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风——最后的贵族李德裕》
第11节

作者: 玉搔头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一章:故事流成东流的水——唐朝之前的赵郡李氏(10)
  在西面的关陇,士族豪门选择了宇文泰;在东方,他们选择了高欢。
  高欢是六镇英雄中的佼佼者。六镇之乱的鼍(音tuó)鼓金钲声动九垓(音gāi)时,他也被卷入大风暴中。不过,眼光独到的高欢很快就看清形势:象葛荣这样的六镇首领目光短浅,不足以成大事。他转身投靠到尔朱荣帐下。尔朱荣南逼洛阳,高欢就充当了他的前锋。等到尔朱荣与河北的葛荣决战,他再建奇功。尔朱荣曾问左右:“一日无我,谁可主军?”

  大家齐声说是他的侄儿尔朱兆。尔朱荣却摇了摇头:能代我主持大局的,只有高欢。
  葛荣败在了尔朱荣手下。他的几十万大军也被降伏。他们都是出身阴山六镇。尔朱荣被杀于明光殿后,尔朱兆等人把孝庄帝掳走,残忍地缢死。在如此混乱的形势下,高欢利用自己也在葛荣军中栖身过的渊源,联络上这些六镇将士,吞并了这股强悍的力量,带着他们脱离尔朱家族的控制,回到葛荣旧日的地盘河北,试图自立门户。
  这一日,高欢的大营前驶来一辆牛车。车上坐着一位神采奕奕的人物,还载着一架古筝、几坛浊酒。
  客人在辕门前从容下车,递上写着姓名、官阶的名剌,声明要见高欢。守门的士卒见他器宇轩昂,也不敢怠慢,连忙将名剌递入中军大帐。高欢取过来一看,一个似曾听过的名字映入眼帘:李元忠——也是赵郡李氏的子弟。
  前面提到过,在北魏朝廷的征召下,李颐传下的三房子孙,也就是赵郡李氏的东祖房,都有杰出人才入朝为官:李顺、李孝伯和李灵。只不过,李顺、李孝伯的子孙多在京城,而李灵这一支则把重心放在了家乡。除了前面提到的李浑之外,还有一支就是他的孙子李显甫。李显甫身上有浓厚的英雄气,率赵氏宗族数千家,到毗邻故乡的殷州(今河北省隆尧县)西山开恳荒地,硬是在荒烟蔓草间开出了五六十里的新家园。后来,这块土地被称为“李鱼川”。当同族的叔伯兄弟腰金曳紫、出入宫廷的时候,他安心待在西山的土地上。

  辕门前的不速之客李元忠就是李显甫的儿子。传说,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梦见自己手执火炬,走进父亲的墓穴。夜半惊醒,李元忠心头说不出的痛苦,擅闯坟墓,惊扰先人灵魂的安宁,可是一件罪大恶极的事情。好容易捱到天明,他赶紧向老师求教,这个违悖人伦的怪梦到底有什么涵义。听了李元忠的描述后,老师告诉他:这就是所谓光照先人。

  后来的历史证明,老师准确地解析了这个怪梦。
  在六十里李鱼川,谁不知道这个名字?因为母亲体弱多病,李元忠曾潜心研究医术,颇有心得。靠他的精心照料,母亲才能带病延年。不过,死神最后还是无情地把老人带走了。每回思念起母亲,李元忠总是哀哀嚎哭,悲凉的声音回荡在李鱼川上空,让左邻右舍都不忍再听下去。对父老乡亲来说,李元忠不止是孝子,还是一位颇有侠义古风的慷慨君子。家乡父老身上有个病痛,他都会悉心医治,不问贵贱,一视同仁。过去,有不少亲友、同乡遇到急用,写下一张债契,借钱救急。日积月累,这样的债契存了不少。到李元忠手上,大手一挥,把全部债契烧得干干净净。还有一次,他有两匹骏马被盗。凭赵郡李氏在这一带的势力,抓几个盗马贼不在话下。可李元忠见他们不过是英雄末路,才沦落到偷窃的地步,不但没有惩罚,还慷慨地把骏马相送。和李枿一样,李元忠好读史书,还懂阴阳之术。看到时世混乱,他在家乡苦练骑射,希望能在乱世有用武之地——在李元忠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赵郡李氏代代相传的品格和学问,还有不凡的大局观。

  重义轻财、文武双全的李元忠已经成为殷州一带最有声望和势力的人物。
  有一回,东边清河县有五百士卒奉旨西戍,回乡时路过赵郡。当时,天下已是盗贼四起,占山劫道。他们归路被阻断,只好向李元忠求救,还送上一千余匹绢。李元忠杀了五头牛,来款待这些有家难归的人,只象征性地收下了一匹绢。等五百士卒酒足饭饱后,他派了一个奴仆给他们当向导,踏上东去的大道。一路上,山贼草寇一听是这四李元忠护送的人,纷纷走避,五百士卒平安地返回了清河。等到葛荣在河北叛乱,到处攻城掠地,杀戮抢劫,李元忠便率领宗亲乡党修筑城垒,据险而守,挫败叛贼的兵锋。葛荣愤怒地说:我从中山起兵,竟然接连败在赵郡李氏手下,怎么能成大事?

  葛荣麾下的叛军不下数十万,号称百万。在他们怒涛狂澜的围攻下,小小殷州城最终还是被破。惨痛的失败也使李元忠意识到,依靠一个家族在地方上的势力,还不能在如此险恶的时代活下去。环顾海内英雄,他苦苦寻找可以依赖的力量。最后,目光落在了高欢身上。
  可是,高欢不了解辕门外的这位客人,只影影绰绰地听说过他是酗酒之人。就这样,名剌又被退了回来。
  李元忠没有走,反倒从牛车上搬下酒坛,席地而坐,在辕门前若无旁人地自斟自饮。他一边大嚼,一边对守门士卒说:我听说高欢四处招延人才。现在象我这样的国士登门,他却不能像周公那样,吐掉口中的食物,赶出门来迎接我。看来此人也是徒有虚名。把名剌还给我吧,不用再禀报了。
  这番话很快就传到了高欢耳中。他听了之后,心中怦地一动,挥手让左右摆下筵席,将李元忠请进大帐。李元忠也不推辞,携着古筝飘然入席,一点也没有拘束的样子。酒过三巡后,他取出古筝,趁着酒兴弹了起来。在琴声的伴奏下,客人长歌慷慨。一股无羁无束的英雄气从玉轸朱弦上流淌而过,瞬间充满了刁斗森森的大营。一曲唱罢,李元忠转过头,望着长头高颧、齿白如玉的高欢:天下形势已经明朗,您还要继续侍奉尔朱氏么?

  高欢说:我的富贵全靠他家,怎么敢不尽力效命?
  “非英雄也!”李元忠摇了摇头。
  对这位初次见面的客人,高欢多少还有些戒备,不愿意深谈机密之事,便推说李元忠醉了,起身离席,要人将他扶出帐休息。没想到,客人意犹未尽,怎么也不肯起身。场面有点儿僵。高欢的亲信孙腾悄悄凑上前,俯身对主公说:这人可是上天派来辅佐您的呀。
  高欢一怔,终于又坐了下来,耐心听客人陈说天下大事。在摇曳的烛火下,李元忠借三分酒意,指点江山,剖析天下形势。说到慷慨激昂的地方,泪流满面,连一向冷静的高欢都被这种情绪所感染,连连点头。最后,李元忠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殷州一带地盘狭小,粮草兵器都相当匮乏,不足以成就一番大事业。想要逐鹿中原,就必须仰仗士族门阀的势力,东取土地肥沃的冀州(今河北省衡水市),将它与殷州连成一体,周边诸州自然望风归顺。有这样的局面,就算有些胡族豪杰不服,也敌不过高欢。因为他背后有整个河北士族的支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