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寂的宋词——跌落宋朝的蝴蝶》
第4节

作者: 一金一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煜的词曲越写越精,可他手下兵将的作战能力,已是昨日黄花,萎蘼不振,二十年不战,久不用兵,老将既殁,朝中已无良将。听说宋军要建浮桥强渡长江,他专门询问宰相张洎,张洎认真地查阅了资料,答复李煜说,有史以来没有查到有浮桥渡江的战争记录哩。李煜笑起来说,可不是吗,强渡天堑,不过是说说而已的儿戏罢了。
  但是,赵匡胤仿佛天生的战神,渡江的奇迹,还是如期发生了。三个月的功夫,兵至金陵城下。吴越钱俶的军队,也攻克常州。
  《宋史》中有一行很奇怪的记录,说兵临城下一个月,李煜犹不知,还是在某日登城视察时,才发现城外旌旗猎猎,吓得脸无人色,赶紧又把没用的军事首领皇甫继勋杀了,令驻扎上游的朱令赟来救,这支号称十五万的水师缓缓前行,在狙击战中竟然被一把火烧得血本无归,舟筏俱焚,溃不成军。李煜等到的不是援军,而是朱令赟兵败身死的噩耗,他最后一点用来分庭抗礼的本钱,也化为虚无。

  学士徐铉奉命北上,责问宋主,声称李煜无罪,南唐事北宋,如儿子侍奉父亲,无端发兵讨伐,理在何处,义在何处?赵匡胤只是说了一句,父子可以分为两家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赵匡胤已经没有兴趣看李煜写来的缓战信,没有兴趣听徐铉演讲——他要用刀剑直接对话。
  日期:2011-03-19 23:35:11
  (六)最是仓皇辞庙日
  宋军从975年春天开始攻城,到冬天,城破国亡。这年春天,李煜没有睡过一次好觉,他在金陵这座孤城里一唱三叹,作好离别的准备。他知道,失去慈父娇妻爱子良臣,接下来还将失去这一片生活了四十年的江南乐园。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他要和他最不愿意谋面的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相见了。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离开金陵城那天,天空下着小雨,朔风凛冽,对于李煜来说,一切都太匆匆了,他甚至没能在江南国等到976年春天的来临,在腊月来临之前,率领文武百官和家眷子弟,匆匆辞别家庙,肉袒出降,冒雨登船,渡江北上。临行前,教坊里的宫娥们以独特的方式,身着碧衣盛装,伴着哀怨的乐声,缓缓起舞,为昔日的君王送别。

  李煜一袭白纱白帽,在雨中一步一回首,这一回,莫说龙袍,就连紫袍也不能穿了,他像一只瑟缩的蝴蝶,被一股强大的气流裹挟着,跌落宋朝。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破阵子》
  回望石城,李煜的感慨是可以想见的。按照原先的计划,他打算与金陵共存亡,令人在宫中广积柴薪,一旦社稷失守,就焚火自尽。城破之际,光政使陈乔请死,在家中自缢殉国。三朝元老廖居素“闭门却食,朝服衣冠,立死井中”。但不知为什么,李煜还是选择了跪拜纳降,也许是属下大臣出降保全的呼声太高,看管得太紧,抑或,李煜觉得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完?

  是的,他需要一次别样的旅行,完成未了的心愿,去看一看赵匡胤。作为一个文学词人,他要完成一个从极乐到极悲的生活体验。
  争斗多年的两个主角,终于彼此相见。赵匡胤想见的人,现在来了。李煜不想见的人,就在面前。其实,比李煜大十一岁的赵匡胤,比起自身条件,有许多不如李煜之处。出身没有李煜显赫,李煜在他父亲去世之后,立刻得到一笔丰富的遗产,登上了万众仰慕的国主之位,而赵匡胤年轻时四处流浪,漂泊不定。文化程度远远不及书香门第的李煜,文章一般不像李煜写得行云流水,谈起音乐、书法、绘画,充其量只能做李煜的徒弟。

  但是,赵匡胤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善于驾驭复杂的局势,懂得伺机而动,从“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这两件事不难看出,赵匡胤有谋有断,研判大事毫不含糊,一个计谋,威比千兵万卒,相比之下,性情儒弱,秉性温和,便成了李煜的致命弱点。赵匡胤从流浪汉到士兵,从士兵到将军,从将军到统帅,再到帝王,走南闯北,从民间到权力核心,一步一步,水涨船高,将人生和事业逐步推向极致;李煜却是从南唐国主到江南国主,从称臣纳贡到城破被俘,沦为阶下囚,北面称臣,呈现出不忍萃睹的倾颓之势。赵匡胤整日接触的是士兵、将军、谋略;而李煜整日接触的,是美女、歌舞、词章。

  赵匡胤用十五年的时间,盘活了一块疆域万里的地皮,而李煜在十五年里,不仅输了地皮,散尽财物,连立锥之地的府宅和生活费,都要靠赵匡胤赏赐了。
  日期:2011-03-19 23:57:07
  (七)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太祖在明德楼举行献俘仪式,宣读诏书,释放了李煜,赐以冠带,封赏官职,封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右千牛卫上将军,这些虚衔聊可慰人,不过还额外加封了一个“违命侯”,他要让不听话的李煜带着这顶含有侮辱性的官衔,进行反思。
  入宋之后,李煜痛苦的日子开始了。江南的蝴蝶,被囚于一室,终日以泪洗面,饱尝南思之苦。遥远的江南,成了他的梦中回忆,成了他的期盼和牵挂:“梦中不知身是客”,“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多少泪,断脸复横颐”,“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毫无疑问,这个时候的李煜,背负屈辱,但拥有足够的时间来创作,他躲进小楼,藏身书斋,拿起手中的笔,写写哭哭,哭哭写写,尽情抒写内心深处的无限悲凉。现在他终于知道,失去美人是痛苦的,但失去江山比失去美人更加令人痛苦揪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公元976年10月,让李煜又恨又怕的宋太祖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黯然离开人世。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为他摘掉了“违命侯”的帽子,封陇西郡公。李煜又打报告,说自己太穷了,生活开支都不够用,赵光义很大方,赐钱三百万。
  但赵光义似乎更关心小周后的舞蹈和脸蛋,不满意李煜句句伤心的哀怨创作,与欢乐祥和的新朝之声不合,尤其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刺痛了赵光义的某根神经。适逢南唐旧臣徐铉来看望昔日的老首长,李煜吐露心事,悔不该当初错杀贤臣良将。赵光义得知,一脸阴霾。七夕这天,李煜的生日来了,赵光义为他准备的药酒也到了。李煜仰脖喝下牵机药,带着浑身抽搐的痛苦,带着他的一江春水之愁,带着他呕心沥血的优秀词章,訇然跌地。

  李煜失去江山,收获了哀愁。他饮鸩而亡,化作轻烟。宋词的重门,却从此幽然洞开。千百年后,由李煜引起的词坛蝴蝶效应,仍然经久不散。
  日期:2011-03-20 20:36:12
  【李煜简介】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部分诗词鉴赏
  《相见欢》又名《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望江南二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