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寂的宋词——跌落宋朝的蝴蝶》
第3节

作者: 一金一鑫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一年,对于失却了爱情的李煜来说痛不欲生,郁郁寡欢,以鳏夫自称。对于志在四方的赵匡胤来说,这一年却是捷报频传,宋军六万精锐之师冒着严寒溯江而上,兵指西南,突破剑阁险隘,攻破成都,生擒后蜀孟昶,俘获绝色才女花蕊夫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可惜李煜沉浸在悲痛中,置若罔闻,没有嗅出任何异常的气味。三年之后,又迎娶了娥皇的妹妹小周后,这个比李煜小十多岁的绝色佳人,重新燃起了李煜的爱情之光。

  诚然,大小周后是优秀的才女,却都不是称职的皇后。春光一年又一年,李煜复又跌入更为绵长的爱河,笙歌醉梦、蝶舞江南的日子在继续。只是他们不知,大唐最后的一抹晚霞,早被五代十国金戈铁马的战争踩踏得风流云散,宋朝的月,已升到了天空。绝代佳人牵扯了李煜太多的情感精力,孕育了太多的风流浪漫,虽然给了他创作的诸多灵感与素材,却也使得他作为一个统帅的理性判断力日益下降。李煜成了一个严重偏科的学生,对他而言,失败只是迟早的事了。

  日期:2011-03-19 22:40:55
  (四)进贡!进贡!
  从同情李煜的角度,可以为南唐的亡国寻找到许多的理由。最令人信服的说法是,李煜不幸遇到了一个强大的邻居,一个深谙韬略的对手。赵匡胤和李煜两个人素未谋面,但较量始终在或明或暗的国事纷争中进行。
  深宫里长大的李煜,从即位之初,就蒙在战败国的阴影里。父亲试图将国都南迁,寻找一处避风港,但最后命丧南昌城,几万人浩浩荡荡去,旋即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匆匆撤回金陵。李煜在心理上始终处于臣服的劣势,何况北有强兵,东南有宿敌,西蜀不想去争取,南汉也交情无多,摆在他们面前的,只能是俯首称臣,和平外交。
  也许,李煜最擅长做的,最能讨得宋朝欢心的,就是定期将老百生的血汗钱、日常用品、珍稀古玩集中起来,车载舟装,一趟一趟运到汴京。进贡从李璟战败就开始,在这个方面,李煜做得比他父亲要到位,他提供的礼品清单,被宋朝的史官们一笔笔登记造册,存入国史档案:

  建隆二年,贡金器二千两,银器二万两,纱罗缯彩三万匹。
  昭宪太后葬,煜遣户部侍郎韩熙熙载、太府卿田霖来贡。
  煜每闻朝廷出师克捷及嘉庆之事,必遣使犒师修贡。其大庆,即更以买宴为名,别奉珍玩为献。
  乾德三年,献银二万两,金银龙凤茶酒器数百事。
  开宝四年,遣弟从谦奉珍宝器用金帛为贡,且买宴,其数皆数倍于前。是冬,以将郊祀,又遣弟从善来贡。

  (开宝)五年,长春节,别贡钱三十万,遂以为常。是岁,煜又贡米麦二十万石。
  七年秋,煜初闻大兵将举,甚惶惧……贡绢二十万匹,茶二十万斤及金银器用、乘舆服物等。
  ……
  ——《宋史•李煜传》
  进贡完全是出于自愿,李煜天真地认为,花钱可以买平安,至少,他的态度是诚恳、恭顺、谦卑的。大米、茶叶和绢布,江南的土特产,多送点过去发发福利。皇帝母亲去世了,出一份红包,以尽部属之礼。过年过节了,表示一点心意。古董珍玩,送给喜欢收藏的大臣们,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军队打了胜仗,送酒送肉到前线慰问。朝廷搞重大活动,赵匡胤请客,李煜买单,以显出对天朝的尊敬,而且出手越来越阔绰。

  李煜浑然不知赵匡胤葫芦里卖的药,每次花了钱银,心里便踏实一阵,去享受情爱、安心作词、潜心念佛了。殊不知,这正是宋朝所期望的,恨不得连官员工资俸禄都帮着发了。就这样,南唐国用他们无私的奉献,为赵匡胤发动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和繁荣富强,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援助。从某种意义上说,李煜倾举国之财力,成为北宋的坚强后盾,也为自己敲响了丧钟。

  965年,后蜀被灭,李煜听从赵匡胤的安排,亲自写信给蹯踞广州的南汉皇帝刘鋹写信,致书劝降,共事中原。971年,南汉被灭,宋朝已经完成了对南唐的三面合围之势,消息传来,举朝震惊,这是一个危险的讯号,但李煜随即采取了一个看起来更加温驯的举措,递上报告,请示将改南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唐国印改为江南国印,并且贬损制度,“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降诸王为国公”, 将所有机构降格,重新命名,努力从行政隶属关系上,与汴京方面保持更为高度的一致。

  面对日益强大的宋朝,李煜很注意自己作为藩国之主的礼节。遇到宋使来访,他就会事先脱下黄袍,换上紫袍,等到使者走了,才重新穿上锦绣龙袍。就连金陵宫殿屋脊上象征皇家建筑、用于避邪的鸹吻,李煜看了也觉得碍眼,命人取下,以示不敢僭越。臣服宋朝的举措,可谓一项一项相继出台。972年,派去进贡的李从善没有如期返回金陵,说起来美其名曰,封官进爵,委以泰宁军节度的要职,实际上是作为人质,留滞京师不让回家了。

  这位紫袍皇帝再也坐不住了,立马派人送钱送物。但这一次,金钱没有产生任何作用,赵匡胤的目标已经锁定,矛头要指向金陵了。
  日期:2011-03-19 23:02:21
  (五)孤家寡人
  南唐朝廷过度软弱,国势日削,引起了朝臣们的强烈不满。
  973年,李煜的贴身秘书、内史舍人、知制诰潘佑一连上了六表,请求变法图强,不必受制于人,抨击时政,用词十分尖锐,没有得到李煜的答复,一气之下归隐山林。可是,致仕在家的潘夫子仍然无法克制激动与忧愤的心情,又接着上了第七表,说出最难听的话:

  “古有桀、纣、孙皓,破国亡家,自己而作,尚为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则奸回,以败乱其国家,是陛下为君,不及桀、纣、孙皓远矣。臣必退之心,有死而已,终不能与奸臣杂处而事亡国之主,使一旦成为天下笑。”
  表末,潘夫子请赐诛戮。这封言辞激烈的谏表,使得平素温和儒雅的李煜勃然大怒,怒迁于与潘佑相交甚密的户部侍郎李平,收之入狱。973年冬,李平在狱中自缢,潘佑在家中闻讯,自刭。
  谏臣杀罢,李煜又磨刀霍霍,错杀一员虎将。林仁肇,南唐名将,在南昌统兵数万,曾向李煜建言,乘宋军南北作战,兵马劳顿之时,伺机击宋,收复失地。林仁肇在密奏中说得很坦直,如果成功则万幸,可以重振南唐国雄风,万一事败,可以将责任推到他身上,治以谋反之罪,向北宋谢罪,也可保住李煜的地位。
  应该说,林仁肇是一员令“北宋惮之”的勇将,主动出击的计划虽然冒险,但恰恰是可以扭转南唐劣势和被动局面的上佳选择,时机也很合适,但被李煜拒绝了,并且遭到了严厉的批评(当初,北宋造战舰千艘,准备渡江,有人建议派兵“窃烧战舰”,李煜也“惧事泄,不听”)。消息传到北宋,赵匡胤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将林仁肇的画像挂在汴京宫中,引留滞的南唐人质李从善观看,说林将军将归宋。李从善也不辨真假,立即发回林仁肇将反的密报。李煜闻讯,也立刻作出最快的决定,派人鸩杀林仁肇。

  奇怪的是,李煜执政前十年,少有斩杀之举,佞佛事浮屠、宅心仁厚的他,听说要杀死囚都于心不忍,但到了后来局势突变、风云激荡之际,杀起手下大臣来却是快刀斩乱麻,一点不含糊。
  974年秋,赵匡胤攻伐南唐的各项准备做好,派使者来到金陵,说,今年冬天要举行柴燎之礼,烧柴祭天,请江南国主入朝助祭。李煜想了半天,声称有疾,不奉诏。赵匡胤很不高兴,又派第二批使者,正式持诏宣谕:“朕以仲冬有事于圜丘,思与卿同阅牺牲。”李煜仍然称疾固辞,使者说不过,干脆摊牌:要么您北上入朝,要么天朝发兵南下!

  宋朝步步紧逼,气焰夺人,李煜终于被激怒了、甩袖不干了,在最不该战争的时候,他选择了战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