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的古国》
第23节

作者: 月明日
收藏本书TXT下载
  距今3000年前的古楼兰人是典型的原始欧洲人种,这已经无可置疑。这是迄今所知欧亚大陆的时代最早,分布最靠东方的欧洲人种集群。至少在青铜时期,具有原始形态类型的欧洲人种已分布在罗布泊地区。但汉朝时起的楼兰居民,明显是高加索人种,同3000年前的古楼兰人虽同属于白种人的范畴,却是不同的分支。楼兰古城人种是否由古楼兰人演化而来,这仍然是个还没有答案的迷。

  楼兰姑娘,你来自何方……
  楼兰姑娘,你去了何方……
  日期:2007-10-6 21:18:08
  踏破铁鞋无觅处,失踪了的发现何日重见
  楼兰古国为人们留下了数不清的宝藏,也引来了疯狂的盗宝贼。为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免遭人为破坏,新疆自治区政府曾专门发布了禁止到楼兰古城探险旅游的禁令,强调楼兰是还没有开放的国家重要文物遗址,不允许未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者擅自进入。

  1999年冬,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个名叫“楼兰学会”的民间团体,以极大的热情组织了一次考察楼兰的活动。出于遵守规定的考虑,活动的组织者严格控制参加人员,并制定了不准破坏、带走文物等考察纪律。经过大量准备工作后,一支由51名研究历史、考古、社会学的专家、学者和部分游客组成的考察队,乘坐十几辆越野车,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府所在地库尔勒市出发,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第二天傍晚,考察队中的4人首先到达营盘遗址古墓群与小佛塔中间地带。考察中,一名队员在一条干涸的小河道里意外发现了一具独木舟棺材。他们将这具奇特的棺木从河道里拉出来后,发现残棺仅剩85厘米长、50厘米宽,棺帮厚约2厘米,估计此棺原长约3到4米,其余部分已断朽在地下。
  发现残棺后,考察队员从现存部分看到,这一独木棺的胡杨木质仍还结实,外部构造精致,表面平整,内凹部分打磨得十分光滑细腻,底部的紫色油漆花纹仍十分明显。残棺上下均有竖道花纹,为方头如意纹及雀彩玄武纹。它是一罕见的沙漠彩棺。从拉出的部分看到,残棺的胡杨木质仍还结实,外部构造精致,表面平整,内凹部分打磨得十分光滑细腻,底部的紫色油漆花纹仍十分明显。残棺上下均有竖道花纹,图为方头如意纹及雀彩玄武纹。几人用牙刷刷去独木舟底部的泥土后,中间出现了一行11个字母的文字,经辨认为佉卢文字母。佉卢文是古代印度人使用的一种古文字。我国古代的大月氏人在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等地建立帝国后,在公元一世纪左右曾将佉卢文和犍陀罗语推广到东方各地,而后成了丝绸之路的交通用语和交际文字。对古楼兰历史有过研究、对佉卢文字有一定了解的队员知道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建议把彩棺带回去研究。但是,考虑到考察队在进入楼兰遗址前就制定了铁的纪律,不准带走任何文物,其它队员提出反对意见。大家决定到宿营地请示领导后再说。于是,他们把彩棺放在了原地。

  回到宿营地后,考察队集体向考察队领导汇报了发现彩棺的经过。学者们判断,队员们发现的彩棺极可能是汉晋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中一个国王的墓葬!况且,前两年考古学家在营盘遗址上,还发掘过一些颇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墓。考察队领导对此十分重视,立即派人去寻找。令人遗憾的是,发现彩棺的人为了给伤员包扎伤口而没来得及跟上寻找彩棺的队伍。参加找彩棺的队员因为地形不熟,在营盘遗址周围转了很多圈,也没找到那具彩棺。

  在茫茫沙海中找不到目标本是很正常的事,又想到这里本来就是有“死亡之海”指称的区域,考察队员们便决定等考察完周围的几个文物点返回时再接着寻找。谁也不觉得这具楼兰稀世彩棺会出什么意外。
  然而,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当考察队考察完预定地点返回到那条干涸的河道边时,大吃一惊:楼兰稀世彩棺已经不见了!
  国宝遗失,绝非儿戏。时隔不久,考察队再度赴营盘所在遗址寻找彩棺。众人以原彩棺出土处为中心,在周围数十公里内展开梳头式搜索,仍一无所获。接着,又经一番艰难寻找后考察队领导终于失望了。他们断定,这具彩棺已被人盗走。楼兰稀世彩棺失踪的消息传出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数月查寻。但可惜的是,彩棺至今仍下落不明。

  可能隐藏着珍贵历史线索的彩棺,它到底在何处?是什么人将彩棺盗走?我们什么时候能够重见彩棺?
  这一切已经成为未知数。我们只能带着遗憾,希望彩棺早日归来。
  日期:2007-10-7 20:17:18
  凭空而来,戛然而止
  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从出现在《史记》、《汉书》中开始,楼兰只活跃了几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了。《周书》是最后一部对楼兰王国作了专门介绍的正史。

  也就是说,公元前2世纪,楼兰这个神秘的王国突然出现在了史书中,又在公元4世纪之后突然消失,史不记载,传不列名,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和史官们的视线。唐朝时,也就是公元7世纪,玄奘西天取经之后东归,偶然路过罗布泊,偶然见到“城廓岿然,人烟断绝”的废墟,断定这里就是楼兰。而自此之后,直到清末,楼兰才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

  一个曾经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几百年之后就这么销声匿迹了,一个曾经融汇了东西方文化精华的楼兰文明也就此失落了。
  考古学家在楼兰找到的、最晚有年代的汉文木简是前凉建兴18年的,也就是公元330年。木简提到的最后一位楼兰国国王名字叫做伐色摩那,在位的时间约是公元321~334年。楼兰文明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失落的。
  当年那片有着文明灵光的地方,如今只是一片死寂的沙漠。罗布泊的西南岸,环绕地排列着一串大小不一的古城,它们是:土垠遗址、营盘古城、楼兰古城、海头古城、米兰遗址、尼雅遗址等等达数十个之多。还有,由东北向西南穿越罗布泊的长城烽燧和屯田戍堡。如果将这些古城串连起来,那么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可以看到一条生命和文明的链条。

  塔克拉玛干的“西域三十六国”很早就进入了繁荣的农耕文明,史称“居国”。而北部新疆则是以游牧为主的“行国”。这些城邦居国,以其丝绸之路的重要地理位置,传递着中东西方文明。楼兰运转丝织品数额巨大,有可观的人口和较为发达的农业经济。考古学家还从楼兰出土的木简中解读出楼兰人采用的度量衡是希腊制,显示出楼兰必与希腊罗马人有直接的贸易关系。楼兰当年的重要性和繁华,就像今天的香港、上海、新加坡,是一个令人向往之地。

  然而,商贾使节驰驿于楼兰城下的景象不复存在,昔日的繁华之地,今日已经成为一个野骆驼的乐园。
  楼兰文明是怎么失落的呢?这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疑问,至今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归纳几十种的推测,自然环境的变化、政治经济中心转移和人类活动破坏自然三种说法比较有代表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