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荥阳被杀得大败的元天穆逃回去后,非常不甘心,很快又集合了数万北魏军南下,准备切断陈庆之与南朝的道路。他们攻下大梁,占领虎牢,使孤军深入的梁军彻底孤立。
陈庆之没有气馁,再次采取偷袭战术,结果,四万北魏军全军覆没,元天穆只带了十几个人狼狈逃窜。
至此,陈庆之仅仅带着七千人,从边境一直打到北魏都城洛阳,经过大小40余战,总计消灭、俘虏、驱逐了60万北魏军,攻下北魏30座城。这实在是一个奇迹,堪称战争史上的神话。
元颢在梁军的扶持下占据洛阳当了皇帝。但他背弃了自己的诺言,想独占这次战争的胜利果实。因此,元颢与梁军之间发生了摩擦。北魏抓住这个机会,集结了近百万人的大军,均是强悍的鲜卑人组成,向洛阳杀了过来。原来降梁的诸城又都重归北魏。元颢带旧部与北魏军决战,结果被全歼,元颢也被活捉。
形势突然间逆转,陈庆之知道洛阳城已经不可守,立即率部南归。不料,在南归的路上,梁军遇上山洪爆发,大多数被洪水吞噬。而陈庆之在全军被淹、后面北魏军急追的情况下,不得不化装成和尚,逃回建康。
此战过后,北魏元气大伤。此后,统治北方达140多年的鲜卑拓拔部在事实上交出了对北方的统治权,北魏军政大权逐渐被尔朱部所控制。随后,北魏又分裂成东西魏,互相攻伐,为梁朝争取了20年的战略优势。
日期:2007-10-30 15:58:35
出身于汉族的鲜卑太后
在汉族历史上,北魏是一个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朝代。而在北魏的历史上,一个拥有鲜卑血统的女人是北魏真正崛起的最大功臣。她就是北魏王朝的冯太后。
冯太后本是汉族人,祖父冯宏是北燕最后一位皇帝。北燕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dào)所灭后,冯宏跑到高丽,被高丽国王所杀。她的父亲冯朗归附北魏,被封为西域郡公,当过秦州和雍州刺史,后因牵连案件被杀。
因为父亲犯了罪,冯太后5岁时就被掠入北魏宫中。她姑姑当时是太武帝的左昭仪,亲自抚育冯氏。9年后,16岁的文成帝拓跋浚即位,14岁的冯氏被选为贵人,到18岁时被立为皇后。
北魏皇室有一条残忍的规定:皇子有被立为太子的,其生母必须被处死,以防太子年幼,生母与外戚干政、篡位。冯皇后很幸运,她似乎没有生育儿女,至少没有生育皇子。拓跋浚的身体显然没问题,因为他与李贵人生下了一个皇子——拓跋弘。拓拔弘两岁时被立为太子,李贵人也同时被处死。
文成帝26岁时就驾崩了,年仅12岁献文帝拓跋弘就此即位,是为魏显祖,尊冯皇后为皇太后,由丞相拓跋乙浑总揽朝政。拓跋乙浑大权在握,生起了谋朝篡位的念头,趁乱专权,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就在北魏政权眼看要覆灭的时候,冯太后显现出了过人的机智和胆识。经过短时间周旋后,她轻松地除掉了乙浑,临朝听政。献文帝拓跋弘是个很矛盾的皇帝。他刚毅、聪明,却又喜欢研习黄老之术和佛经,有单薄、消极的一面。他即位后不久,皇子拓跋宏就出生了。冯太后从这时起归政给拓跋弘,让他独理朝政。
冯太后退居幕后,当时还不满30岁,无聊的守寡的生活非常难熬,就与风流倜傥的宿卫监李奕有了私情。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母仪天下的冯太后做出这样的事来,虽然鲜卑人比较开放,但这样的事处在皇家,毕竟不好听。知情的人们四下里议论纷纷。献文帝年轻气盛脸皮薄,偶然听到这些非议,气不打一处来。他不能为难冯太后,就想找机会收拾胆大包天的李奕。
活该李奕倒霉。他的弟弟,魏国南部尚书李敷在相州刺史任上时收受贿赂,后来被仇人告发。当时,官员收取点贿赂,本不算弥天大罪,但献文帝趁机小题大做,还用上了连坐、族诛的刑罚,将李奕、李敷兄弟两家全部除掉。冯太后自然清楚事情的原委,内心的怨恨可想而知。但她没有立即发难,只在暗中注视皇帝和朝臣的举动。
或许是因为冯太后的暗中掣肘,或许是受了《道德经》、佛经的影响,年纪轻轻的献文帝突然表示要把帝位禅让给皇叔拓跋子推。大臣们立即反对,认为就算是要禅位,也应该让皇太子继位。献文帝果真就把帝位禅给了当时还只有六岁的儿子拓跋宏,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拓跋宏在禅位大典上痛哭不止,献文帝奇怪地问儿子怎么这样伤心,拓跋宏回答:“代亲之感,内切于心!”这个拓跋宏,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
皇位虽然禅让给儿子,但因为儿子年幼,献文帝仍然要处理政务。不知什么缘故,他变得越发赏罚严明、决断谨慎。
拓跋弘越来越英明,与冯太后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冯太后感到了威胁,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动了杀机。公元476年夏天,冯太后派人在酒中下毒,鸩杀了这位时年仅23岁的太上皇。从此,冯太后又成了太皇太后,重新临朝主持朝政。
孝文帝拓跋宏当时年仅12岁,天性至孝,对祖母能够承颜顺志,躬亲伏侍,事无大小,悉凭冯太后决断。
冯太后以太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虽然是个妇道人家,但天性聪达,临朝时英明立断,省决万机,对孙儿孝文帝也是尽心抚育,严格教导。因为孝文帝年轻,冯太后自己写了300多篇《劝戒歌》,又写了18篇《皇诰》,教授孝文帝如何修养德操,做一个好皇帝。
尤其值的称道的是,冯太后生性俭素,不好奢华的装饰,饮食十分简单,穿着打扮也非常随意。只是在敬佛、礼佛的问题上花费甚巨。
同时,冯太后又是个性情严明、不徇私情的主子。左右侍奉之人但凡有过错,她都会重重责罚,但事情过后就不再追究,仍然会和以前一样对待,许多被责罚了的人后来还被升迁、赏赐,所以她身边的人对她都极其忠诚。
虽然性情暴躁,冯太后对孙子孝文帝却非常慈明仁爱,从他一出生就亲自抚育。孝文帝年纪轻轻就表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聪明英达,这让冯太后起初有些恐惧,怕自己死后孝文帝会对自己的娘家人不利,因此曾动过害死孝文帝的念头。但她最终没有对孝文帝下手,而是呵护备至,毫无保留地教育。
尤为重要的是,冯太后将一个改革家的思想和胸怀传承给了孝文帝。后世人很少有不知道孝文帝的改革的,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在孝文帝勤政之前,冯太后就已经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
冯太后首先进行的是实施班禄和整顿吏治。在此之前,北魏实行的是班赏制,就是将掠夺的战利品按军功赏赐臣下,而对各级官员都不发俸禄。因为没有俸禄,各级官吏就必须靠收受贿赂和剥削百姓来获取财物,这就导致了吏治的败坏。班禄,就是百官俸禄统一由国家筹集发给,不许官吏自筹。为了杜绝贪污,在班禄的同时,冯太后又主持制定了惩处贪污的措施,凡贪污绢一匹,枉法无多少,一律处死。
接着冯太后又推出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均田制,按人口授予和限制占有土地。这一措施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的兼并,使一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又获得土地,成为北魏控制的自耕农。这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