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第15节

作者: 孟斜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3-22 10:37:46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攲,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蝶恋花*离情》
  又是一年春季到。当年惜春伤春的少女,如今已是人妻。只是夫君远行,深闺独居,冬去春来时心中别有番滋味。

  暖雨晴风,梅红柳绿,大自然早已是一派勃勃生机。春天万物萌发,生机盎然,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春天又往往让人珍惜美美好的青春年华,追求美好的爱情生活。
  李清照的艺术感觉是细腻而敏锐的。这“柳眼梅腮”写得十分漂亮、抢眼,风情妩媚,正是喜造新语奇句的“易安体”本色。那嫩柳初长,如一个女孩子微微睁开的媚眼;梅花盛开,好似红颜女子香腮上的朵朵红晕。到处春意融融。李商隐诗中有云:“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苏轼《水龙吟》的柳叶是“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都以眼睛比喻柳叶,颇是动人。这柳眼梅腮与“已觉春心动”更有一种微妙的联系。

  敏感于四季流转、视爱情如生命的李清照,在这样“暖雨晴风”、“柳眼梅腮”的春光里自然“已觉春心动”,女人的怀春幽情已悠然而生。然而,“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这热闹明艳的景象却让这她心头更增无尽春愁,泪融脂粉,花钿觉重。
  刚刚穿上新缝的金缕春衣,她却斜倚山枕,压损金钗。“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称山枕。外面的花团锦簇、良辰美景徒增心头的失落与伤感,故而她慵懒地独自躺在床上,不言不语,想着心事。“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被人称“入神之句”。一个“抱”字写出了词人一怀浓愁,一个“弄”字点出了百无聊赖之情。词人的情怀很丰满,无情的现实却很骨感。她深感寂寞无助,想到梦乡去寻求一丝温暖的慰藉,但却始终无法入眠。直至夜深人静时分,她仍在明灭不定的光影中闲剪灯花,望着那跳动的心形火焰出神。

  据说古时女子常以剪弄灯花来卜数远行人的归期。可见词人心中眷眷难忘的是远方的夫君。唐人王昌龄 《闺怨》诗云:“闺中少丨妇丨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此时,李清照心头也许萦回的正是这样一种心绪:唉,夫君远行宦游,何如就在家中与我相伴终生呢?
  所以,那些柳眼梅腮,那些暖雨晴风,在孤独者眼里反而会带来一种心痛,一种惆怅。李清照就在这爱与痛的边缘挣扎。
  大自然一派亮丽春光,与那深闺中寂寞而自闭的幽暗心境,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一面是“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一面是“山枕斜攲,枕损钗头凤”;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一边是明媚,一边是黯淡。大自然的梅花红艳盛开,而女人的生命之花却“独抱浓愁”,在寂寞中萎损。这真如李商隐所说:“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想起张爱玲痛失爱情后的哀叹了:“我将只是要萎谢了”。

  花开花谢,片片飘零归于尘土,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惊心的红颜劫!
日期:2011-03-23 10:46:26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鹧鸪天》
  这是远避尘嚣,开放在山林之间的桂花。
  远远的,隔着一张薄薄的书页,我仿佛闻到千年前传来淡淡的八月桂花香。
  那是开在八月金秋的桂花。李清照轻轻掐下一枝作案头清供,满室便漾开了一丝丝若有若无的、清甜的清香。
  她沐浴在那清香之中,心思也渐渐沉淀:

  这桂花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情怀淡泊。即使远在深山,那浓郁的芳香却常飘人间。对她而言,何须要深红浅绿的艳丽色彩取悦于人呢?那份清雅的馨香,那淡泊的性情,自然就是群芳之中的第一流名花。
  那些开在早春、风姿独绝的梅花也会为之嫉妒,那些凌风傲霜、深秋绽放的菊花也应为之羞愧。你看,在那画楼栏杆前盛开的桂花,自然是这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可叹那当年屈子作离骚等篇章时情思不足,笔下遍收名花芳草,却怎么独将这清操香远的桂花遗落!
  桂有多种,花白者名银桂,花黄者名金桂,花红者名丹桂。常生于深山之中,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
  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中栽培观赏。宋之问有诗云:“桂子月中落,云香天外飘。”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 还有两句:“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张九龄也有“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的诗句,赞颂了春兰与秋桂芳洁的美质。 桂华秋皎洁”的句子,都有逸尘高标、不同俗流的寓意。所以对人们来说,这些桂树是迹远而情疏的。桂花不以貌炫世,不以色诱人,“暗淡轻黄”、“情疏迹远”却内质馥郁芬芳,香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高士以其德行情操令人钦敬;更象一位秉性清雅高洁的幽谷佳人,自能倾国倾城。所以,这三秋桂子的品贵格高,自应是傲睨群芳的第一流。这正是李清照个性的自我写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