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风——最后的贵族李德裕》
第5节作者:
玉搔头 汉桓帝一楞。他没有想到,世间还有人如此强硬地面对他的指责。这种强硬让帝王也无计可想,无话可说。踌躇了片刻后,他无力地挥了挥手,闪身消失在屏风后。
只要没有轮到宫中当差,阉人是最喜欢溜出宫殿,在繁华的洛阳城里东晃西逛,招摇过市,惟恐别人不知道他们的煊赫风光。不过,细心的汉桓帝突然发觉,身边的阉人近来突然对外面的世界失去了兴趣似的,很多日都没踏出宫门一步。他觉得有点奇怪,就问起原故。阉人们哭丧着脸,惨兮兮地说:“畏李校尉。”
不过,阉人是不甘心就此服输的。他们一直在寻觅反扑的时机。第二年,发生了一桩谋杀案。凶手的父亲叫张成,是一位与阉人们行迹密切的方士。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成从阉人口中得知朝廷马上要颁布大赦令。他灵机一动,唆使儿子去杀一位跟自己有仇的人。按这个方士的如意算盘,反正这桩杀人罪很快就会被赦免。结果,凶手刚刚落网,第二天大赦令就下来了。张成得意洋洋地说:诏书已下,不怕司隶校尉不放人。
这话很快传到李膺耳中。他愤怒地说:张成预先知道朝廷要大赦,就唆使儿子去杀人,要大赦也轮不到这种人。
结果,凶手依旧被处决了。张成哪曾想自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急痛攻心,咬牙切齿,要报杀子之仇。在他的唆使下,一个弟子跳出来,诬告李膺结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是所谓的“党人”。站在背后策划的,就是阉人张让。他们借机将李膺之外的二百多人写进黑名单,四处通缉。就因对这些君子有巨大的影响力,隐居乡间的太丘公竟然也列名其中。有人劝他逃走,他摇了摇头:我逃了,别人怎么办?我入狱,还可以为别人壮壮胆。
在暗无天日的北寺狱中,这些党人颈、手、足被锁上刑具“三木”,遭严刑拷打。在朋友多方营救下,李膺和所谓的党人这一回侥幸活着走出了森森大狱。他被削职为民,赶出了洛阳。同案的君子们也被剥夺了当官的资格,“禁锢终身”——后来,人们就把这场浩劫称为“党锢”之祸。
等到汉桓帝驾崩,新登基的汉灵帝在阉人的怂恿下,再次掀起“党锢”风波,前后抓捕名士六、七百人,太学生一千多人。当洛阳城再起血雨腥风的消息传到颖川,人们纷纷劝李膺逃走。和太丘公一样,他选择了留下。李膺慷慨地说:“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这才是大臣的节操。我今年都六十岁了,生死有命,要逃到哪里去呢?
李膺下狱,正值“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年关。同时入狱的,还有荀翊(音yì)。辞旧迎新之日,有人送来一点酒食。李膺从容举杯,一饮而尽,转头对难友说:死是人们都惧怕的事,你倒没有什么伤心的神情?
荀翊平静地说:求仁得仁,又有什么可遗憾的。
李膺听后,点了点头,这也是李固曾说过的话。片刻后,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汉朝要亡了——君子是天地的法度,如今却死伤无数,天下又怎能不亡呢?
不久,这位天下楷模也在那座芜秽、阴森的大狱中,被一帮凶神恶煞般的狱卒活活拷打致死。
杀害李固的汉桓帝和杀害李膺的汉灵帝,把“桓灵之时”变成了历史上最黑暗时代的代称。可无疆的黑夜中,我们依然可以看见李膺与李固傲岸的身影,仿佛挺拔有力的苍松,挺立高处,迎着乱世来临前的谡谡冷风。
在族谱中,赵国名将李牧被列为始祖。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家族一直居住在赵郡,把赵郡当成自己郡望的原因。可是,我却把李固和李膺看成家族精神的真正源头。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正直品格、刚强性格,还有过人的才华和干练的行事作风,被一代代的赵郡子弟传承下去,一直传到李德裕。李固和李膺的存在,使这部家族史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苍凉的气息。所以,我认定这就是故事发源的地方。让我在苍凉的暮色中,把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在讲述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漆黑的夜。
我为我的故事寻找到了源头,也就定下了故事的基调和人物的性格。从此,赵郡李氏的故事流成一条河,流过苍茫大地和悠远历史,流向遥不可知的远方……流在每一个因感动而落泪的夜里。
日期:2011-01-21 08:59:29
第一章:故事流成东流的水——唐朝之前的赵郡李氏(4)
在北寺狱弥散着腐烂气息的空气里,一缕高洁的灵魂还在飘摇,越飘越高,飘出了大狱,飘出这地狱般黑暗的人世间。
与此同时,新的故事线索早化为一丝一缕的细流,悄悄淌过羼和血污和泪渍的泥土。这斑斑血污和泪渍,都是李膺的亲人与门生遗留下来的。凶残的阉人是不会放过他们的。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惟恐天下楷模遗留下一点精神,会借他们的躯壳重生。当李膺的第三子李瑾艰难地捱过了这场灾难,开始思考自己的去向,却发现旧日的家园颖川是再也回不去了。在“交亲流落身羸病,谁在谁亡两不知”的流亡生涯中,他在一个接一个十字路口徘徊,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栖身的地方。
突然,血脉源头的声音突地触动了耳膜,又仿佛是灵魂深处的画面在视网膜上闪动,李瑾徨彷无依的心一下子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赵郡
——是的,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把他们和这世上的万千姓氏、高贵的和低贱的、人丁稀少的和枝繁叶茂的、豪门巨族和寒门小户区别开来的标志——回到祖先生活过的赵郡。比起德星照耀下的颖川,这里少了点人文气息。不止是赵郡,整个黄河以北都是人才寥落。那时,这一带的名门大族还寥寥无几,远比不上颖川。所以,世间有“河北少人士”的说法。可是,在李瑾的梦中,赵郡的风是微风,雨是细雨,烟是轻柔的云烟,赵郡有青山如画、绿水如歌,在等待久别故园的游子历劫归去。
管它“荆棘烟尘满归路”,一身疲惫的游子掉头北向,朝传说中的家园走去。我们的故事,也将在新的场景下展开。
很多年前,李瑾的哥哥李瓒(音zàn)临死前就断言天下要乱了。他殷殷叮嘱后人:不要去投靠我的朋友,也不要去投靠我们的亲戚。去投奔曹家吧。因为“天下英雄无过曹操。”
正如李瓒所说,天下乱了,李固与李膺为之落过泪、流过血、伤过心的汉朝覆灭了。洛阳城的百尺重城、千寻大道,连同那座北寺狱都在冲天的火光中化为冷灰残烬。曹操的魏国、与西蜀、东吴三分汉家天下。洛阳的南宫与北宫被重修,主人却悄然从曹魏换成了司马家的西晋王朝:三分天下归一统了。志得意满的晋武帝司马炎嘲笑魏帝把洛阳宫修得太过奢华。可他又怎能料到,再奢华、再宏大的宫殿也容不下司马家子孙的勃勃野心。为了坐上太极殿中央的宝座,他们悍然拔刀相向、骨肉相残。从喋血司马门到河桥上的刀光剑影,前后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貌似强大的西晋王朝元气大伤,洛阳的华丽宫室也在战火中灰飞烟灭——不到百年光阴,洛阳宫烧了再修,修了再烧,烧得多少往事、多少生命化为烟和尘,烧出了后人的无限感慨:“昔时昔时洛城人,今作茫茫洛城尘”。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的,反倒是赵郡李氏远在河北的家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