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风——最后的贵族李德裕》
第10节作者:
玉搔头 李谧逝世时,远近之人,无不震悼。消息从故乡传到京城,他的兄长李枿放声大哭,昏死过去。醒来后几日粒米未进。不过一年时光,形骸毁悴,让人感慨李氏一门兄弟情深。朝廷给李谧的谥号是“贞静处士”。他家宅院所在的小巷也改称“孝义里”,门称“文德门”,以纪念这位终生远离权力的君子。
李谧的经学和李枿的史学,被他们的弟弟李郁兼收并蓄。后来,这位学问渊博的年轻人被召入洛阳国学,离开了家乡。
朝廷建立国学,是想取代世家大族的私学。可是,不少人都只是把国学的职位当成升官的一个阶梯,根本没有向学生讲授学问。只有李郁每天都到国学,教授学生。当时的人都说他“谦虚宽雅,甚有儒者之风”。永熙三年,天子请他在显阳殿讲解《礼记》。很多儒生纷纷发难,想驳倒名动天下的李郁。面对尖锐的问题和凌厉的话锋,他谈笑自如,从容应对,把一部《礼记》中的无穷奥妙深入浅出地一一展现出来,听得到场的天子和宗室诸王无不击节叫好。
时光过得很快。离开了故土的士族子弟迷恋京城的安逸生活,把家乡渐渐丢开的时候,被他们当成家的京城正变得越来越不安稳。
为了抵御大漠上的柔然族,北魏王朝自东而西设怀荒(今河北张北县)﹑柔玄(今内蒙古兴和县)﹑抚冥(今内蒙古四子王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怀朔(今内蒙古固阳县)﹑沃野(今内蒙古五原县),史称“六镇” ,沿阴山一线排开。北魏的都城平城就在这条线的南侧。这里云集了强兵猛将、快马精金,曾经是整个国家的骄傲。到了孝文帝在位时,汉化的风潮席卷了这个鲜卑人建立的国家:改汉姓、穿汉服、行汉制……他还把帝都从平城迁到了他心目中的“崤函帝宅,河洛王里”——洛阳城。六镇的将士们渐渐地被遗忘在阴山的角落里。比起南下中原的同族、同姓兄弟,他们待遇差、升迁慢,还被洛阳的权贵歧视性地称为“北人”。
所有的一切,都让不满的情绪凝结成遮天蔽日的黑云,笼罩在阴山六镇上空。
此时,千里之外的洛阳却是肉欲泛滥,灵魂萎谢。孝文帝和他的儿子都已经驾崩。孝明帝登基的时候才六岁。大权都掌握在母亲手中。胡太后任用面首和私党,弄得天怒人怨。最让士大夫不满的是,她佞佛成癖,俨然以佛门的大护法自居。可谁也不敢抨击这股歪风邪气。只有李枿毅然上书朝廷,说:“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不孝之大,无过于绝祀”,百姓都出家为僧,谁来生育后代、祭祀祖先。怎么能“弃堂堂之政,而从鬼教乎?”
这番话刺激了很多嚣张惯了的僧人,他们哭着去找胡太后告状,说李枿诋毁佛教为鬼教。太后也很生气。李枿却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人死就叫鬼,和神一样,都是有灵性的存在。《易经》说“知鬼神之情状”;《礼记》说“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连大名鼎鼎的周公也以“能事鬼神”自傲;佛是什么?佛就是一个懂得教化世人的人;在他死后称为鬼,怎么算诽谤?
听了一席话,胡太后哑口无言,最后象征性地罚了李枿一两金子,草草结案。
朝堂上一片污浊,朝堂外的江山摇摇欲坠。铺天盖地的叛乱如火借风势,很快就席卷阴山下的六镇、席卷整个北方。六镇将士将压抑多年的怒火尽情发泄出来。北魏朝廷的梁和柱,在熊熊燃烧的战火中毕剥作响。在李家三兄弟中,李枿不爱经学爱史学。他经常对弟弟李郁说:士大夫的学问在于考证古今史事,哪用得着一味地推敲儒家经典中的字句,当一个老博士?”
这个云龙风虎聚会的大背景下,不甘心当老博士的李枿也行动起来了,散尽家中所有钱财,在家乡招募勇士。消息传出,数百骑人马在他人格魅力的感召下,迅速集结在一起,踏上征途。
大军统帅见李枿赶来,抚着他的肩膀说:你能远道而来,我必定会成功。骁勇的赵郡子弟屡建战功,“李公骑”的名声传播关陇大地。
不过,当时最强大的力量,还是契胡酋长尔朱荣。依靠麾下如风的铁骑,他镇压了多次叛乱,一跃成为北方最强悍的力量。就在他踌躇满志之时,收到了洛阳宫廷秘密送来的一道诏书——孝明帝要这个契胡人兵进洛阳。
这一年,孝明帝已经十九岁了。母亲的淫风秽行和霸道专权让这个长大的孩子深感厌恶。他希望尔朱荣能帮自己夺回权柄。没想到,胡太后听到风声后,先发制人,毒死了孝明帝,另立一个三岁孩子为帝。尔朱荣立刻拥戴一个宗室为帝,史称孝庄帝,然后率滚滚铁骑杀向了洛阳。一踏入京城,这位契胡酋长就恶恨恨地抛下了一句话:洛阳人骄侈成性,要是不加翦除,恐怕很难驾驭。
胡太后和她拥立的幼帝被丢进滔滔黄河。可尔朱荣口中骄侈成性的洛阳人显然不止这两人。一天,洛阳的王公大臣们借到尔朱荣的通知,要他们立刻赶到河阴(今河南省孟津县),举行祭天仪式。当两千多人踉踉跄跄地赶到黄河岸边,一群手执白刃的骑兵对他们展开了一场血腥屠杀。顷刻间,埋葬过胡太后的黄河就变成了一座流动的坟场。
我们那曾经清澈无比的流水般的故事,写到这里,几乎要写不下去了。这场骇人听闻的“河阴之变”内容上强化了自李顺以来几代人不得善终的悲剧,形式上又象是一种无比辛辣的讽刺。自命清流的贵族恐怕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恰恰是被泥沙俱下的滚滚黄河吞噬生命,还有他们的尸骸,连根骨头都没有剩下。葬身浊流的人当中,就有李枿。当时,他正好被召回洛阳任职,远离了自己的“李公骑”。
天南海北的贵族们抛弃了乡间的青山绿水,到京城,到权力最集中的地方来淌浑水,早该想到会有今天。
翠幕珠帘中的豪门世家要么阖家遇害,灰飞烟灭;要么象断梗浮萍一样,不知何去何从。只有少数根扎在故乡的支系,顽强地生存下来,比如赵郡李氏。在河阴之变前,李灵的曾孙李浑就预见到洛阳不可久留,果断地丢弃官位,奉老母、携妻子,远走高飞,离开了这座死亡之城。等河阴传来衣冠人物被杀戮一空的消息,世人都认为,李浑有先见之明。李枿没能逃过这场浩劫。不过弟弟李郁带着他的遗孤,回到了家乡。他们的下一代,要在远离京城的地方安静地长大……
经历了触目惊心的杀戮后,金粉遍地的洛阳已经变成了鬼气森森的城。魔鬼化身的尔朱荣用血腥手段震慑了天下,也失去了士族的心,就连他拥立的孝庄帝也忍受不了他的残暴和专横。一天,宫中传来消息,尔朱荣的女儿,也就是当今皇后刚刚生下一个男婴。上门道贺的文武百官络绎不绝。尔朱荣兴冲冲地入宫去探望自己的外孙。这一去,就再没有出来……明光殿的东序早埋伏下了一群刀斧手。
恶魔之死,让士族豪门感到快意。可尔朱家那群虎和狼的疯狂报复就要开始了。
曾经德星闪耀的天空如今是“寥落星已稀”。士族纷纷逃离鬼城一样的洛阳,回归乡野。和百余年前一样,他们再一次组织起宗族乡亲,试图凭借自己的力量,保护田园生活不受战火影响。回归乡土的他们要艰难地证明,河阴的悲剧对这段漫长的家族故事来说,不是句号,只是一次粗暴的打断。只不过,百年来沧桑巨变,人事全非。三长制、均田制极大地改变了河北的宗族结构和社会生活。比起一百多年前五胡乱华时,这些家族少了几分地方色彩,也不再迷信坚固的坞堡。尔朱荣死后,他们试图寻找一个拥有强悍武力的人,在北魏的废墟上重建朝廷。
日期:2011-01-27 15:20:34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