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0-31 17:49:07
*********************************************************************
一味韬光养晦高昌没有出路
许多人都有一个疑问,高昌算不上西域大国,可在资助唐玄奘西天取经这件事情上,高昌为什么就那样大方呢?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因为高昌王对唐玄奘的偏爱所到致,如果不是麴文泰对唐玄奘的那份兄弟之情,唐玄奘怕是得不到半点好处。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高昌其实非常富裕。
通过历史记载和现在的遗址我们能够发现,高昌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丝绸之路意味着商贸往来,那么,丝绸之路的咽喉当然就等于商贸发达了。所以,那个时候的高昌类似于现在的香港,起到了国际中转站作用,更何况,当时世界的重心在中亚,高昌要想不富裕起来都不太可能。
现在,问题也就产生了,如此富裕的高昌,竟然也会受到别国的侵略,对此,我们的回答是,正是因为高昌的强大且富裕,才让她成为令人垂涎欲滴的羔羊。
公元19世纪上半叶,大清帝国可以说既富裕且强大,甚至还是老牌的世界政治、军事、经济第一强国,综合国力比当时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都要强大。可是,富强的大清帝国并没有给国人带来安定和幸福,而是树大招风,最终使得中华大地成为西方列强争相捕食的猎物。其实,在那个年代,任何一个列强如果和清朝单挑,都不会是清朝的对手,问题是,当列强的目标空前统一起来的时候,列强就好像大象身上的小老鼠,是会要了大象的老命的。
当时的高昌和后来的大清帝国一样,就遭到了西域诸国的围攻。当然,西域诸国对高昌的围攻不同于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对我国的血淋淋的侵略,相对而言,前者更加文明一些。
首先是栽脏。西域诸国知道高昌有的是钱,所以故意把“走私”“偷渡”的罪名扣到从事国际货物买的高昌商人的头上,这样一来,这些国家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占有高昌商人的货物。
其次是敲诈。西域诸国在扣留高昌商人的货物之后,又以高昌商人在他国从事走私犯罪为由向高昌王索要赔偿。
最后是绑架。这种做法非常类似于现在的索马里海盗,专门靠劫持过往船只,绑架船员并向船员所在国家索取赎金。
在西域诸国的群起而攻之下,高昌就算再有钱,经受一次两次栽赃、敲诈、绑架或许还可以,可是长此以往,特别是西域诸国在一次又一次得逞口味变得越来越大过后,小小的高昌国哪里承受得了呢,所以,高昌就慢慢由富国变成了穷国。
对于高昌的衰落,学者们众说纷纭,有人表示遗憾,说如果高昌没有受到西域诸国的欺负,而是继续它的商贸繁荣,或许今天的西域还会象过去那样车水马龙;还有人说高昌的衰落是必然的,这和高昌所奉行的国策直接相关。史料记载,高昌当时奉行的是韬光养晦的国策,因为他们一门心思想利用丝绸之路咽喉要道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所以尽可能地避免与外界发生矛盾,能忍则忍,能让则让。然而,高昌人没有意识到,一味地忍让最终会被当成是软弱,而不是大度,久而久之,高昌当然会被西域诸国当作没有脾气的大象。
这使我们很自然就联想到了当今我国的南海局势,南海应该叫中国南海,而不是南中国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一个是中国的,一个在中国的南边,而包括美国在内的少数国家之所以在中国南海大做文章,正是因为我们韬光养晦得太久。多少年来,原本属于我国的领海和岛屿却被周边小国占领,并不是这些小国比我们强大,而是我们过于忍让,才让这些小国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举两个例子,分别是西沙海战和南沙海战。西沙海战是1974年1月,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与陆军分队、民兵协同,对入侵西沙永乐群岛海域的南越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这是一场维护中国领土和领海主权的正义斗争。这次海战是中国海军首次远离海岸,在陌生海区作战。装备处于劣势的中国海军官兵战斗英勇,战术运用成功,击沉南越海军护航炮舰1艘,击伤驱逐舰3艘,击毙其“怒涛”号舰长、副舰长、“陈庆瑜”号舰长及以下官兵100余人。南沙海战是1988年3月,中国海军为保卫祖国神圣的领土南沙群岛,又与越南海军展开了一场海上的生死较量。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仅仅进行了不到28分钟,中国海军大获全胜。此战之后,我南海永暑礁海洋观测站的建站工程再没有受到越南干扰,于1988年8月顺利完成。南沙和西沙海战说明,韬光养晦其实是以必要的暴力为前提的,那种不要战争,不敢战争,不能战争的韬光养晦迎来的只能是受人凌辱。
当时西域有个部落叫铁勒,实力虽然不是很强大,但就是这个小鬼,胆敢骑在高昌头上撒尿。据说,铁勒为了控制高昌,以保护自己国家生意人在高昌的安全为名,派出重兵驻扎在高昌。我们虽然没办法求证高昌是在什么情况下允许铁勒来本国驻军的,但是,我们不难想象的是,就算铁勒真的比高昌强大,高昌也应该以维护国家主权完整为由拒绝铁勒的无理要求。可是,高昌没有这么做,而是糊里糊涂地接受了铁勒的野蛮干涉。在这个时候,高昌和铁勒之间的形势就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往,高昌完全可以通过控制铁勒的商人达到间接控制铁勒的目的,现在,铁勒则通过武力达到直接控制高昌的目的了。更重要的是,铁勒还有更大的野心。
史书上记载,铁勒为了在经济上控制高昌,竟然在高昌境内直接向往来的商贾贩客收税,更离谱的是,铁勒因为收的税没地方存放或者确保税收的安全,居然还配有专业的骆驼运输队,随时将征敛的财物运回国,这实际上无异于切断了高昌的经济来源,高昌失去了经济命脉如果才可以强大啊!
据说有一次,驮酒的驼队在吉木萨尔附近的大漠上遇到了风暴,千桶老酒倾泻于地,数十天酒气冲天,一个月过去了酒气都没没有消散干净。不难想像,铁勒对高昌的盘剥是何等厉害。
直到这个时候,高昌王朝才意味到一味地韬光养晦有多么错误,才意味到没有强大的军队,一切都是白搭。可是,一切已经晚了,他们想到了反抗,但在强大的铁勒军队的压迫下,他们连起码的反抗的气力都没有。高昌走到生死存亡的边缘。
日期:2011-10-31 17:52:53
*********************************************************************
救国英雄张雄的生死之谜
就在关系到高昌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个人出现了,他就是政治家张雄。
张雄出于公元583年出生在高昌王国一个贵族家庭。张雄的祖父、父亲都有战功在身,官拜左卫将军,都曾经是王国的最高行政官员,身系王国安危。张雄的亲姑母,就是高昌王极受宠爱的妃子,极受信任,最能证明其受信任的事例,就是她曾受高昌王的委托,在王宫内负责接待去西天取经的大唐高僧玄奘。
这样看来,张雄真可谓身世显赫,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官三代”,真是非常了不得。可是,我们中国自古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长期养尊处优地生活着,张雄真能够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吗?更何况,张雄的官职是世袭而来,而不是凭借真本事考取或在战场上杀出来的,指望他来救国,真的很悬。
在解读张雄如何救国之前,得先看看当时中原的形势和高昌王的锐利眼光。
东汉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混乱的四分五裂的时期。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厮杀战乱之中。这时仿佛是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黑暗时代。当东晋在江南建国的同时,中国的北方则陷入分裂混战,黄河流域成为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个主要少数民族和汉族争杀的战场。
据《晋书》记载,塞外内附有三十万人,入塞匈奴有数十万人,其它进入中原大地的十九个种族共有一百多万人。而这些只是有记载的。南北朝时期,更是各种蛮族大批的进入中原,人数已经多于中原人。就是说北方少数民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把中原给瓜分了。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