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风——最后的贵族李德裕》
第21节作者:
玉搔头 就这样,天子把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让人去寻访小员俶口中的神童。从李安世、李谧、李绘到李德林祖孙三代,赵郡李氏的神童层出不穷,仿佛江山的灵气都凝聚在他们身上。真没想到,又一位早慧的赵李子弟站在帘幕那一端。看来要考一考他,印证一下传说中的神童是否名副其实。张说也点了点头:就请圣人(唐代对皇帝的称呼)赐一个题目吧。
等这个孩子一丝不苟地行完舞拜之礼,题目也有了:“方、圆、动、静”。
伏身阶下的小李泌还没弄懂天子要如何考他,想了一下,恭敬地请张说示范一下。燕国公张说与许国公苏颋(音 tǐng)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小题目对他来说,自然不在话下。望着孩子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张说沉吟了一下,指着面前的棋枰说:方好比棋盘;圆好比棋子;动可以让棋活,静可以让棋死……
哦,原来如此。小李泌想都不想,立刻接口:方好比做人的道义;圆好比智慧;动可建功立业;静如称心如意。
张说大吃一惊。一个七岁的孩子就能以“方、圆、动、静”四个字来阐释人生大道,比他浅显地议论围棋小技,显然要高明不少。李隆基也禁不住拈须微笑,一把将孩子抱在怀中,疼爱地抚摩着他的头,一叠声让人去取些果子、糖饼来。宫中不留宿外人,李隆基就把小李泌送到三皇子的忠王府。两月后,神童才带着御赐的衣物高兴地回家去了。
这则故事,对我们理解赵郡李氏又一位神俊非凡的人物很有裨益。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会发现:在这个如棋局般纷乱复杂的世界,李泌不是用语言,而是用他的人生来阐释“方、圆、动、静”四字真谛。
从那以后,张说也经常邀小李泌到自己府上作客,一盘桓就是大半天。在那里,这个神童结识了当时最风雅的大臣,如张九龄、贺知章等。他们也很看重小李泌。贺知章曾说:这孩子眼如秋水般灵动,日后一定会位至卿相。
张说告诉他:天子本来要赐小李泌一个官位,是我劝他不必如此心急。爱惜这个孩子,就要给他点时间,让他慢慢成长为国之大器——就象张九龄一样。
张说曾说过,张九龄是“后出词人之冠”,也早将他视为自己政治上的继承人。这位后起之秀来自边远的韶州 (今广东省韶关市),也是一位七岁就能写文章的早慧之人,弱冠之年就在进士考试中春风得意。张九龄也没有辜负前辈的殷殷期望,后来坐上了张说曾坐过的宰相之位。他身边有两位好友,一个是以鲠直闻名的严挺之,另一位是模仿王羲之几于乱真的书法名家萧诚。不过,萧诚为人过于世故圆滑,严挺之很鄙薄他,曾劝张九龄不要同萧诚来往过密。张九龄不以为然,背后发了句牢骚:严挺之可真难以相处,还是萧诚“软美可喜”。
身旁的李泌突然说了一句:您就是因为正直敢言,才从一介布衣升到宰相。难道现在官居高位,您就开始喜欢那些唯唯诺诺、专说好听话的人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张九龄如醍醐(音tíhú)贯顶,猛然醒悟,连声表示受教。从此,他改称李泌为“小友”。
幼年的李泌身轻如燕,时常灵巧地走在屏风、熏笼上,仿佛有一身仙骨。曾有一位道士预言,小神童将在十五岁那年白日飞升、羽化成仙。父母听在耳中,愁在心里。谁舍得这样一个千伶百俐的心肝宝贝御风而去。自道士作出这个预言后,一家人整日里提心吊胆,提防着那位神仙从天而降,来渡化小李泌。老人们说,仙人现身时伴有异香和音乐。从此,李家上下只要一闻到空中飘来异香,或着云外传来乐声,立刻破口大骂,驱赶这些不受欢迎的仙人。转眼,李泌就满十五岁了。那年八月十五,屋舍深处悠然传来神秘的笙歌,五彩的云朵挂在庭前的树上。李家捣烂数斛(音hú)的蒜,朝空中泼去,用驱鬼辟邪的手段来对付传说中的神仙……异香消散、乐声隐没,小李泌到底没有羽化成仙。两年后,这位被强留尘世的少年还写了首颇有仙风的《长歌行》: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这次,轮到张九龄提醒李泌不要如此张扬。不久,张九龄被奸臣李林甫排挤到荆州。两位忘年之交依依不舍地分开了。心志高远的李泌不愿意象一般的读书人那样,入考场、举进士,踏入仕途。他曾去荆州找过张九龄,不过更多的时候飘荡在衡山、嵩山,跟着修道者人学点导引吐纳的道家工夫。数年后,天子还收到李泌从嵩山中寄来的一封文书。
这唤起了李隆基的回忆,下旨召见当年那位神童。
从姚崇、宋璟到张说、张嘉贞,名相迭出,构成了开元盛世的一大政治景观。到张九龄,已经是名相群体中的最后一位了。随着他罢相,权柄落入了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手中。李隆基曾考虑过起用严挺之,可李林甫却说他老病寻侵,不堪大用。这段谗言,使严挺之只得到一个无权无势的闲职,到洛阳就医养病。后来,他就在那里郁郁而终了。等到李林甫死去,接任宰相的杨国忠更是等而下之。盛唐的表面繁华,掩饰着渐渐腐朽的真实。昔日的神童长大了,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让自己施展绝代才华的空间。有时候,李泌会写几句诗,讥讽一下他最看不惯的两个人:一个是在河北蠢蠢欲动的胡人安禄山;另一个就是专横而又无能的宰相杨国忠。
杨国忠怀恨在心,找了个借口,将他贬出了长安。李泌也看透了污秽浑浊的京城生态,潇洒地挂冠而去,象一只黄鹤,躲藏到衡山的青山绿水间,寻仙访道,采药炼丹,过起了宁静的神仙生活。
安禄山叛乱后,李隆基逃出长安,取道蜿蜒蜀道,逃到成都。杨国忠死在马嵬(音wéi)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北),而昔日的忠王、今日的太子李亨(唐肃宗)则掉转马头,北上灵武。在众将士的拥戴下,他取代老迈的父亲,成为新天子。长安沦陷前后,朝中的大臣死的死、叛变的叛变,剩下的多追随老皇帝南走成都。李亨在东宫结交的有用之人又在过去几年被父皇和奸臣李林甫清洗一空。这时候,孤独的李亨想到了一个人,或许可以助他一臂之力。是的,就是当年寄居在他的王府,朝夕为伴的那位神童。
就这样,李泌中断衡山烟云中的静态生活,如黄鹤般,重又飞回动荡中的红尘。不过,李泌这一回没有接受什么官衔,以一介布衣的身份,为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出一分力。当李亨的龙辇(音niǎn,车)驶过百姓和士卒视野中,引起一阵絮絮的议论。有人指点身旁的人:车上身着黄袍的是当今天子;而旁边白衣飘飘的,就是山人李泌了。
李亨想要赐他紫衣金鱼,想要让他当宰相,都被拒绝了。李泌说:当天子的朋友,远比当天子的宰相要高贵得多!
日期:2011-02-12 15:13:20
第二篇:长安秋多蝇——赵郡李氏在唐朝(6)
李亨拉住李泌的手,诚恳地说:先生曾跟过太上皇,又是我的老师;现在,还要请您当我儿子的行军司马。我家父子三代,都靠你辅佐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