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东周——从历史事件来解构春秋战国》
第17节作者:
秦纵轩 在这两场篡逆中,郑庄公都扮演了外援的角色,他也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为了自身利益支持他国弑君篡逆的感觉煞是不错,但是坏事做多了,难免是要遭报应的,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日期:2011-02-14 08:53:11
非常抱歉,之前第二章第一节《郑庄公的斗争手腕》中最后一段遗漏了,现特将前后各加一小段文字补上,方便大家定位衔接。
所以按照传统的周礼,不管你站在有理还是无理的一方,在这个时代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要想赢得胜利,争取人心变得更为突出。不但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实力,而且还要把表面功夫做到家,在心理上也取得优势。
郑庄公反复使用的这招忍术,就是符合这些条件的。对己方和敌方而言,这招都是非常管用的。
除了战争上的表现,郑庄公对待母亲的态度最能说明他对争取人心的重视。郑庄公在除掉段之后,将支持段造反的母亲送往了颍地,并发誓不到黄泉绝不相见。但是国人批评郑庄公不孝的舆论渐渐而起,郑庄公迫于言论想将母亲接回,但是这显然又违背的自己的誓言。君无戏言和孝义为先发生了矛盾,这令郑庄公苦恼不已。
最后在颍(yǐng)谷封人颍考叔的建议下,郑庄公挖了一口深井,在井下泉水中和母亲相见,而后将母亲接回。这就是“黄泉见母”的故事,郑庄公借此既向国人证明了自己的孝义,又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从此国人更加敬服郑庄公了。
而给郑庄公献策的颖考叔也被郑庄公百官赐爵,封为大夫,和公子吕的儿子公孙阏同掌兵权。
虚心纳谏也是郑庄公的过人之处,哪怕颍考叔当时只是颍谷封人的时候。这在郑庄公日后的国君生涯中成为他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他的智慧保证了他能够在不同意见中选取其中最为合理者。
这只是郑庄公几次典型的出手,他的传奇还远不止这些。
日期:2011-02-14 10:54:13
七.郑庄公的对外战略
郑庄公对内对外斗争都是好手,战争外交软硬兼施,战略战术左右开弓,对下能收拾逆弟,对上敢挑战天子。他的目的无非是想将自己和郑国的利益最大化,在他一系列叱咤风云的行动中,最能体现他才略的就是他对平级的诸侯国的不同对待。
周朝天下本是一个大家庭,但是现在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周天子年老体弱,而这个家庭的孩子们,各诸侯国,却是出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这位上了年纪的家长已经管不住这一大家子小孩了,处于发育期的他们个个爱动好逗,没有了家长的管束,互相间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出了个孩子王,郑国,在家里横行霸道。一大家子孩子都有个高矮胖瘦,亲疏远近,诸侯国亦然,所以这个孩子王对付他们的态度和方式自然各有不同。
但是与我们家庭观念不同的是,在国际关系的舞台中,近的往往不亲密,远的往往并不冷淡。
日期:2011-02-14 13:19:59
公元前714年,宋、卫、蔡围郑救宋,郑庄公回师救援,三国怕郑军回来后里外夹击,腹背受敌,所以早早就退了。既定目标完成了,宋军司马孔父嘉心情自然不错,回师途中路过戴国。这是一个只有一个城池的小国,于是便想着三国一起再玩把顺手牵羊,便对戴国实施了攻城。
郑庄公得知这一消息,当然不愿看到地处郑宋之间的戴国落入宋国之手,于是也紧急开往戴国。
通常而言,隔岸观火,让对手鹬蚌相争,都得两败俱伤再上前一网打尽是最佳选择。但是精明的郑庄公居然这么急于赶去戴国,可见戴国是一个极其弱小的国家,根本扛不住宋军一打。这样的芝麻小国在国际上当然也几乎没有发言权,生死存亡没人关心,因此宋军才敢如此大胆地去攻打。
郑军到达了戴国城外,并没有直接与三国大军交战,而是要求戴国放他们进去帮着一起守城,这是一个让求救心切的戴国君臣无论如何也不能拒绝的合理要求。宋、蔡、卫看见郑国大军入了戴国,担心两国并和一处一起冲杀出来,所以格外提高了警惕。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时城头竖起了郑国的旗帜。
日期:2011-02-14 14:34:07
原来郑庄公在哄进了戴国之后,趁戴军守城之际,趁虚驱逐了戴国国君,收编了全部的戴军,反客为主,吞并了戴国。
妙,实在是妙!这一招后来晋献公和他的谋臣荀息将之发展成了一组连环计,得名假道伐虢。
宋军司马孔父嘉看到自己辛苦了半天,自己当了一次强盗,反而给郑庄公提供了见义勇为的机会,让郑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渔翁之利。想到这里,孔父嘉一口恶心冲上心头,被戴国挡住回家去路的他仗着有卫国和蔡国盟军为伴,要和郑庄公拼一个你死我活。其实他也只能硬上,一旦绕城撤退,三国联军人多势众的优势反而会成为移动缓慢,调动不便的劣势,被郑军趁机出城从后掩杀。
郑庄公依旧使用他的忍术,在城中按兵不动,只派遣两队疑兵前去轮番骚扰位于宋军两翼的卫国和蔡国军队。
日期:2011-02-14 15:06:49
两翼不稳,中间的宋军自然心神不宁。但是对方惹了你就逃,宋军打也不是守也不是,军心逐级出现混乱。
这一疲敌之术非常毒,自己只出一小部分力量,却搅得对手周身不宁,心神难安。这时候的郑国像极了一只缩在壳里的乌龟,一会儿伸出左脚挠一下对手,一会儿探出脑袋咬一下敌人。而对方只能忍受这种煎熬。
终于孔父嘉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带着大军前去左翼收拾郑军。在城中以逸待劳的郑庄公看准时机,来了个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直捣宋军的中央大营。本已无心恋战的宋军被打得丢盔卸甲,几乎全军覆没,而不胜其扰的蔡卫两军见宋军惨败,也都抱头鼠窜。
吞并了戴国,同时又狠狠收拾了宋国,顺带教训了一直反对郑国的蔡卫两国,郑庄公此役好不得意。
日期:2011-02-14 21:55:52
得意的郑庄公想挟此余威,再大干上一把。他要对当初假命伐宋时拒绝和他一起攻打宋国的两个小国郕国和许国秋后算账。在当时对郑国抗命的后果可比对天子抗命的后果严重得多。
但是做坏事,一来要师出有名,二来最好拖几个大人物一起去干。于是郑庄公拉上了和他一起攻打了宋国的大国齐国。
许国邻近郑国,郕国则紧靠齐国,都是可以吞并的对象。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郑庄公和齐僖公约定先帮他打下郕国,再回头让齐国来帮自己收拾许国。
为了更容易得手,到时候也方便分担国际舆论压力,齐郑两国又拖上了鲁国一起攻打许国,反正公子翚只认钱不认理。风险平摊,利益均沾,庄公既充实了自身实力,赢得了声誉,又牢牢抓住了几个可靠的盟友。
公元前712年,郑、齐、鲁三国联军攻打许国。但是此役却打得相当艰苦,许国防守顽强,郑国攻城花费了很多力气不算,而且还发生了极其不和谐的一幕:大将公孙阏(è)为了和颍考叔争锋抢功,在攻城过程中暗箭射死了颍考叔。
日期:2011-02-14 22:28:43
颍考叔为郑庄公出了黄泉见母的妙计,被提拔为大夫,与郑庄公的堂弟,公族子弟公孙阏共掌兵权。公孙阏字子都,是当时天下闻名的美男子,郑庄公的男宠。他和颍考叔的矛盾由来已久,二人在此役之前还差点为了争夺战车和帅旗而大打出手,幸好被郑庄公及时制止,但是郑庄公也没有做任何处置。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