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第4节作者:
孟斜阳 原本性情活泼的、快乐似神仙的少女清照,怎会有了心事?这种春愁好似由来已久,但她偏不说,在词里一个字也不告诉你。只说她的朦胧思绪,说她的清宵梦想,只说那玉炉沉香的袅袅轻烟,说自己在山枕上那萦回不去的梦境,那些凋落的江梅,初生的柳絮。最后,哪怕看着你着急了,也只跟你说那些黄昏时分的疏雨打湿了她的秋千架,让你迷迷蒙蒙,一头雾水。
她的心事就是女孩儿家的秘密,偏不告诉你。猜去吧!
其实,少女李清照对季节很敏感的。别忘了,她是位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的小才女。而她最喜欢读的那些书,一定是诗词。自古“词为艳科”,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南唐词大多是写风花雪月,而清照所处的宋朝更是盛极一时,柳永、秦观、晏殊、晏几道等等无不善写男女恋情之词。
久习诗词,岂不会绮想联翩,“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名门闺秀,倾城之貌,如花似玉,冰雪才情,天生丽质岂会自弃?
这时,一个叫赵明诚的年轻公子走进了她的生活。
年龄只比李清照大三岁的赵明诚正在朝庭太学里读书求学。而京师太学里多的是当时一流的文人墨客,也多的是官宦人家的子弟。读书累了,闲时少不了要八卦一点文人圈子里的新鲜事。那些自命风雅的文人更少不了要私下品评一番传闻韵事。而早有才名的李清照肯定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王灼《碧鸡漫志》中说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可多得”, 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矣!与李清照完全同时的朱弁《风月堂诗话》中说,李格非的女儿善属文,于诗尤工,晁补之经常向士大夫们称赞。可见在当时的文人圈子里,李格非家有位待字闺中、才貌俱佳的小才女是众所周知的。
于是,好奇心大起的赵明诚便拜读了出自才女笔下、流传一时的那些华美篇章。一读之下,免不了象少年时的我一样,心头只刻下四个字:惊才绝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于是,这位翩翩赵公子砰然心动,爱慕之心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据元代伊世珍《琅嬛记》载: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惟忆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明诚以告其父,其父为之解释道:“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
说的是赵明诚少年时曾经做过一个神奇的梦,在梦里读过一本书。等醒来时,那书上写的内容多忘记了,只记得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他将这个怪怪的梦告诉了父亲赵挺之。父亲想了想,给他解释道:这“言与司合”是个“词”字,“安上已脱”,是个“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之意。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难道上天要安排你做女词人的丈夫吗?
这则小故事有点神异色彩,所以今天的人们多不采信。其实,即使是假的,也是古人的一种娱乐八卦。谁叫李清照才华那么高、名气那么大呢,谁叫那赵明诚和李清照这一对金童玉女式的情爱那么引人注目、让人羡慕呢?这个八卦故事其实为他们的爱情增添了几分浪漫与神奇。
那么,如果知道未来会和一个锦心绣口、才貌俱佳的女词人成为夫妻,少年赵明诚会是什么感觉?
所以,我觉得更有可能的是,赵明诚对早有才名在外的李清照先起了倾慕之心,想取得老父亲同意,于是就有了上面一段故事。要知道,他父亲赵挺之是新党的中坚人物,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却出自旧党苏轼门下。北宋后期新旧党争是水火不容。如果父亲不同意的话,这赵李两人就要上演一场中国宋代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悲剧。
日期:2011-03-11 11:49:48
在那个时代,若是一般的年轻文人面对有着明星光环的少女李清照,多多少少是有点心理障碍的。这个女孩子名气太大,才情又高,家世门第也是如此显贵。谁有这个勇气去独占花魁?
而赵公子却偏生要摘下众人眼中那朵高处最美的花,可见少年赵明诚也是自视颇高,眼光不俗。
赵明诚出身于官宦富贵之家,也是书香门第。父亲是北宋朝庭著名新党人物、时任吏部侍郎的赵挺之,后来曾官至宰相。他从小就喜欢舞文弄墨,饱读诗书,尤其喜欢收藏古代的金石刻录文字,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由于这一爱好,他也交游甚广。在他十八岁时,咸阳出土了一枚古代的传国玉玺。当时朝中的“将作监”李诫亲手拓印了两本,其中就有一本送给了赵明诚。可见他在收藏界也是小有名气。
这样一位儒雅君子,是否是那位天性自由、才情卓异的少女梦中的情郎?
于是,我们想起了前面开头提到的那一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无忧无虑的少女李清照从秋千架上下来,将发酸的纤纤小手揉了揉。这时的她香汗淋漓,轻衣微透。这时,她听到了有客人进来,急忙躲避,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只穿着袜子走开了。她头上金钗也失落了,头发微乱。可是快要临进门的那一刻,她忍不住要回过头瞧瞧来人是谁,却装作是在嗅着那一边的青梅。
这个天性率真任性的女孩子怎会如此紧张、害羞和失态?可见这客人不是一般的人。否则她也不会专门写下这首词。
那么,那位来的客人可就是那位儒冠青衫、浑身弥漫着书卷气息的书生,那位眉清目秀、养尊处优的公子赵明诚?
总之,我相信,在某个机缘天定的时刻,赵明诚和李清照应是有过一面之缘。
有道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那个时刻,我们美丽的李清照才十七岁年纪,却生得“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站在人前显得亭亭玉立、明艳照人。顾盼间,“眼波才动被人猜”。
“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美人的秋波流转顿时倾倒了那位太学里的翩翩书生赵公子。
《西厢记》里说到张生遇崔莺莺那回眸一瞥后,便“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一个七尺男儿无法抵挡美女“临去秋波那一转”,真真是惊鸿一瞥,摄人心魄!
我们的赵公子只怕也同样是被电得不轻。
那么,少女李清照呢?在她眼里,这位赵公子是否打动了她的心?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无论这幽会是真是假,可以肯定的是,她对这位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意中人有着不一般的好感。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李清照不是仓央嘉措,她的爱情是人性舒展的水到渠成,是诸般因缘的殊胜圆满。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一刻,她遇到了她生命的神祗。不必猜那位幽会的男子是谁,少女的爱情在那一刻如月之静美圆满。
月亮一样美丽多情的李清照,最后是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将爱笑的你拥入怀中,谁又将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了嫁衣……
日期:2011-03-11 14:20:45
四、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我才是你最美丽的新娘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这是记忆里很久以前读到一句诗。一个女人总是愿意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留给自己最爱的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