一死战。李泌知道,淮西精锐以骡为坐骑,号称“骡军”,战力不俗,自己没有必胜的把握。在估计了形势之后,他下令,让灵宝县为叛卒提供一点粮草。淮西人惮于李泌的威名,在得到粮草后,也打消了烧杀抢掠的念头。小小灵宝县,躲过了一场大难。

  表面的风平浪静下,暗流汹涌。李泌秘密挑选了四百勇士,分成两队,埋伏在隘道旁。附近的村庄也接到指令,把身手矫健的少年聚集在一起,听候调遣。
  第二天,四千淮西叛卒赶到了陕州以西七里的地方——这一带重峦叠嶂,不比人烟稠密的灵宝县,想掠夺也没有目标。这一回,他们就再没有得到一粒粮、一根草。饥肠漉漉的淮西人不得不勉强睡下。无疆的黑暗中,李泌手下的将领带着一千五百人,在夜色的掩护下,从南门潜出陕州,神不知鬼不觉地赶到了隘(音ài)道前方,摆开了阵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