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最拽是民国》
第42节

作者: 热血倾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0-01 11:25:56

  137、
  (5)帝国的末日太阳
  废除科举行动暂且搁在一边。
  与科举相比,清廷高层面临着更紧要的问题:无兵保卫首都。八国联军入侵时,满洲的那点老底子基本上被联军打残了,嫡系部队基本上全军覆没。
  所以,编练新军成了当务之急,让谁负责呢?这是个问题。
  袁世凯当然想做负责人了,但怎么才能做上呢?老办法:迎合领导,请客送礼,拉帮结党。通过这一系列动作,袁世凯相信会有人在大老板慈禧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或者“无意”中泄漏点关键消息给自己。说到这里,就必须得强调一下袁大官人的又一门奇功绝艺——能够快速认准并示好于关键人物。
  袁大官人深知“九千岁”李莲英在宫中的显赫地位,在慈禧面前的活动能力。为了巴结“李公公”,他可谓费尽心机,连续多年送珍贵礼物,却从来不提要求。等李莲英派人来问,袁大官人只回答:仰慕公公为人,并无一事相求。
  直至李莲英感觉无功受禄、如坐针毡时,才亲自接见袁世凯,两人互诉崇拜之情,最后竟成为拜把兄弟。
  而且袁世凯对李莲英手下的太监也是谦恭有礼。要知道,当时的社会对太监这种特级伤残人士还是持不公正的眼光看待的。

  1903年的初冬,有“九千岁”作内应,慈禧终于同意了袁世凯设立练兵处的建议。
  当然,这个练兵处是为全国设立的,也就是说朝廷会在全国各地区安排适合的人选,举行大练兵,计划编练三十六镇新军。镇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满员一万两千人左右,大概就是现在的一个师。
  经过讨价还价,慈禧同意袁世凯在直隶编练六镇新军。慈禧还提了一个条件:六镇之中,必须有一镇是旗人控制,也就是袁世凯得替朝廷训练一支由满洲人控制的部队。
  好了,就这样吧。

  袁世凯甩开膀子大干,现在钱也有了,权也有了,经验也是现成的,还有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这三个好帮手,练兵哪还有什么难度。
  由于《 辛丑条约 》规定天津附近不准驻兵,自然也就不能在天津小站练兵了,于是袁世凯移师保定。
  其实,清朝现在缺的不仅仅是士兵,更关键的是将帅,现实是大多数将领的作战方法保守落后,拿着近代化武器打冷兵器战争。所以,袁世凯在保定开办了一所学校——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培养新式军官。
  这所学校很牛的,换一个名字说你就知道了:保定军校!再换个说法,能跟保定军校PK的也就后来的黄埔军校。
  瞧瞧这里的学生:吴佩孚、孙传芳、蒋介石、李济深、叶挺、张治中、傅作义、蒋光鼐、陈诚、白崇禧、刘文辉、陈铭枢、邓演达……全部毕业于此。
  而且第二任校长蒋百里也很有本事。这个来自浙江海宁的金庸老乡有两项伟大的成就:一是后来想出了一个打击日本的好创意——持久战;二是挑了一个好女婿,把三女儿蒋英嫁给了一个叫做钱学森的年轻人。至于钱学森的厉害,现在的中国人大都知晓,就不赘言。
  两年后,六镇大体编练完成。
  因为袁世凯此时身兼北洋大臣一职,所以他练出来的六镇精兵世称“北洋六镇”。
  北洋六镇,除第一镇因是旗兵袁世凯不能控制外,其余五镇都是他一手带出的嫡系部队。各镇的主要将领也几乎都是由袁世凯一手选定,比如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都是一镇统制,总之,个个都是天津小站出身。
  而且因为直隶位置的特殊性,这支部队一直被朝廷当成拱卫首都的中央军,因此在待遇和装备上都要优于其他地方的新军,这就是为什么袁世凯能靠北洋六镇新军纵横天下的原因!
  全国真正练成了的新军只有两部分,北洋六镇的七万余人自然是一部分,剩下的另一部分则是湖北张之洞编练的一镇( 师 )和一协( 加强旅 ),共一万六千人左右。
  至于全国号称已练成新军十六镇和十六个混成协( 一说为十四个镇、十八个混成协 ),那都是骗人的。为的就是骗军费,骗国家的正式编制,并逐步把这种三分熟七分生的新军变成自家的私家军,民国时期那些地方军阀大部分就是这么来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