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寂的宋词——跌落宋朝的蝴蝶》
第1节作者:
一金一鑫 日期:2011-3-19 22:02:00
写在前面的话
在天涯写完唐诗(已由中国工人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为《长安大道连狭斜——大唐诗人的飞扬与落寞》,已有两年。期间,生了一场恼人的肠胃病,不过坚持看了两年的书。一面服药养生,一面品词养性。回头看看,治好肠胃,中西药物的疗效有一半,千年宋词的疗效也占了一半。
宋词已经圆寂。其一,宋词高龄,活三百余岁,历经沧桑,安然圆寂;其二,宋词的一生,游历秦汉大唐,身至南疆北国,笑傲诗坛赋海,深得中国儒释道之大境界,承前继后,终成正果。其三,宋词于今,渐行渐远,仍然被人们时时拜读追忆,犹如高僧圆寂,遗风泽被后世,大德滋养后人。
宋词的前半生在汴京,目击者有:李煜、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柳永、苏东坡、秦少游、周邦彦、赵佶等人。宋词的后半生在杭州,目击者有:李清照、张元干、岳飞、杨万里、辛弃疾、朱熹、陆游、姜夔、张炎、文天祥等人。我愿意一一敲门,访问他们。
一、李煜:跌落宋朝的蝴蝶
(一)意外的登基
公元961年,春天早早地来到人间。对于古城金陵而言,秦淮河畔柳拂扁舟,梅花山中蕊绽笑颜,满城烟絮,春意阑珊,直把南唐国的君臣百姓,都沉浸在无边的风月之中了。所谓春早人勤,古老的都城里一派忙碌,春节刚过,随着国主李璟一声令下,车仗如林,浩浩荡荡,驾出城门,他们的目的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昌。
从南京到南昌,路途遥远。李璟此行,并非游山玩水,而是率领文武百官,将南唐的国都迁到南方。关于迁都的问题,朝中的大臣们意见并不一致,围绕两地风士人情的优劣,军事战略上的权衡,争执不下,多数朝臣认为草率迁都,弊大于利。但李璟似乎想早日离开这个令人心忧的地方,自从前一年陈桥兵变、赵匡胤登基称帝的消息传来,他就陷入一种预期的恐慌,于是力排从议,决定南向迁都。他再也不想呆在这睡不好、吃不香的金陵城了。逆江而上,途经安徽,转入鄱阳湖,再弃舟登岸,进入南昌城,北望两千里外的汴梁城,李璟这才松了一口气。临行前,这个仁慈的父亲没忘记送一份大礼给他的儿子,下令由太子李煜监国。
一个偌大的南京城,将由这个年轻人来负责掌管。目送着父皇南下的背影,二十五岁的李煜喜忧参半,怅然若失。
我猜想这个时候的李煜,是很想跟随父亲一起离开的,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但跻身皇家,父亲是一言九鼎的君主,凡事由不得商量,眼下,他有更重要的任务——负责守门,看管金陵,尽管心里不乐意,也只能强打精神,接过担子,撑起门面来。
本来,李煜并不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他排行老六,前面有五个哥哥,即使打上八棍子,也轮不到他来做庄。更何况,父亲早就按照祖父的意思,执行“兄终弟及”的传位政策,第一人选理所当然是他们的叔叔——齐王、皇太弟李景遂。可他的皇长兄李弘冀觊觎龙床,并不甘心就这样把自家的权杖交由他人。在抵抗东南吴越入侵的常州战役中,李弘冀英勇善战,打了一个胜仗,军功显著,久而久之,李璟发现李弘冀的人气渐旺,比自己的弟弟更值得托付,对起初的传位承诺感到后悔,转头立了长子为太子。于是,宫廷权力的斗争开始在这对叔侄之间上演,结果李弘冀一怒之下,杀了叔叔。时隔数月,这个雄心勃勃的文献太子却突然暴病身亡。
长兄一死,南唐太子的接力棒要按照规定往下传,偏偏李煜前面的四个哥哥也都命短早夭,国不可无储,太子的职位总不能一直空着。李璟生有十子,在讨论太子人选时,大臣钟谟曾经有过建议,认为“从嘉(李煜原名)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并且提出,“从善(李煜的弟弟)果敢凝重,宜为嗣”,这个建议显然没有得到支持,钟谟因为大胆直言甚至受到处罚,流放饶州。就这样,李煜莫名其妙地登上太子的宝座。
机遇是天上的云彩,随风飘忽,这片云彩偏偏落在文采风流的李煜身上了。人生的机缘,有时是说不清的。而且,李煜的好运还不止这些,他旋即又迎来了人生中更为显贵的机遇。李璟到了南昌不久,发现低洼狭窄,城小人少,远不比金陵的繁华热闹,满朝抱怨,日思北归,不到三个月,这位仓促南行的李中主也病痛缠身,不久就驾崩于斯,终年47岁。半年之后,李煜在金陵城嘤嘤哀泣地迎回父亲。
还不错,父亲在临行前指定的两位辅佐大臣都挺称职。在他以太子身份监国期间,武将严续尚能尽心边防,国无战事。文官汤悦尽心辅佐,日有进谏,内无构乱。因此,他的继任大典在父亲的灵柩还都之日,得以顺利进行。
现在,李煜走上大红地毯,手执南唐国印,坐到了舞台的正中央,成为这三千里江山的年轻主持者了。从进封吴王,升任太子,监理国事,骤然登基,一个个意外的消息,在外人看来,简直是上苍垂青,一切都仿佛来得太突然了,他甚至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日期:2011-03-19 22:11:46
(二)十五年的中长跑比赛
李煜当上了一国之君,关于他的长相,遂成为众人关心的话题,被坊间口口相传,津津乐道,流播于时。南宋的陆游在为李后主撰写的传中记载,说他“广颡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额头宽阔、脸颊富态不足为奇,但骈齿(就是牙齿重迭),可就不同一般了,孔子、周武王都长有骈齿,具有圣人之像。重瞳也被目为圣人的典型特征,一个眼睛里两个瞳孔(按照现代医学的解释,是一种瞳孔发生粘连畸变的眼疾),相传舜和项羽都是如此。据说李煜的长兄太子弘冀很在意弟弟这样的奇貌,“恶其有奇表”,文弱的李煜很害怕,终日埋头读书,他给自己取了“钟山隐士”、“莲峰居士”等雅号,表示不愿抛头露面,与兄长争锋。
中国的相面学,流传几千年不衰,也养活了一大批术士,他们宣扬奇人必有异相,生死成败,必定伴随种种奇观,像赵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之际“赤光绕壁,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又比如宋太宗出生时,“是夜,赤光上腾如火,闾巷闻有异香”,兄弟两个日后都贵为天子不假,但出生那天宫里燃火助产、焚香祈祷也是很有可能的,或者适逢夏日农家放火烧秸秆,庭院里栀子花开,有色有味,也未为不可,但一味牵强,难免贻笑大方。诸如此类的记载,盛见于各种正史野册的名人传记。
即位之初,李煜擦干眼泪,整理龙颜,登上众人瞩目的南唐国君宝座。
按照祖宗成法,李煜决定给自己重新取名。拥立新君,取名事关国体,汤悦等人查书翻典,终于从扬雄的《太玄•元告》中摘出“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两句,取其中的一个“煜”字,意为光明耀世的意思。这样的名字,寄予了他本人和朝臣们的真心祈愿,他父亲取“璟”字,意思是玉的光彩。他祖父取“昪”字,意思是明亮。祖孙三代,名字都起得极为光鲜亮丽。紧接着,重新进行新朝的人事任命,稳定朝政,拜大将严续为司空,继续担任宰相一职,几个弟弟都封王列侯,文武百官,各有封赏,并且大赦境内,安抚百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