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张骞通西域以来,两汉时期,由古印度各地向西域和中原传播佛教和弘扬佛法的胡僧络绎不绝。可直到三国时,在朱士行之前,还没有一位中原僧人有过西行求法的行动。
朱士行是三国时期魏国颖川(今河南)人。他出身于士族家庭,天资聪颖,品行刚正,意志坚强,重视理想,不同流俗。曹魏嘉平年间,朱士行正值风华正茂之年。当时,玄学兴盛,朱士行受时代风气的熏染,也热衷于研究大乘佛学,开始对宣扬“诸法悉空”的佛教大乘般若学说发生兴趣。恰好此时印度梵僧昙柯迦罗来到洛阳,译出《僧只戒心》经文,主持按戒律授戒度僧。朱士行毅然剃度受戒,成为僧人。从传世的文献来看,他是有文字记载的受戒出家为僧的第一个中国人,与以前仅仅以剃发、披袈裟、离开俗家为僧却没受过戒的人不同。从这一点上,后人也将他奉为汉土真正的第一僧人。
正式出家后,朱士行以弘扬佛教为己任,致力于对佛教经典的研究。他认为,要使佛法在中士盛行,就要让佛学义理深入人心。当时,中原佛教的大乘佛经典籍是十卷本的《般若道行品经》,通称《道行经》。《道行经》是汉灵帝时一位天竺僧人宣读梵文,由东汉的佛经翻译者译写为汉语的。翻译者译写《道行经》时,把领会不了的内容自行略去,并在译文中多处使用音译。这样一来,《道行经》读起来意义不连贯,也解释不通。朱士行对此深感遗憾,于是发誓不惜身体、性命,也要去西域求取完整的《般若道行品经》。
魏甘露五年,朱士行经过一番准备,从长安向西域进发。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穿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经玉门关进入西域,抵达西域佛国于阗,行程一万余里。
于阗地处佛教源头印度附近,佛教十分鼎盛,是中原僧人所向往的“小西天”。印度佛教即经此地传往内地。
朱士行到达于阗时,在于阗占主导地位的是小乘佛教,大乘佛教极受排斥,但也流传较广。朱士行留在于阗,一面参拜佛迹,一面搜寻大乘佛教独有的《般若经》原本,一面学习新接触到的佛学理论,并收徒讲学。
功夫不负苦心人,朱士行在于阗找到了《放光般若经》梵文原本,共有90多章,60多万字,并已有了相当高的阅读梵文的水平。他请人将《放光般若经》抄写了一份,想让弟子法饶等10人将经卷送回洛阳。
于阗小乘教派的僧人得知朱士行要将大乘佛法典籍送入中原后,立即对朱士行进行百般阻挠。他们始终认为小乘佛法经典才是正典,把大乘佛法经典称为婆罗门书,加以抵制。为阻止朱士行将《放光般若经》送回中原,小乘教派对于阗国王说:“汉朝来的僧人要把婆罗门书送回中原,干扰正典。国王您是这里的主人,若不禁止汉朝僧人的这种行为,大法将在中原断绝,使中原僧人走上邪路。这样,国王您就等于是对佛祖犯下大罪了。所以,您必须有所行动。”于阗国王认为这话有道理,立即令朱士行不得将《放光般若经》等大乘佛经带离国境。
面对小乘教派的阻挠,朱士行并不灰心。他长期不懈地努力争取,终于让弟子把《般若经》抄本送到了洛阳。那时,已是晋朝太康三年了。
这段历史还有另外一个离奇版本。据说,朱士行在受到于阗小乘教派阻挠后,感到非常痛心。他向于阗国王提出解决办法——焚经为证。朱士行说:经书若被焚毁则罢。若不能被火所焚,则证明是真经,应该允许带往中原。于阗国王点头允许了。
在国王的命令下,人们在大殿前堆积木柴,点上火。朱士行站在火前发出誓言:“如果佛祖允许大乘深妙之法流传到中原,这些经书丢到火里就不会燃烧;如果得不到神佛的护佑,这也是命,说明我所信奉的大乘佛法不是正解!”说罢,他将经书投入火中。令人诧异的是,大火立即熄灭了,经书连一个字也没有烧坏,连经文封面的皮牒还跟原来一样,甚至更觉光鲜。众人见了既惊讶又敬佩,都说这是神佛的感应。于是,朱士行得以派弟子将经书送至洛阳。
这个传说为朱士行的功德蒙上了神话色彩,足见时人对朱士行的敬重。
日期:2007-10-18 19:20:57
完整的《般若经》抄本受到了中原佛教学者的热烈欢迎。经卷在洛阳存放三年后,又被送至陈留仓垣的水南寺,由于阗僧人无叉罗与居士竺叔兰等人共同翻译,成书90章,207621字。太安二年,著名佛教学者竺法寂来到仓垣,又与竺叔兰共同考校了译本,并加以修订润色,写成订本。
根据朱士行送来的抄本译出的《放光般若经》,与前此佛经翻译者所翻译的比较简略的《般若道行品经》相对,被称为大品《般若经》,佛经翻译者的译著称为小品《般若经》。“大品”译出后,立即风行于中原佛学界,僧人、居士争相传诵。当时,中山郡有个名僧,特地派人到仓垣用丝绢抄写经文。抄本被送回中山郡的时候,中山王和当地僧人打着幢幡,出城40里迎接,可谓盛况空前。一时间,学者如帛法祚、支孝龙、竺法蕴、康僧渊、竺法汰、于法开等人,或者加以注疏,或者从事讲说,都采用《放光般若经》来弘扬般若学说。
将经书送回中原的朱士行,本人并未再回中原,而是选择继续留在于阗。 他在于阗继续苦读佛经,弘扬大乘佛法,直至80高龄时死于异域。《放光般若经》在中士引起的轰动与狂热,朱士行根本没有看见。在他脑海中,没有名利观,只求佛法不被误解,只希望人人都信仰佛法。这也许就是普渡众生的大慈悲心了。
朱士行坚毅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佛学功底使他受到了于阗僧俗的崇敬。人们按照印度佛教对待高僧遗体的习俗,将朱士行的遗体火化。据说,火化之后,朱士行的遗体仍完好无损。人们都十分惊奇,就向神佛求告说:“朱士行如果真的已经成佛,就应当被火焚化。”话音刚落,朱士行的遗体就碎散了。人们无不称奇,更加敬重朱士行,收敛起朱士行的遗骨,盖起一座佛塔以专门供奉。
朱士行死后,他的弟子离开于阗,到了中原,将朱士行的事迹向人们传扬。后来,朱士行被记入《高僧传》,成为中国佛教中的重要人物。
朱士行为求“真经”,远赴西域大漠,在于阗国取经弘法,对中原佛教的兴盛以及大乘佛教在于阗的兴盛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对弘扬佛法的一片痴心,足可以感天动地,不愧为是中国第一僧。
日期:2007-10-19 18:56:45
于阗国与喀喇汗王朝的宗教战争
在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中,于阗是个有名的信奉佛教的国家。
与龟兹国一样,于阗是丝绸之路佛教东渐的要道;但与龟兹国小乘佛教占统治地位不同的是,于阗国是大乘佛教的理论中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