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风——最后的贵族李德裕》
第15节作者:
玉搔头 周武帝和他的儿子在一年多时间里相继驾崩,大权都落到了外戚杨坚(隋文帝)的手中。他欺负宇文家孤儿寡母,强夺了万里江山。心狠手辣的隋文帝害怕宇文家的子孙复辟北周,把屠刀伸向了这群帝子王孙。几乎所有人都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就更不用说替宇文家说句话了。只有李德林挺身而出,苦劝杨坚停止残忍的杀戮。隋文帝没有想到,一介无拳无勇的书生竟然敢阻止他,怒气冲冲地说:你是个读书人,不懂这些事。
另一位替宇文家鸣不平的人,竟然是纥豆陵毅的女儿。周武帝非常钟爱这个外甥女,将她养在深宫。听说宇文家的不幸遭遇后,十岁的女孩泪流满面,小小的拳头攥得紧紧的:只恨我不是男儿,不能救舅父家的社稷。
可惜,无论是她还是李德林,都没能挽回宇文家被斩草除根的命运。
杨坚的下一个目标,是一衣带水的陈朝。为他出谋划策的,就是李德林。对江南人来说,这可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多年前,他曾在宾馆接下南陈使者递交的国书。俊美的容仪、优雅的谈吐,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目送李德林远去的潇洒背影,使者由衷地感叹道:“此即河朔之英灵也”。
在江南的烟雨楼台中,飞觞醉月、琼树临风。一曲《玉树后庭花》,让南陈后主沉醉了多少年。此时,百万隋军的猎猎旌旗早遮住了石头城外的江花烟树。听说朱雀门被攻破,后主才如梦初醒,仓皇逃到景阳殿。最后,隋兵从一口井里找到了蓬头垢面的亡国人。
正如《三国演义》开篇词所说:天下大势,久合必分,久分必合。往昔的故事风转烟销。几百年时光匆匆过去。分裂了三百多年的天下又到了三分归一的时候。《玉树后庭花》曲终人散之时,也就是大隋朝廷论功行赏之日。平陈之计,多出自李德林。他的封赏也就特别优厚:授爵位为郡公,实封八百户,赏物三千段。可惜,嫉妒他的人却另有种说法:重赏李德林,怕军中大将不服。结果,已经宣布的赏赐最后竟然也就不了了之了。嫉贤妒能的人并没有收手,四处谮毁李德林。
此后多年,这位被喻为人间麒麟与凤凰的名臣再没有得到升迁的机会。他把精力都放在了编撰《齐史》上,写北齐的兴起与灭亡,写它的古雅格调,也写它的荒淫往事,还写了李元忠、李浑、李绘和李纬,写不完多少赵郡李氏子弟的故事。
可惜,直到李德林死的那一天,这部史书也没有杀青。未竟的心愿,只能留给儿子来完成了。
日期:2011-02-02 08:26:40
第一章:故事流成东流的水——唐朝之前的赵郡李氏(13)
李德林的儿子自幼体弱多病,药不离口。心疼孙子的祖母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百药”。和父亲一样,他也是一位神童,七岁就能阅读很深奥的文章了。一日,李德林和他的宾客们偶然谈起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将刈(音yì)琅邪之稻”。大家认为好象没有什么典故,可能是写错了。小李百药在旁边应声说道:怎么会没有典故?《左传》里有一句“鄅(音yǔ)人藉稻”。西晋学者还特意注解:“鄅国在琅邪开阳”呢。
在座诸位大惊,没想到小小孩童,对史书如此熟稔,连鄅这样的偏僻小国也知道,不愧神童之称。看来,赵郡李氏的确是“名臣之子,才行相继,四海名流,莫不宗仰”。
李百药二十岁左右就被授予东宫通事舍人,步入仕途,不久又晋升太子舍人,兼东宫学士,却和父亲一样,招致别人嫉妒的眼光。一时间,形形色色的谣言和诽谤如花落晚树、叶舞凉风,飘飞在九城内外,让年纪轻轻的李百药早早就读懂了人心的险恶。思前想后,他终于推说自己身患疾病,辞掉了让人艳羡的官位,逃离了龌龊的官场,一直逃到父亲病逝。
李德林一瞑不视,已经是大隋的开皇十一年了。
这个王朝建立才十年出头,却离它灭亡不算太远了。灭陈的统帅,是杨坚的次子杨广(隋炀帝)。几年后,他用阴谋抢走了兄长的太子之位,又让父亲神秘地死去。这也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亡国帝王。他使一个王朝的辉煌化为又一朵月下昙花,开得促遽(音jù,急),败得苍猝,转眼就是一地残花败蕊。倒是长安的禁苑内,一棵不开花的树突然开出一派繁花来。花落叶萎后,枝头挂满了璨烂如火的果,数日后化为无数红蛱蝶,翩翩飞去……
据城中的老人说:长安要改朝换代了。
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一位行色匆匆的人物悄悄离开了长安,风餐露宿,渡过黄河,朝西奔去。他叫李思行,也是赵郡李氏的子弟。早年间,有仇家上门,他不得不离开家乡,远走太原。在那里,李思行结识了隋炀帝的表兄李渊(唐高祖)。此时的大隋天下已经分崩离析,四十八路反王卷起的漫天烟尘遮天蔽日,让人看不清前景如何。受李渊的指派,他潜入长安侦察动静。
现在,李思行夜渡黄河,将京城空虚、人心浮动的情形一五一十地带回了太原。他禀报的种种情形促使李渊下了最后的决心。在他猎猎飞扬的大旗下,聚集起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唐太宗),还有生龙活虎的一班英雄豪杰。其中,也活跃着赵郡李氏子弟身影。除李思行外,还有李孟尝等。他们要在新的旗帜下,象李元忠、李浑那样,去为一个新王朝的诞生浴血奋战。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你回想起纥豆陵毅家那位伤心流泪的小女孩么?她就是李渊的妻子。杨坚巧取豪夺来的江山,最终将属于这个女孩的丈夫和儿子,还有儿子的儿子……漫天红蛱蝶的背景下,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赵郡李氏,象一条河,裹挟着泥沙,也翻滚着浪花,缓缓地,流向下一个时代。诗人杜牧的祖父描述过济水在唐代的流程,后来又被一位叫李吉甫的赵李子弟写进那部著名的《元和郡县志》。
可惜,他们记载的那条河,严格地说,已不是《禹贡》中三隐三现的清流了。
日期:2011-02-03 17:14:17
第二篇:长安秋多蝇——赵郡李氏在唐朝(1)
菊花岸、白萍洲,秋到江南,改变了太湖边多少风物——我们的灵魂倘徉在一千四百年前的萧瑟秋天,在飘摇的落叶中开始讲述赵郡李氏家族史的下一个章节。
我仿佛看见一群凶神恶煞般的盗贼手持白刃,将几个瑟瑟发抖的行人团团围在荒冈暗涧旁。在民不聊生的隋朝末年,这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饥饿、仇恨和野心,把本性善良的人成批成批地变成了张牙舞爪的兽。下面的情节不难想象:过些天,如果有人偶然经过这条荆棘重生的路,可能只看到几具尸体、数点血迹……隋王朝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再也走不下去了。隋炀帝(杨广)兀自沉醉在玉树琼花下,哪管它江湖间天地翻覆、洪水滔滔。高山大泽间,英雄和盗贼如蛰伏的龙蛇,暴走在浑水和浊浪里,呼风唤雨,荡海吞江:气魄大的,攻城拔寨、割据一方;气魄小的,占山劫道、杀人越货
——这是一个凸显暴力的乱世。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这起小得不能再小的劫案?阅读史书时,眼睛不是早被血淋淋的场面所填满,再不会因恐怖而收缩我们的瞳孔?因为那群落难人中,有张我们熟悉的面孔。他就是当年名动京城的神童李百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