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第23节作者:
孟斜阳 日期:2011-04-02 09:45:17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此才华出众、自信骄傲的女词人为何忽然间失去了自信,甚至陷入了巨大的情感危机?
南宋人洪适在《隶释》一书的《金石录》跋文中说:“赵君无嗣”。南宋人翟耆年在《籀史》卷上说赵明诚文物收藏极为丰富,但“无子能保其遗余,每为之叹息也”。由于赵明诚没有子女继承他辛苦积累的文物收藏,每每为之叹息不已。可见,当时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实。
可见,让李清照如此难过痛苦,甚至欲说还休就是,她与赵明诚结婚二十多年居然一直没有生育子女。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按康震教授的说法,一个不能生育男孩甚至根本不能生育的妻子,在家中几乎是没有地位的,而且最终也会丧失丈夫的关爱以及对家庭财产的继承权。对于她们来说,这将意味着感情与财富的双重失败!
其实,不但赵明诚与李清照一直没有生育,赵明诚和几位姬妾也一直没有生育。可见责任不在李清照身上。但是,古人不会象今天我们这样来看。赵家上下可能将责任都推到李清照头上,致使她处处遭到议论。正是这些让敏感而多情的李清照在精神上承受很大的压力。事实上,她与赵晨诚的结合堪称“青梅竹马”,“才子佳人”。赵明诚不仅是她在爱情上的寄托,也是她志趣相投的知己、精神相通的良伴。
不要说失去了赵明诚的爱和呵护,哪怕是赵明诚对于她稍有一点冷落疏远,都会造成李清照在精神上、情感上的巨大波动和痛苦。可见,古代红颜在整个社会、家庭和情感生活中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和不确定性。哪怕是李清照这样才情卓异、品貌俱佳的女词人也不能免俗。
由此,我们再回头去品读那些李清照那些表现离情别愁的词,就不会认为那仅仅只是孤独寂寞中的情感渲泄,内心深处其实有着一种隐隐的惶恐和不安。长时间的别离,对女性一方来说,是很担心夫君移情别恋的。更何况,她还有一直没有生育子女,因而无法维系和夫君的感情。所以,无论是“独抱浓愁无好梦”,还是“想离情、别恨难穷”,在那些词句背后,都透露的是古代红颜的情感危机和生存焦虑。
事实上,李清照很可能误解了夫君。
赵明诚本质上是一位宽容厚重的君子,并非负心薄幸之徒。他们中的种种琐屑的个性冲突和拌嘴、猜疑,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李清照在赵明诚生命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清人缪荃孙所著的《云自在龛随笔》上有一则关于赵明诚的故事:“唐白居易书《楞严经》一百幅,三百九十七行,唐笺楷书, 系第九卷后半卷。赵明诚跋云:‘淄川邢氏之村,丘地平弥,水林晶淯,墙麓硗确布错,疑有隐君子居焉。问之,兹一村皆邢姓,而邢君有嘉,故潭长,好礼,遂造其庐,院中繁花正发。主人出接,不厌余为兹州守,而重余有素心之馨也。夏首后相经过, 遂出乐天所书《楞严经》相示。因上马疾驱归,与细君共赏。时已二鼓下矣,酒渴甚,烹小龙团,相对展玩,狂喜不支。两见烛跋,犹不欲寐,便下笔为之记。赵明诚。’”
赵明诚任职莱州期满后,又到淄州(今山东淄博)担任知州。淄州是历史悠久的古城。淄州境内有个邢氏村,坡地平坦,水清木秀,院墙石垒错落,仿佛住有高人隐士。村人都姓氏邢。其中有户人家主人叫邢有嘉,待客周到好礼。一天,赵明诚前去探访,院落繁花盛开。主人看重赵明诚读书人秉性,取出家藏白居易手书《楞严经》。赵明诚大喜,带着白居易手迹上马飞奔回家,将这件书法珍品与妻子李清照一起欣赏。不知不觉已是二更天,夫妻二人边小酌边品赏。饮酒口渴了,又沏来小龙团茶细细品茗。他们俩一边品味着小龙凤团茶,一边展玩这幅难得的书法真迹,两个人兴奋不已!已燃尽两只蜡烛,但仍了无倦意,无法入睡。赵明诚便磨墨铺纸,记下了这一快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李清照初到莱州时受到的冷落、夫妻两人的芥蒂心结都已经完全消散了。所以,维系他们感情的是共同的志趣和爱好,是他们十多年深厚的夫妻情份。
所以,李清照和赵明诚已不仅仅是相濡以沫的夫妻,还是心心相印的知己,有着共同的生活情趣和品位。这些也许是那些徒有青春美貌的姬妾们所不能替代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