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的古国》
第8节

作者: 月明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战国时期,今天中国首都北京辖区内的密云地区原属于燕国管辖,地处燕国东北部。它是中原出入东北、内蒙地区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特殊,是边防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中原地区经过东周时的诸侯纷争之后,进入了七雄争霸时期。多年的战乱使中原各诸侯国无暇他顾,北方游牧民族变得异常活跃,密云地区就成了他们南下的必经之路。所以,密云地区就成为拥有此地的燕国与北方游牧民族较量的重要战场。
  当时,在燕国之北的正是强大的东胡。趁燕国先后几代国君软弱可欺,东胡族迅速占据了密云一带。籍着这个通路,东胡人横行无忌,大肆劫掠燕国财富和百姓。燕国边境受东胡的威胁,百姓纷纷逃离故土,昔日繁华的村落一片荒凉,杳无人烟。
  东胡不可一世的风光,一直持续到燕昭王姬职即位为燕国国君。
  姬职是周召公第38代孙。当年,燕国本也是个大国。王位传到燕王哙手里时,燕王哙听信谗言,要学习尧舜,竟然把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在韩国作为人质的姬职立即讨伐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趁机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差点将燕国灭掉。
  姬职平定内乱后,即位为燕昭王。他眼见昔日强大的燕国已经沦落为七雄中最小的诸侯国,很不甘心,立志要使燕国强大起来。积极物色治国的人才,以求复兴燕国。
  人才的获得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燕昭王于是亲自登门向老臣郭隗挺询问该怎么做。

  郭隗(wěi),沉思了一会,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但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古时有个国君喜爱千里马,派人到处寻找,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方有匹名贵的千里马,就在国君拿了重金去购买。不料,侍臣到那里时,千里马已经病死了。侍臣不敢空手而回,便拿出一般的钱把马头买了回来,把马头献给国君。国君大怒,说:‘我要你买活马,谁叫你花钱买没用的马头?’侍臣回答:‘外面人听说大王肯花钱买死马,自然会有人把活马献给大王。’果然,国君重金买死马的消息一传开,大家都想,死马况且都花这么多钱去买,何况活马!不出一年,国君得到好几匹千里马。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座精致的豪宅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见燕昭王诚信招募人才,纷纷赶来求见,其中最有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于是,燕昭王与赵国、韩国、魏国、秦国联合发兵,由乐毅统率,攻打齐国。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齐国军队被打得一败涂地。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了。乐毅却不肯罢休,率领燕国军队一直打下齐国都城临淄。
  消除了齐国的威胁之后,燕昭王继续励精图志,国力大盛。经他的努力,燕国已经可以与东胡开战了,只是需要选一个能够率领燕军打败东胡的将领。
  不久,秦开从东胡逃回来了。秦开是燕国名将。燕国为与东胡达成互不侵犯协议,曾将秦开送往东胡做人质。秦开为人精明,有计谋,富于作战经验,久经沙场。在东胡做人质期间,他表面上对东胡人百依百顺,取得东胡人的赏识和信任,暗中观察、研究东胡的政治、军事、礼俗及山川地势,对东胡各方面情况了然于胸,特别是对东胡军队的作战特点、作战方法一清二楚。

  日期:2007-9-22 21:04:34
  东胡大事记
  公元前302年前后,赵国武灵王在位时,东胡人经常对赵国进行侵扰。赵国当时以车战为主,常被人健马疾、精骑善射的东胡人打败。为此,赵武灵王实行改革,实行“胡服骑射”——学穿胡人窄袖紧身的衣服,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技术,用骑战取代了车战。东胡人最先创建的中国骑兵兵种从此传入中原。
  公元前273年,即赵惠王二十六年,一度臣服于赵国的东胡反叛,占领了赵国代郡。赵国于是发兵反击,攻占了东胡的领地欧代。
  公元前315年前后,燕国被东胡击败。燕王将名将秦开当作“人质”,送往东胡质押。秦开得到了东胡人的信任,熟悉了东胡的内部情况,后来逃回赵国。领兵击败东胡。东胡人被迫退回了科尔沁草原中、东部。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统治蒙古高原西部的匈奴部落发生了冒顿杀其父头曼自立为单于。东胡王认为匈奴软弱可欺,先派人索求了冒顿妻子、良马,又打算讨要两国边境的土地。冒顿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遂兴兵伐东胡。东胡人不备,打败,东胡国就此灭亡,分出乌桓、鲜卑两支。
  日期:2007-9-22 21:05:57

  第三章 匈奴——征战草原的传奇王朝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自西周起,匈奴开始威胁中原王朝,战国末期赵将李牧曾大败匈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马。汉武帝时,霍去病击匈奴至今蒙古国境内狼居胥山,卫青东路扫平匈奴王庭。后匈奴分裂为两部,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北匈奴逐渐西迁,从此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徙居漠北,炎黄一脉兴起
  原始社会时期,黄河、长江流域分属两大部落联盟,一支为长江流域的九黎族联盟,以牛为图腾,首领就是蚩尤;另外一支则是黄河流域的华夏族联盟,以龙为图腾,首领是炎帝。
  中国古代神话中说,神农帝就是炎帝,是炎帝部落的领袖。那时,黄帝所在的部落不过是华夏族的一支小部落而已,因为居住在最北,环境极为恶劣,人丁稀少,实力很弱。后来,黄帝成了族长,鼓励全族习武,民风彪悍,在华夏族中逐渐强大起来。
  最终,黄帝部落不再服从炎帝部落领导,并击败了炎帝部落,成为了华夏族的新领袖。神话传说中的祝融、共工大战,就是从此演化出来的。
  黄帝成为华夏族的首领后,在部族内部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内部的联合和整顿,扩大部族首领的权力,安定农业生产,扩张军备,使华夏族得到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今天汉族人的先民。

  华夏族得以发展后,黄帝不再安于黄河流域,开始南侵九黎部。当时,九黎虽然不如华夏族发达,但他们已经有了青铜武器。中国古代神话中多次提及说,蚩尤有八十一个铜头铁臂的兄弟,其实这里的铜头铁臂就是说那时的九黎部已经掌握了冶炼技术。在被九黎部连续九次击退进攻后,黄帝吸取经验,总结了战略战术,最后终于击败了九黎,杀死蚩尤,迫使黎人南迁。

  黄帝的部落此时得到的更广阔的空间,周围也再没有别的民族的威胁了,便对周围的民族采取了宽松的政策,不压迫、不奴役,而且将当时小的部族都分封了国主。当时的炎帝、九黎等被击败的部族除了大部分被黄帝一支所融合外,剩下的部分和一些小的落后部落被分为了蛮、夷、狄、戎四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