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是冷战的活化石,其主要意义不在半岛本身而在于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60年前,美国出于冷战需要介入半岛南北战争,结果朝鲜半岛的一切都不由自主地与美国纠缠在一起。停战近60年来,美国拒绝与朝鲜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以正式结束战争状态、实现真正和平,其根本原因就是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怀有根深蒂固的霸权野心。为了遏制中国发展及中国在东亚乃至世界影响力快速提升的趋势,美国逐渐将主要战略矛头转向中国,于是,朝鲜半岛的意义越发突出。这个意义就是向朝鲜施加巨大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挑起半岛紧张局势,从而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和外交行动找借口。也就是说,美国需要朝鲜半岛保持紧张状态,为此,朝鲜一再被推到风口浪尖。
美国敌视和玩弄朝鲜,朝鲜又该如何应对呢?作为基本战略指导思想,韬光养晦和建构主义都行不通。朝鲜的唯一出路就是以自强来自保。于是,就有了先军政治的无奈和对核武器的执著。
这样,矛盾就产生了。一方面美国需要利用半岛的紧张局势,另一方面朝鲜又毫不示弱。结果到底有利于谁,关键看谁的智力水平更高超,谁的意志品质更优秀,谁的做法更符合国际形势发展的客观趋势。从近期的形势发展看,美国利用“天安”号事件拉近了美韩关系,扩大了在东亚海域的军事存在,加强了对朝鲜乃至中国的军事压力。看上去美国实现了意图并占据了优势。但无论是“天安”号事件还是延坪岛炮战,客观上都证明了这样一个结论,即美国保护不了韩国,追随美国必将付出惨痛代价。朝鲜试图用大炮告诉韩国,追随美国敌视朝鲜的政策没有出路;正确的政策只能是回到金大中、卢武铉开辟的和平轨道上来,排除外部干扰,实现自主和平统一。
朝鲜要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美国不敢对朝鲜发动像伊拉克、阿富汗那样的大规模战争。其一,美国尽管开始将战略矛头转向东亚,但这种大的战略方向的转移难以在一朝一夕完成。美国尚未从阿富汗脱身,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也未完成。而且由于经济状况极为严峻,美国目前的中心工作是解决经济问题而不是扩大战争。其二,朝鲜已掌握核武器,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美国对朝动武的顾虑。事实上,如果当时塔利班和萨达姆有核武器,这两场战争未必打得起来。其三,中朝关系已发展到非同一般的战略水平。对朝鲜可能受到的来自美国的军事打击,中国不会允许,俄罗斯不愿看到,甚至韩国也未必同意。其四,一旦美朝开战,塔利班、基地组织、伊朗以及众多潜在的反美势力必将趁势而起,导致局面更不可收拾。其五,美国已今非昔比。近十年的两场战争严重透支了美国的实力,再开战端恐怕将加速衰退。而且历史已经证明,美国在东亚不可能取胜。美国鼎盛时期都不可能,现在就更不可能了。在这种情况下,朝鲜针对韩国在朝韩争议地区进行实弹演习的挑衅做法,毅然用大炮告诉美国,解决半岛问题的出路是和平谈判而不是施加压力和炫耀武力。显然,朝鲜是在用大炮叫美国回到谈判桌旁。
值得注意的是,十几年来,美国惯用的一招就是先把一切责任推给朝鲜,再让中国出面管束朝鲜,因为据说这是热爱和平的负责任大国应尽的义务,又据说中美在东北亚有保持和平稳定的共同利益。美国在朝鲜问题上的根本目标是中国,又要让中国自己拆掉门户。人们无需为美国如此大胆的想象力而惊讶,倒确实要对美国为此开展的舆论战、思想战表示钦佩。美国在朝鲜问题上最大的谋略就是让中朝反目,从而为美国将战线推至鸭绿江边创造战略条件。最近“维基解密”公布的有关中国官员认为朝鲜“不是可靠的盟友”、“相信韩国会统一朝鲜”等所谓文件,就是长期以来反复使用的离间计的又一次拙劣表演。显然,中国不可能上这个当。
中国应该利用当前势态向美国晓以利害:军事恫吓和战争威胁的结果只能是玩火自焚,彻底解决半岛危机的唯一出路是改变敌视朝鲜的政策,为朝鲜半岛的自主和平统一创造和平的外部条件。当然,这恐怕只是中方的原则立场,对霸权的酷爱使美国充满了冒险性和破坏性。一旦美国经济有所恢复和从其他地方腾出手来,它必然还要进行军事冒险。所以,爱好和平的人们必须具备足以遏制战争的强大力量。就目前而言,中国当然应该和朝鲜加强协调,避免盲动,但出发点绝不是用压制朝鲜来安抚美日韩。面对日益强化的包围圈和日益增大的军事威胁,中国毫无疑问需要加强与有关国家的联合并采取反制措施。既不能使事态失控,也要对组织、参与围堵中国的国家予以震慑,使其放弃实现霸权的图谋和追随霸权的幻想,迫使美国以和平共处、平等合作的态度处理与本地区所有国家的关系。只有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过人的战略胆识把握这个平衡,中国才能夺取控制形势发展、实现安全稳定的主动权。
(文/任卫东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日期:2011-01-07 20:39:15
*阳陵虎符
奥巴马访华,获赠金玉虎符。
2009年11月,西方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问中国。从15日23点在雨中抵达上海,到18日17点飞离北京,奥巴马在中国度过约66个小时,不算短也不算长。
奥巴马上台后,中国希望他尽快来华访问,好好谈谈共同关心的重大事务,但他先后访问了邻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捷克和土耳其,中东的沙特、埃及,以及俄罗斯等国,就是迟迟不访华。对此我们表示理解,在金融危机持续深化、美国亟需中方配合的情况下,奥巴马这样做有这样做的理由,主要是因为美国处于战略被动,手中缺少筹码,过早举行中美首脑会谈,难以达成目标。越是有求于人,越不能随便求人,要有备而去求人,就是需要悉心准备,比如送上个大礼包之类的,最好能让对方吃不了兜着走,这样美国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掌握谈判的主导权并达成目标。中美在私下里的角逐从没停歇过,双方为准备此次会议的筹码,着实进行了艰苦的幕后较量,这是必须的。
实际上,奥巴马来不来,对中国都无所谓,中国希望奥巴马来,是希望中美有事好商量,不希望明里争争吵吵,暗地里打打杀杀,希望中美都交交底,让双方都变得务实些,放弃不靠谱的幻想,比如美国能成功向中国转嫁危机吗?中国有可能在核心利益上让步吗?奥巴马尽早访华,对美国非常重要,因为在诸多全球事务上,都需要与中国合作才能解决,特别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美国需要借助中国的力量,拉自己走出经济衰退、渡过难关。奥巴马早来一天,美国处于战略被动,晚来一天,美国仍处于战略被动,虽然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但改变不了美国在中国面前的战略被动。
为了这场访问,中美已经准备很久。7月28日,中美在华盛顿举行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出席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中商会等团体举办的欢迎晚宴上,中方代表戴秉国坦言:“除了上月球,双方什么都谈到了。”10月24日至11月3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应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10月28日至29日,美国经贸“三驾马车”商务部部长骆家辉、贸易代表柯克和农业部部长维尔萨克在杭州西子湖畔参加第二十届中美商贸联委会。
观察人士解读为,这“一次访问”和“一场会议”是奥巴马访华前夕中美双方进行的重要军事准备访问、重要经济准备会议,而美方宣布增兵阿富汗和施压巴基斯坦、激化南亚局势,中方默认朝核试验、激化东亚局势,国际热钱大举进入中国、中国进行经济政策调控,都可视为中美各自在军事、金融领域展开的博弈,也可视为美方创造筹码、中方解构其筹码的过程。
就像上世纪70年代的尼克松那样,奥巴马姗姗而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