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风——最后的贵族李德裕》
第16节

作者: 玉搔头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我们的印象里,他不是应该生活在长安城(当时称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喝彩声和艳羡的目光中么?事情没有那么如意。李百药过早地背负起盛名,也忍受了随之而来的诋毁。他还太年轻了,还经受不了这样的重负。李百药象一个饱经宦海风波的老人一样,在家闲居了很长时间,一直躲到心怀妒意、口传流言的小人几乎都想不起他了。只有吏部尚书牛弘还记得这个神童。在他的极力推荐下,李百药到礼部任职,并再一次成为东宫学士。在东宫,李百药忙忙碌碌,修撰《五礼》,编定律令,还撰写了一部《阴阳书》,不过日子过得还算充实。本质上讲,他更象是一位儒雅的学者,而不是世故的官僚。可是,勾心斗角的大兴宫又怎么容得下一张书案?

  那时候,未来的隋炀帝还只是晋王,还象一只肥硕大蜘蛛,躲在暗处,一边用阴冷的眼光觊觎着兄长杨勇的太子之位,一边编织着自己蛛网般的关系网。可李百药没有被晋王的蜘丝黏住。面对露骨的招揽,他婉言谢绝了。也许,在没有多少政治嗅觉的李百药看来,这是一个东宫属官的本分。不过,等隋炀帝弑父杀兄、登基称帝,他那平静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李德林父子都致力于北齐史的研究。他们把北齐末年“政塞道丧”、“主暗时艰”的黑暗景象都写进了书里。谁会想到,他所在的时代有一天会变得比北齐还要黑暗,而高踞帝座上的隋炀帝比东汉的桓、灵二帝还要残暴。李百药被随便安了一个罪名,贬到遥远的桂州(今广西桂林市)。接下来的几年,这位名满天下的才子不得不辗转天南海北、颠沛流离。就这样,他来到了太湖边,走进了我们故事的开头,洗劫了浮财后,穷凶极恶的盗贼把刀锋架在受害人的脖颈上。在明晃晃的刀光中,李百药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就在命悬一线之时,一个清脆的童声从李百药背后传来:求求你们,饶了我父亲吧。我情愿代他挨这一刀。
  盗贼们定睛一看,竟然是一个七岁的孩子,从李百药身后挤了出来。清亮的眸子里没有一点慌张,倒带着几分与他的实际年龄不相称的沉静。见惯了成年人面临危险时种种怯懦表现,甚至是丑态的盗贼们都愣住了,面面相觑(音qù)。那一瞬间,一张稚气而果敢的小脸,唤醒了麻木已久的魂灵。最后,他们默默地放过了这家人,转身消失在莽莽秋林中。

  用人格的魅力来感化粗糙的心灵,对赵郡李氏来说可不是第一次。李灵的六世孙李知本孝敬父母、爱护弟弟。他的子孙百余口住在一起,财物都是共有的。一门和睦,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横行江湖的盗贼路过他家时,互相告诫同伴,不要骚扰如此有情有义的家族。当时,周围有五百余户家在李家避难,这才逃过被洗劫的命运。
  李百药死里逃生的时候,也是隋炀帝毙命扬州之日。在这个十八路烟尘纷起的乱世,他已经无处可去了,踌躇再三后,只好暂时投奔盘踞江南的杜伏威。就这样,带给李百药多少伤心事的隋朝抛弃了他,也被他抛弃了。
  又是一个群雄并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刻。只不过,李百药不是鼓筝长歌、慷慨激昂的李元忠;杜伏威更比不了那位视天下英雄若无物的高欢。他们都只是这出逐鹿天下的大戏中无足轻重的小配角而已。真正的主角,已经迎着漫天飞舞的红蛱蝶,大步走向舞台的中心——长安城。在扫荡了中原诸路英雄后,李渊(唐高祖)派出的使者风尘仆仆,赶到了江南,来招抚杜伏威。

  熟读史书的李百药当然知道,江南一隅,根本挡不住百战中原、从滚滚烟尘中杀出来的唐军精锐。在他的规劝下,杜伏威暂时搁下逐鹿天下的野心,踏上了去长安的驿路。他要用江南锦绣之地,换取后半生的富贵。事情到这里,似乎是顺风顺水。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李百药也会追随杜伏威的脚步,回到阔别多年的长安。可意外还是发生了。杜伏威离长安越近,就越是思念身后的江南。他的心中暗生悔意:为什么不同李渊较量一下,就匍匐在他脚下?数日后,杜伏威留在江南的心腹收到主人寄来的一封密信,要他杀掉李百药,起兵反唐。可怜的书生又站在死亡的边缘。

  这一回,是杜伏威的养子救了他。
  杜伏威的旧部终于在江南掀起了新的叛乱,还自说自话地封李百药为“吏部侍郎”。这场闹剧很快就被制止了。可这个伪职将他再次推到悬崖边。那些嫉妒李百药的小人没有放过这样一个机会,到处散布谣言,说这位才子才是叛乱的幕后主谋。远在长安的李渊看不清真相,起了杀心。万幸的是,杜伏威的那封要杀李百药的密信被人发现——他再次逃过死神之吻。不过,“短长新白发,重叠旧青山”,青山外,一条长长的流放路在等待着这个漂泊半世的人。

  在流放地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李百药艰难地捱了一年又一年。他也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这段流放生涯。只是,近来长安的城阙、东宫的花木,夜夜入梦,泪痕布满了青布枕。在每一个有梦的黑夜结束后,李百药总会在习习风中登上城楼,东望长安。可他也只见“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长安还在千里外。
  流放者不会想到,山的那边云那端,长安正在经历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玄武门下,李世民(唐太宗)挽起半月弓,射出飞星箭。中箭落马的太子李建成象风中黄叶般跌落尘埃,尘埃里开出朵朵血之花。玄武门之变,使那位对李百药怀有很深成见的老皇帝李渊失去了天下,蜷缩在狭窄的永安宫,消耗生命的最后时光。
  不久,召唤李百药的诏书送到了泾州。
  达达的马蹄声中,长安近了,近了,梦中的朱宫紫阙在云烟中依稀可见。流浪了半生的李百药又回来,回到这座无以伦比的城——是的,那是长安,那时的长安,天下的长安和天上的长安。
  日期:2011-02-04 16:14:59

  第二篇:长安秋多蝇——赵郡李氏在唐朝(2)
  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长安的壮美了。可当它的基础被从重重叠叠地层累着的黄土下小心挖掘出来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我们就此挖掘出了紫禁城两倍大的兴庆宫三倍大的太极宫大明宫,四倍于太和殿的含元殿,挖掘出长安中轴线,一百八十六步之宽的朱雀大街,挖掘出被南北走向的十一条长街,还有东西走向的十四条——它们纵横交错、很有节律地犀分出一百多个坊,还有东西两市的无限繁华。你挖掘出恢弘到缥缈的气势、生动到眩目的美丽。在这里,十三座城门标识着一年有闰的时间维度;多出来的一 “闰”在北,代表皇家“闰气”;一年四季被具体化为皇城以南东西各四坊的布局;南北九坊则是所谓“五城九逵”理念的贯彻;所有的一百多个坊又作为一个整体暗合星曜(音yào)之数,仿佛它们和茫茫苍穹中同等数目的天体存在着某种不可言传的关系——造城者这种非逻辑的联系如此完整如此精到地体现出了严格的逻辑美感。

  你可以调动你全部意念来构建一座已经消逝不会再有的六陂之城,也可以把它建筑在知性的基础上。如果你缺乏这种能力,那么长安只是一个点,落在长长时间里,与什么都不联系;那么许许多多跌宕起伏的情节也就失去了展开的平面,变得无所依存。但是,如果你有足够的想像力,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一块残砖,或者线装书堆里翻检出来的一幅没有比例尺的旧图,就足够了,足够使你看到那座若隐若现的城——你的想像就是长安。那里的一切,如果分析也许是无数的灵感;如果综合,又一定是空前绝后的大气魄。是的,那是无数的灵感云蒸霞蔚地聚合出的万千气象,是从前的大气魄在冈阜起伏的六陂上固化而成的琼楼玉宇。

  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身似浮云鬓似霜”的老人大步走进了这座天空之城,脚步轻快,就象是一位春风中的少年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