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第43节

作者: 孟斜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6-02 18:34:51

  (接上)
  再看朱淑真的另一首: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岐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清平乐》
  这首《清平乐》词写的是阴历三月三十这一天,春天的最后一个尾巴。

  词的起句十分奇崛:“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春天的风光一般是明丽、美好形容,这里却来了一句“紧急”,很是警奇。后又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自有一种“救春如救火”的急切和紧迫。在三月三十日这个临界的日子里,春天就要消逝了。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呢。春天已被设想为即将远行的游子,而大自然的诸多风物都急欲挽留。实际上写的是词人自己留春不住的感伤心情。这种与春惜别的心情大有柳永笔下“方留恋处,兰舟催发”的味道。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催的催得“紧急”,留的“留连无计”,只好抓紧时机作临别赠言罢。 “倩谁寄语春宵”。眼前的“春宵”是春光在世间的最后一霎,然后渐行渐远。所以需要使者追上去传递词人的心语。城头画鼓声就充当了这传语春宵的使者。唐宋时城楼定时击鼓,为城坊门启闭之节,日击二次。五更三筹击后,听人行。昼漏尽击后,禁人行。叫做 “咚咚鼓”。所以,鼓声就代表了时光的脚步,请它向春宵传语,想像奇妙。“敲”上着一“轻”字,便带有微妙的感情色彩,恰是缱绻软语的态度。

  “缱绻临岐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临歧”二字把“送别”的构思表现得更加明显。最末一句“临歧嘱咐”的“缱绻” 情话:“来年早到梅梢。”不道眼前惜别之情,而说来年请早,言轻意重,耐人寻味。“早到梅梢”为妙笔生花之语。百花迎春以凌寒独放的梅花为最早,谓“早到梅梢”,似嫌梅花开的还不够早,盼归急切,更见惜春感情的强烈。盼春心情具象化为早梅之开放,又创出极美的诗歌意象,使全词意境大大生色。

  唐代贾岛《三月晦赠刘评事》诗云:
  “三月正当三十日,
  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
  未到晓钟犹是春。”

  命意新奇,朱淑真因其意而作词,构思更奇。
  贾岛诗只是诗人自己寄语朋友,明表惜春之意。而朱淑真却比兴手法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送别场面:时间是三月三十日,行者是春天, 送行愁泣是“绿野”,催发者为“风光”,寄语之信使为“画鼓”,俨然是大自然导演的一出戏剧。朱淑真内心惜春之意,充溢于字里行间,读之妙趣横生。
  读朱淑真这两首词的时候,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一种时光的记忆,一种青春的感伤,一种生命意识的萌动。
  少女时代的朱淑真生活优裕,性格活泼开朗,天真烂漫,终日赏花吟月,赋诗扶琴。她的早期诗词作品情调轻松明朗,活泼欢快。所以,青春是生命中的一抹亮色,正如大自然的春天一样美好。
  大自然的春天是明亮、温暖的,充满生机与希望。而如今春天要走了,就如同青春要逝去了。眼前那千万缕的垂柳似乎可以将春系住,但春只作短暂停留,又匆匆离去。继而杨柳生絮,随风飘荡,又寄希望于柳絮,盼望着轻柔的柳絮可随风飘舞,跟随春的脚步,探寻春的去处。用杜鹃的哀鸣寄托送春之情,以酒送春,春不语,待到黄昏时刻,潇潇暮雨,仿佛是春在作答,亦或是作者寂寞的泪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