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第14节

作者: 孟斜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3-21 09:46:40

  闲品随笔之二:一生最爱是梅花
  我不知道,李清照为什么会对梅花情有独钟。她写了很多关于梅花的词。而且从少女时代到渐入垂老之年,都忘不了梅花。
  其实,梅花在我们传统文化中不同于一般花卉,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梅花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特有花卉,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和藏东一带,由野梅演化而来,在我国分布甚广。上面和凝在词中提到的“越岭”,也就是今天广东、广西和江西交界的大庾岭,历来是梅树繁盛之地。罗浮山历来以产梅花著称于世,因此“罗浮”后来成了梅花的别名。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据柳宗元《龙城录》载:“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因憩仆车于松林间酒肆旁舍。见一女人,淡妆素服,出迓师雄。时已昏黑,残雪对月色微明,师雄喜之,与之语,但觉芳香袭人,语言极清丽。因与之扣酒家门,得数杯,相与饮。少顷,有一绿衣童来,笑歌戏舞,亦自可观。顷醉寝,师雄亦懵然,但觉风寒相袭。久之,时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顾,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

  这里说的是隋朝开皇年间,赵师雄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运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此后“梅花”又有“罗浮仙子”的美名。
  不过,就笔者个人而言,梅花最美的意境莫过于“踏雪寻梅”这一典故。据张岱《夜航船》里记载,相传唐代诗人孟浩然酷爱梅花,情怀旷达,长期隐居鹿门山,常在风雪中骑驴踏雪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这常常让人眼前出现一幅画面:风雪中一老翁头戴浩然巾,骑驴过桥,手持梅花。这景致何其清奇动人!
  记得《三国》里刘关张三顾茅庐时有一节文字,也是写这踏雪寻梅:“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不久就只见“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装”。大雪忽然从天而降,装点江山一派素裹银妆。只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这骑驴老者正是荆襄名士、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小桥,大雪,一老翁,一瘦驴,一小童,一壶酒,梅花飘香,这正是:“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好一幅风清气雅的“踏雪寻梅图”。
  《红楼梦》里的踏雪寻梅更是风流雅事了。在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和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因薛宝琴等人初来荣府大观园,当时正值下雪,于是李纨提议结诗社作诗,得到大家的响应。到了次日一早,宝玉因心里记挂着这事,一夜没好生得睡,天亮了就爬起来。掀开帐子一看,虽门窗尚掩,只见窗上光辉夺目,心内早踌躇起来,埋怨定是晴了,日光已出。一面忙起来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盒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在芦雪庵,宝玉与姐姝们以雪论诗,宝玉被判输了,便主动去栊翠庵折梅代罚。并作诗一首《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 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桃红雪去, 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桠谁惜诗肩瘦, 衣上犹沾佛院苔。”

  贾宝玉踏雪寻梅的情节显然是受了孟浩然骑驴灞桥,踏雪寻梅的启发。
  而有趣的是,金人侵入北宋京都后,李清照南渡流落江南。“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但是,那个时候的李清照眼中“风景不殊,自有山河之异”,恐怕不仅仅是象孟浩然那样去寻找诗思雅趣了。风雪之中的江山,冰霜覆压之下的冷梅,传递的恐怕是“国破山河在”的黯然神伤。
日期:2011-03-21 14:23:28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殢人娇•後亭梅开有感》

  在这首《殢人娇》词中,专门注有“後亭梅开有感”的主题。
  看得出来,李清照对梅花的感情是格外深厚的。在伤感寂寞时,梅花是她的闺中密友,解语之花,可以向它倾诉离愁。当她快乐时,梅花是她的席上娇客,对饮酒侣,可以助兴为欢。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起句既清且雅。写梅为“玉”,是因梅花开得珠圆玉润,犹如玉雕。一个“瘦”字则写出了清雅飘逸的神采。玉雕一般的白梅花清瘦飘逸,而殷红的檀香梅色艳香浓,冬雪则正在消融。让人顿有冰清玉洁,冰肌傲骨之感。难怪词人姜夔也要“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了。在他的想象中,梅花就是他心中恋人的化身。这种雪中对梅吹笛的情思格外清雅、真挚。
  “今年恨探梅又晚”。那踏雪寻梅、红白交映的美好情境已然过去。真真是件憾事,不料今年赏梅又迟到了一步。江南楚地错落矗立着无数亭台楼馆,树树梅花点缀其间。天上白云闲飘,远处碧水流远。清凉的白昼这样漫长,探梅人倚栏远望,翠色帷帘低垂漫卷。
  上片就这样云淡风清,山闲水静。而下片就开始热烈起来:
  酒宴座中,高朋会聚,觥筹交错。至情至性的文人雅士们对着梅花、佳人和酒,豪情顿起,开怀畅饮、纵情高歌。一时间你唱我和,清歌悠然回响于天地之间,遏行云、断流水。在这样热烈欢快的氛围里,女词人和朋友们指点着眼前的树树梅花,心头更感欣喜。趁着它方开未残快些采剪,或簪在鬓边,或插放几案,能让梅花暂且多留在人间一会儿。不要等到落红随风化泥时,再听着《梅花三弄》惆怅留连了。

  这首词以梅抒情,那枝头梅花一缕幽香,几分清雅,纵酒清歌,令人流连玄想,把个料峭冬日的赏梅情景写得十分惬意,浪漫,婉约。我们从词中洋溢着一种纵情欢乐中的赏梅心情,看到了一个快乐轻松的李清照,有一种对着梅花且饮且歌、水流云断的潇洒清韵。
  同时,词中也感伤光阴流逝,花开花落,容颜易老,聚少离多。我们又看到了当年那个多情感伤的李清照。人生得意与欢聚之时需尽情欢畅,待到梅花三弄凄诉别离的时候,欢好的日子就结束了。这是李清照作为一个多经离别的女性,一位颇有感悟能力的词人,从生活体验中得来的人生之悟。所以,她总在人们投入纵情欢乐之外,深知人生的相聚和欢乐总是短暂的,感叹人生别多聚少、格外珍惜眼前欢景,更别有一种冷静而超然的生活态度。

  所以,那些生长在清寒之中的梅花,总是既能享受灿烂的春光,也能品味雪中孤独的寒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