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的权杖——中国历史上的权谋与政变》
第35节

作者: 王者觉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何进听不进去,下令征召并州牧董卓率兵进京。
  何进不知道,他这是在引狼入室。
  他也不会知道,这一道军令颁下,大汉帝国从此名存实亡。
  他当然更不会知道,马蹄得得扑向洛阳的这支铁骑从此掀起了将近四百年的乱世尘埃。
  董卓一接到命令,心里大呼一声:“天助我也!”

  他早有篡夺天下之野心,而他手下的这支西北军又是帝国最精锐的野战军。所以几年来董卓一直拥兵自重,久已不服从朝廷的节制。而今天赐良机,师出有名,天下唾手可得。董卓立刻命令军队开拔,行前还上书太后,大表忠心:“中常侍张让等人窃幸承宠,浊乱海内。臣闻扬汤止沸,莫若釜底抽薪,溃痈虽痛,胜过侵蚀体内。从前赵鞅兴晋阳之甲以清君侧,今臣则鸣钟鼓以向洛阳,恳请收捕张让等人,以清奸秽!”

  太后看了一眼,就把奏书扔到了一边。
  与此同时,危在旦夕的宦官们也加紧了银弹攻势。何进的异母弟何苗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又劝何进说:“当初咱们一起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之身凭籍宦官而得富贵。今之国家大事,殊为不易,一旦变故,覆水难收,请大哥深思,与宦官们言和吧。”
  何进听了,不免又有些犹豫。此时董卓的西北军已经到达渑池,距京师仅两百多里。何进急命大臣种邵前去诏令董卓就地驻扎,听候调遣。
  董卓悍然不奉诏,继续进兵河南。何进再次下令,命董卓退兵。种邵至董卓军中刚宣完诏令,几把刀剑就抵在了他的胸前。种邵大怒,把诏令举过头顶,厉声道:“军令如山,谁敢抗拒!?”
  董卓无言以对,只好命令军队停止前进。
  袁绍见何进的决心又动摇了,再次逼迫他道:“目前交锋之势已成,对决之形已露,将军还等什么?为何不早做决断?事久生变,难道您想做第二个窦武吗!?”

  优柔寡断的何进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授以符节和当机决断之权。然后命令洛阳的司法机关对宦官们提出指控。继而下令让董卓继续进军,并以快马驰奏太后,声称军队将进驻京师洛阳的演武场。
  何太后这下子慌了,不得不罢退所有中常侍和小黄门,命他们出宫回家,只留下几个何进的亲信。次日,大将军府邸的门前跪满了宦官。他们纷纷向何进磕头谢罪,请求从宽发落。
  袁绍大喜。阉宦全都自己送上门来了,还等什么!?
  他告诉何进:就地解决!一个不留!
  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刻,屠夫出身的大将军居然再一次心软了。他拒绝了袁绍的残忍,表现出了一个从政者最不应该有的柔软心肠。他对宦官们说:“天下议论汹汹,都认为诸君是祸患,董卓转眼就到,诸君何不早做打算、各回故乡呢?”
  袁绍大摇其头。

  没见过这么温柔的屠夫。
  也没见过这么轻敌的大将军。
  他不得不亡羊补牢,连夜发出一封又一封的密函,以大将军的名义通知各州郡逮捕所有返乡的宦官及其家属。
  中常侍张让没想到自己骄宠了一辈子,到头来要栽在一个依靠宦官往上爬的屠夫手上。
  他不甘心。

  因为他手里还有最后一张牌。
  白发苍苍的张让跪倒在自己儿媳的面前,不住地磕头,无比哀伤地说:“老臣获罪,将与新妇一道遣返故里。只是老臣念及累世蒙受皇恩,而今一旦远离宫殿,不禁情怀恋恋。惟愿最后一次入宫当值,再侍奉一次太后和陛下,然后退就沟壑,死不恨矣!”
  何太后的妹妹听完公公的一席肺腑之言,既感动又悲愤,即刻入宫向自己的母亲和姐姐哭诉。何太后就诏令所有的中常侍又进宫当值。
  (未完待续)
  日期:2007-5-20 19:58:13

  (续前)
  第五章 荆棘丛中的帝座
  ——东汉的覆灭
  五
  中平六年(189)八月二十五日,帝国正走向秋天的深处。

  黄昏,三匹快马从大将军府直奔南宫。一地落叶在马蹄的践踏下颤栗不止。
  听说常侍们又回宫当值了,何进怒不可遏,二话不说就跃上马背。心腹部将吴匡和张璋一看,不敢多问,连忙打马紧随其后。
  到了南宫门口,何进示意他们在宫外等候,独自一人走了进去。
  吴、张二人放心不下,不安地对视了一眼。可他们没办法,这是朝例。
  沉重的宫门在何进的背后缓缓阖上。

  南宫垂宇重檐,暮色森然。何进不假思索地走向太后的长乐宫,走进了自己的宿命。
  幽暗的深宫中,有两双眼睛窥视着何进。
  中常侍段珪对张让说:“先帝去世时,大将军推说有病,既不入宫参加葬礼,也不送葬,现在突然进宫,意欲何为?”
  张让的目光中有某种炙热又冰冷的东西闪过。他看了看段珪,说:“大将军是想当第二个窦武。”
  段珪皱了皱眉头,说:“我去跟着他,看他到底想干什么。”
  段珪一走,张让就把一个小黄门叫到跟前,说:“通知弟兄们,上我这来。”

  小黄门刚走到门口,张让又叫住了他。
  小黄门转过身来,听见张让说:“记住,让他们抄家伙!”
  怒火中烧的何进见到太后,迎面就是一句:“不杀诸常侍,无以谢天下!”
  弓身躲在窗外的段珪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他立刻转身离开了太后的寝殿。
  他知道,再听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太后不做任何表态。
  何进发完了火,悻然告辞而出。接近南宫宫门时,一个气喘吁吁的小黄门突然从背后赶了上来:“大将军请留步,太后有旨,请大将军到嘉德殿议事。”
  嘉德殿?莫非妹妹回心转意了,想会同天子在嘉德殿正式颁诏!?
  何进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跟着小黄门匆匆走上嘉德殿的台阶。
  这一次,嘉德殿的诡异气氛没有再出现。
  一踏进殿门,何进就知道上当了。御座上空空如也,既没有太后,也没有天子。

  何进猛然回头,几十个手执刀剑的宦官早已关上殿门,堵住了他的去路。
  一个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缓缓响起:“大将军,天下大乱,也不仅仅是我们的罪过。想当初,先帝曾经因为太后毒杀了王美人而想废掉她,我等苦苦哀求,而且每人拿出千万资财送给皇上,以此平息他的愤怒,我们这么做,还不是想托身将军的门下!?”
  何进慢慢转过身,看见张让站在巨大的楹柱之下,一半脸落在黑暗中。
  最后,他听见张让说:“而今你竟要将我们斩尽杀绝,这不是欺人太甚吗!?”
  尚书监渠穆第一个冲了上去。何进想要拔剑,可已经来不及了。
  渠穆一剑刺入了他的胸膛。

  殷红的鲜血喷在渠穆脸上。所有的宦官一拥而上……
  片刻之后,正在尚书台当值的一名尚书忽然接到天子诏书:任命前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卿许相为河南尹。如此重大的人事变动,尚书觉得太突然,就迟疑着对传诏的宦官说:“还是等大将军来了再议定此事吧。”
  “可以。” 宦官说着,一甩手就把一个东西掷给了他。
  尚书下意识地接住。
  那是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尚书顿时魂飞魄散。宦官说:“何进谋反,已经伏诛!”
  黑暗已经完全笼罩了洛阳。
  南宫外的吴匡和张璋看见宫门依旧紧闭,而大将军迟迟未出,知道大事不妙,立刻疾驰回到大将军府,与袁绍堂弟、虎贲中郎将袁术一起率兵攻打南宫宫门。
  宫内的宦官纷纷拿起武器殊死抵抗。
  袁术下令火烧青琐门。宫门倒塌,军队杀入南宫。张让和段珪等人逃进长乐宫,向太后报称大将军军队造反,已经烧毁宫门,正在攻打尚书台。然后不由分说,和黄门卫士簇拥着太后、天子和陈留王,劫持了部分官吏,从复道逃往北宫。
  复道是联接南北宫的一条两层长廊。他们从上层逃窜。尚书卢植在阁道的窗下看见了段珪和被劫持的太后,拔出剑仰面怒骂。段珪情急之下,拉过太后从窗口推了出去。卢植等人忙上前接住。太后保住了一条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