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第5节作者:
孟斜阳 那是大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繁花似锦的阳春里,明眸如水波流转,腰肢似柳枝轻摇,十八岁的李清照终于走出了深闺,乘一顶花轿,攥着一角衣襟,轻轻跨入了赵家的府邸,走向一个年轻男子的怀抱。
十八岁的李清照终于出闺成大礼。也许,从这一刻起,这个世界对于她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她已经是那个叫赵明诚的年轻男人的娇妻。而二十一岁的赵明诚也终于圆了当年那句“词女之夫”的梦。
婚姻,对一个女人的意义,也许不亚于给了她一个全新的世界。
“当夜如黑色锦缎般
铺展开来,而
轻柔的话语从耳旁
甜甜地缠绕过来
白昼时那样淡定矜持的心
竟也慢慢地温暖起来
就是在这样一个
美丽的时刻里
渴望
你能
拥我
入怀”
(台湾*席慕蓉)
这是做女人最幸福的时刻,也是最美丽的时刻。
新婚燕尔,春宵初渡,真是令人心醉的美好时光。爱的热烈与温存,让这个叫李清照的宋朝女子的生命显得充盈而丰满,夫君赵明诚才学丰赡,温良儒雅,也许完全符合了她少女时代对未来情郎的梦想。
这个幸运极了的女人,自小被那慈爱的父亲当作掌上明珠疼爱着,长大了又被这如兄如父的夫君满怀怜爱地哄着宠着。一种深深的满足让她感到了做女人的幸福。她那女人浪漫爱美的天性如家乡济南的泉水一样放纵而恣肆地流淌。
日期:2011-03-11 17:48:33
如果我们走进宋朝东京汴梁的繁华都市里,常常会看见一些挑着卖花担子串街走巷的人。他们的一肩春色、一担花香,给繁闹的都城染得生机无限。
于是,爱美的李清照买下一枝最鲜最美的花儿来。这枝花给她带来了满心的欢悦,让周遭的空气都变得润泽而芬芳。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圆润的露珠,在新嫁的李清照眼里特别可人。
你看,这花儿还带着泪珠呢。它似乎刚哭泣过,被人从树上折下,现在到了这么个陌生地方,泪痕点点。这花上的晶莹泪珠,让她想起了自己在迎亲队伍喧闹乐声中告别老父、辞别亲人时的情形,她的眼睛又红了:这花儿可不也是一个新嫁娘嘛,和自己一样到了新家。
不过,一想到昨夜的温存和体贴,想到那个温暖的怀抱,她的心情转瞬间又好了起来。有他,她并不孤独呵。对,把这刚买的花儿让他也看看。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这位新嫁娘千回百转的女儿心思。花儿虽好,可要是那个他说这花比我还好看呢?那多没面子。于是,心有千千结的新娘就在镜子前,把花儿斜簪在鬓发上,“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前前后后看了个够。然后跑到新郎那里,摆出几个风情万种的pose,非要让他看看到底是花美,还是人更美。
也许,此举在夫君赵明诚眼里有些小儿科。这位让人早已倾慕已久的才女,还是个还需要他去哄去宠、天真未泯的小女孩儿。
然而,这位质朴宽容的夫君哪里知道,聪明如冰雪的李清照其实是要提醒他,要把她永远放在手心里轻轻呵护: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她才是最美丽的女人。要让她不受一点点伤害和委屈,哪怕是一句不中听的话。要永远把她当作手心里的宝。
结果应该是可以想到的,小精怪的诡计应该是得逞了,一定从他的嘴里听到她最想听的话,如风柔,如蜜甜。
“我漂亮吗?”“在你心里,我是不是最美的?”“你爱我吗?”“我是不是你心里最爱的人?”这是恋爱中女孩子百问不厌的话题。只要男孩子有半丝的犹豫,她心里就再也没有晴天。当然,只要男孩子永远作肯定的回答,她就会有一种可靠的温暖与安恬。她就会开心愉快地渡过每一天。
夫君也许应该如是回答:“花当然很美。”他故意顿了顿,于是李清照紧张地盯着他那张让人惊心动魄的嘴唇。
“但人更美!”
峰回路转,芳心始定。她娇笑一声,嗔道:“好呵,你真坏!”
李清照,那个心思宛转、敏感而多情的女才子,在得到夫君肯定地回答后,于是就开开心心跑到书房,写下了这首《减字木兰花》。
她要把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记下来,就象那些收集花蜜的蜜蜂,一点点收藏生活中的甘美与感动。
停笔的那一刻,也许她会感谢上苍。今后,一定要对夫君好一点。她想。
汉朝的张敞说:“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读过这写于千年前的美丽宋词,我们只有点头称是。
编辑《漱玉词》的赵万里曾指这首词“词意浅显,亦不似他作”,认为不是李清照的词作。其实,这首词清丽活泼,明白如话,正是“易安体”的当行本色。更重要的是,李清照本人的个性气质正是这样娇俏任性,活泼烂漫。
唐朝无名氏有一首《 菩萨蛮》: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
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
一面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这里的美人折花问情郎:“花强妾貌强?”那位情郎却故意说是花好看。于是美人假装生气了,把花捋碎了洒向情郎。这里的美人与檀郎当然是在打情骂俏。
李清照的词意显然是从这首词中化用而来,但却显得更雅致更含蓄。千年后的今天,从这首词里,我们读到的是新婚的欢乐与甜蜜,是儿女情长的撒娇与优容,也读到那位新娘子对自己美貌的自信与骄傲。
沉浸在新婚甜蜜中的女孩子当然是心情欢快的,所以就有了买花赏花的兴致。而将那刚摘的新鲜花朵“云鬓斜簪”,更是要让花儿来扮靓自己。而扮靓自己是因为需要人来欣赏自己、赞美自己。更重要的是,“女为悦己者容”,她要把自己的美丽献给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
刚刚初尝新婚的甜美,小女子当然更有一种“小心眼儿”:她一定要俘获情郎全部身心的爱。所以对一切能与自己争美比美的物事都隐隐怀有一种本能的嫉意,哪怕只是一朵花儿。天性自信却又好强的李清照当然不能输,不愿输。而这一切又最终出于对夫君深深的爱恋。
事实上,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十八岁的少女应当说在心理、性格等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还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但在宋朝那样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婚姻生活的突然到来使十八岁少女瞬间改变了生活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以全新的角色出现在丈夫家庭里,面对着公公、公婆和叔伯姑嫂,要担负起一个为人妻的责任。这样的角色转换过程在一个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少女心理上,往往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在这时,只有朝夕相伴的夫君是她最依恋也最依赖的人。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她会感到那朵鲜花上的露珠是“泪染均匀”,会担心“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于是“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在她与花比美的背后,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甜蜜的柔情,一种烂漫的天真,同时多少也有一丝娇怯和担心,一种渴望得到认同和赞美的期待。
我想,那位赵明诚应当是懂得欣赏这位小妻子的美,也懂得她那满含爱意的千千结、玲珑心吧。
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如兄长,所以对她宠爱有加。
所以,与那些婚姻不幸的红颜女子相比,李清照又何其幸运!
记得在《小团圆》中,张爱玲写与胡兰成热恋时,说是:“时间变得悠长,无穷无尽,是个金色的沙漠,浩浩荡荡一无所有,只有嘹亮的音乐,过去未来重门洞开,永生大概只能是这样”。
是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倾城之恋也是如此。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