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第2节

作者: 孟斜阳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读着这样流淌着欢乐的文字,心头就象跳起了一场摇曳生姿的华尔兹。吟罢一抬头,我仿佛眼前一个婷婷袅袅、身姿轻盈的少女正笑着从宋朝的荷塘边走来,一种忘情的欢乐在古典文字格律间轻舞飞扬。
  据说少女李清照的这些闺中词流传出去后,轰动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
  只是,我总在想,少女清照“误入藕花深处”的一刻,曾经是怎样的忙乱,是怎样的迷茫,是怎样的无助。“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多年以后回想起这一幕,她的心情也许是淡定而欣然,还有一丝对年少时光的怀念。
  然而,“误入藕花深处”的那个少女,长大后又焉知会不会误入比那溪亭更大更深广的藕花深处呢?
  误入一个变乱时代的红尘最深处,似乎注定是一个女人的悲剧宿命。

  好了,我们还是收起这些沉重的话题。
  李清照现在还年轻得象一朵待放的花蕾,青春的藕花深处荡开的是一串欢快的笑声。
  日期:2011-03-08 19:58:07
  快乐着是美丽的。
  年少时,我曾经很喜欢那种调子象阳光一样明朗清澈的诗词,喜欢那种晨露般清新而明亮的语句,喜欢那种自然朴素的风格。
  五代词人李珣的一首《南乡子》就与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有着同样明朗欢快的调子:

  乘彩舫,过莲塘,
  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
  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看吧,一群欢声笑语的年轻游女正乘坐着彩船归来,在碧绿莲塘中穿行而过。她们的歌声和笑声惊起了一对对正在酣睡的鸳鸯。红绿相映的荷塘,加上被惊飞的鸳鸯,画面可谓“活色生香”。那些游湖的少女们相互依偎、笑语盈盈,个个都显得窈窕可爱。阳光炽热起来,她们折了一叶叶圆圆的荷叶来遮蔽那耀眼的晚照,水面上支起了一把把碧绿小伞。

  词中洋溢着女孩子们无拘无束,相互嬉戏的青春情趣。最后一句“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一个自然、妩媚而颇有情趣的动作表现了少女们的美好情态,象一帧清新幽雅的人物小照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我相信,行走在南方的五代词人李珣一定深深爱上了那片土地,那些山水,那些花草,那些美丽的南方儿女。在他笔下,那些采莲少女们青春的笑声、欢乐的歌声都那么生动、清新、明亮,象朝露,象溪泉。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古老《诗经》中田野河汉间传来的那些遥远歌声。
  北宋词人晏殊也有一首意境相似的《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清明时节的一个片断。春日里,采桑女的心境也这般轻快,燕子飞、梨花落、碧苔生、黄鹂叫、柳絮轻,少女的欢笑荡漾在清明时节的天际,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明净画面与情韵。
  那些来自宋朝民间的少女们在采桑路上相逢了。她们一边玩着斗草的游戏,一边叽叽喳喳地说笑不停。“我是说呢,昨天夜里刚刚做了个好梦,肯定今天有好事发生。可巧,原来是我斗草赢了!呵呵呵呵”。
  最后的“笑从双脸生”一句如同电影里的脸部特写,以一张巧笑盈盈的脸儿收束全篇,意犹未尽,令人难忘。
  快乐着是美丽的。
  欢乐的笑声是少女们的美容师,那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天籁之声,是生命最本真的原生态。

  沾染了那些古代少女笑声的文字哪怕尘封千年,也一样在今天人们心中风生水起,活色生香。
  日期:2011-03-08 21:04:38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 梦 令》
  日期:2011-03-09 13:40:19
  二,绿肥红瘦:后花园里的明媚与忧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我宁愿相信,这首词同样是少女李清照的心情笔记。
  敏感而多情的青春期少女李清照,内心深处有着一份别样的寂寞与感伤。也许,她曾经在胭脂般红艳的海棠花下流连。那海棠花曾有“女儿棠”的美称,象极了娇慵美艳的少女。也许正是对着那海棠花,饮酒,吟诗,赏花。所以经过一夜雨疏风骤,她对那海棠花的命运委实有种忐忑不安的牵挂。问问那卷帘的丫头,却说园子里的海棠花儿还是老样子,没什么变化。李清照却无奈地一笑:知否知否,应是绿叶丰润,红花萎瘦。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

  说完,也许她还会轻轻地叹息一声:难道我的未来会象那萎落的海棠花儿一样吗?
  春天里的少女心境是明媚的,也是忧伤的。那些天边的流云,那些霎时的风,霎时的雨,那些阳光下曾经盛开的花朵却转眼间凋零。敏感、多情的心总会随着这些四季流转而悸动,随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鸟去鸟来而伤感。
  这个时候的李清照一定正是那个骚动不安的年龄,正陷入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茫和怅惘之中。她会忽而欢笑,忽而忧伤,忽而莫名地叹息,忽而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忽而又沉默不语,静若处子。
  少女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有着天生的诗人气质,较之寻常民间女子自然又多了一份玲珑心。“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曾经惊叹于她的才华。“诗情如夜鹊,三绕不得安”。诗情袭来的时刻,少女李清照就象那夜里的乌鹊,激动得不得了,内心的激情躁动不安,美妙的灵感拍打着翅膀热烈地包围着她,星光一样闪闪烁烁。让她非拿起笔洋洋洒洒写个酣畅淋漓才觉得痛快,才释然心安。

  这样一个活得率性、元气饱满的生命,这样天性奔放自由的女孩子,在她萌动的青春期里,自然会见花动心、逢雨落泪。那些时光流转的细枝末节,那些人们时常忽略的地方,总是能牵惹着少女内心的潮起潮落。就象那后花园里的雨疏风骤,海棠花的绿肥红瘦,总让一位纤弱清瘦的少女心思婉转,多情牵挂。
  谁也猜不透这个少女的心中所想,泪从何来。那卷帘的女孩子也是全然不知她在想些什么。
  也许只有上帝知道,这个女孩子长大了。她的生命通体吸收了天地日月的灵气,一种生命本真的意识在悄然萌动、觉醒。
  海棠花
  日期:2011-03-09 15:53:50
  也许正是在这个时候,她还写下了一首《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窗外,那后花园里阳光灿烂,绿影幢幢,洋溢着一派深浓春色。阁楼中的少女却慵慵地懒卷重帘,任那楼阁之中暗影沉沉。她倚楼不语,轻拨瑶琴,琴声里传递的是一份深闺里的寂寞和默默的期待。期待着什么?她自己也许都说不清楚。
  你看那缕缕轻云逸出了远岫,薄暮从四面轻轻合拢,更兼以细风吹雨,轻阴漠漠。让少女李清照敏感地察觉到:春深日暮,风雨袭来,那些树枝上雪白的梨花眼看就要凋谢了。那美好的春景就要结束了。
  于是,瑶琴声里,透露出一份风雨之下惜花怜花之情,也透露出一份少女内心的隐秘忧伤。
  这种对花开花落、时光流逝的忧伤与焦虑,也许常常在诗词中涌现。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孟浩然的感受。对风雨春夜的落红满含怜惜之情,诗里跃然而起的是一颗仁者慈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