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的古国》
第50节

作者: 月明日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吐谷浑人并不知道大难已经临头。这年11月,他们又到凉州劫掠了一番,并抓走了唐朝官吏赵德楷、安侯等人。李世民先后派人与吐谷浑可汗伏允交涉10次,还亲自对吐谷浑使者晓以祸福。但年老昏聩的伏允始终不放人。这一极其不明智的作法激怒了李世民。他发布了《讨吐谷浑诏》,历数吐谷浑历年罪行,命李靖率领10万唐军讨伐吐谷浑。吐谷浑根本抵挡不住唐军的攻势。不到半年的时间,唐朝就取得了这场战争的全面胜利。宽厚的唐太宗并没有灭掉吐谷浑。他下诏让吐谷浑复国,并封前国王伏允的孙子诺曷钵为吐谷浑国王,还把皇室女儿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赐给诺曷钵“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勒豆可汗”的封号。吐谷浑正式成为唐朝的属国。

  不幸的是,诺曷钵是吐谷浑第15代王,也是最后一代。公元663年,唐高宗在位期间,吐蕃大举进攻吐谷浑,吐谷浑国亲吐蕃的大臣素和贵逃奔吐蕃,把吐谷浑的虚实及兵力部署情况全盘告诉了吐蕃王禄东赞。吐蕃大军顺利攻入吐谷浑,在黄河边上击溃了吐谷浑大军。存续了350年的吐谷浑政权就这样灭亡了。
  鲜卑大事记
  匈奴击破东胡部落后,东胡一支退居鲜卑山附近,受匈奴管辖,是为鲜卑。
  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鲜卑与汉朝、南匈奴及西域各族共同出兵攻击北匈奴。北匈奴逃离漠北,向西迁徙,漠北的十余万匈奴人加入鲜卑,从此鲜卑开始强盛。
  东汉后期,檀石槐统一鲜卑,在高柳建立王庭,联合诸部组成军事行政联合体。檀石槐死后,联盟瓦解。汉末三国时期,“小种鲜卑”轲比能兴起,重新建立部落联盟。轲比能被刺死后,联盟再次瓦解。

  公元315年,鲜卑拓拔部拓跋猗卢自称代王,建立代国,60余年后被前秦所灭。
  公元329年,鲜卑吐谷浑部叶延继承汗位,正式建立吐谷浑国。公元663年,吐蕃大举进攻,吐谷浑国灭亡。
  公元337年,慕容鲜卑首领慕容皝称燕王,史称前燕,公元370年被前秦灭亡。
  公元383年,鲜卑贵族慕容冲称帝,史称西燕,后被后燕所灭。
  公元383年,慕容垂在荥阳自称燕王,史称后燕,与后秦东西对峙。后被北魏打败,几年后被北燕灭亡。

  公元385年,乞伏鲜卑首领乞伏国仁在陇西建立西秦,后被大夏赫连氏所灭。
  公元386年,拓跋珪收集旧部,再次称代王,后迁都盛乐,改称魏王,建立北魏政权。公元398年,拓跋珪称帝,建都平城。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十几年后,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
  公元397年,河西鲜卑族秃发乌孤建立南凉,历三朝,延续了18年。
  公元398年,慕容德在黄河南岸的滑台称帝,史称南燕, 12年后被东晋消灭。
  日期:2007-10-31 18:55:49

  第十四章 柔然——威震漠北的汗国
  “柔然”一词,有认为是“聪明、贤明”之意,或认为含有“礼义、法则”之义,或认为源于阿尔泰语的“异国人”或“艾草”等。柔然最盛时,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路诸国服属。

  日期:2007-10-31 18:57:49
  一个奴隶开创的王国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大漠草原上,曾经活跃着一个辉煌的古国——柔然国。柔然国是鲜卑族的一支,在五世纪至六世纪在蒙古高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国家最为强大时,疆域北到贝加尔湖畔,南到阴山南麓,东北到达大兴安岭,西部与准噶尔盆地相接,还曾到过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区。
  柔然建国的始祖是木骨闾,幼年曾经被鲜卑拓跋部擒获,沦为奴隶。他后来成长为一个身材健壮、足智多谋的并怀有远大志向的青年,并因此而免去奴隶身份,又因为骁勇善战而被升为骑兵。后来,木骨闾因犯了过错应受到斩刑的处罚而被迫出逃,并在逃亡途中因自己的名望而积聚的了一百多人的力量。他逃到到阴山之北一带,投靠了统治那里的少数民族,并在那里不断的扩充着自己的势力。后世子孙因“郁久闾”是“木骨闾”的变声,故以“郁久闾”为姓,是柔然王族的姓氏。

  木骨闾死后,他的儿子车鹿会比他更加彪勇善战,不断兼并其他部落,势力大增,拥有不少部众和财富。车鹿会觉得自己部落的势力已经足够强大,就自称为柔然,附属于北魏,部落首领称为大人。“柔然”一词起源于阿尔泰语,意思是聪敏、贤明和礼义、法则。柔然国每年要向北魏进贡许多牲畜和名贵动物的皮毛。柔然汗国正式建国是在北魏天兴五年,即公元402年,社仑建号为丘豆伐可汗。柔然汗国是一个雄踞大漠南北、流沙东西的强大游牧奴隶制国家,国家前后共经历了十九位君王,持续152年。

  柔然的政治制度与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很相似,最高统治者称可汗,可汗下面设置辅佐可汗官吏国家事务。每一任可汗都有专门的称呼,即国号。如可汗社仑为柔然的开国之主,号为“丘豆伐”,就是驾驭开张的意思,暗喻一国的开国君主。不仅如此,柔然国的大臣也都具有自己的号,如“莫弗”是勇健者、酋长的意思,“莫缘”是圣人的意思。柔然国设置了不同的官职来管理全国事务,比如国相、国师、俟力发、吐豆发、俟利、吐豆登、俟斤等等。国相主要掌管行政、外交,是文官的首领,与汉族政权中的丞相作用基本相同。国师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一般都有德高望重的僧人担任其职,主管宗教事务。由于柔然国是一个十分信奉宗教的古国,因此国师的地位在国家中很高,所拥有的财富也很多。《大藏经•高僧传》记载,法爱曾经做过国师,他懂得经文并会一定的法术,得到的俸禄有三千户之多。俟利发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很高,必须是可汗皇族的人才可以担任,是掌管一方军权的武官,比较有实权。吐豆发是仅次于俟力发的官职,也必须要王族成员才能担任。在《北史》中记载,阿那瓌可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高欢的儿子时,派土豆发郁久闾汗拔护送。郁久闾是王室成员的姓氏,可以看出土豆发也是一个不小的官职。

  在柔然的官吏中,除了国相、国师主管行政、宗教外,其他的官吏都是军事、与民政的官职。在柔然国的国民中,几乎所有的男性成年壮丁都被编为骑兵,闲时在草原上放牧牲畜、牛羊,一旦出现战争,则全部要奔赴战场作战。综上所述,柔然大官号及等级比较简略,除了国相、国师主要是掌行政、宗教事务外,其余官职皆主管军事兼民政。由于柔然是一个游牧民族,所以在行军打仗时,与士兵同行的还有自己的牲畜、财物、妻儿等,就是书中记载的“战则与家产并至,奔则与畜牧俱逃”。

  柔然是一个以军事战争为主要政治活动的国家,可汗、大臣、平民都是按军事制度来进行编制的。柔然国可以说是一个军事与民事融合的政权。在各个统领地方部队的大人之下,编制为统领千人的军将官职,下面还有统领白人的幢帅官职。柔然国的各个部落首领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作用,经常在敦煌等地商讨重要的事情。可汗一旦不能臣服众人,或是可汗的继承上出现问题,各部落首领有权罢免可汗或推举新的可汗作为首领。

  在柔然的发展过程中,中原汉族的政治制度逐渐传入,并为柔然统治者所接受。对柔然的政治制度影响最大的就是曾经是柔然宗主国的北魏的典章制度。公元464年,予成继承了可汗的位置,效仿中原国家的政治制度。此外,在官吏的设置上,阿那瓌可汗还仿照中原的管理制度设置了设侍中、黄门等官职。
  日期:2007-10-31 19:01:31
  不断扩张的西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