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的权杖——中国历史上的权谋与政变》
第19节

作者: 王者觉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王章事件”中,王音为王凤立了一大功,于是被擢升为御史大夫。王氏一门的权位顿时更加显赫。光禄大夫刘向知道,随着王氏的日渐显盛,最终必然会危及刘姓天下,于是不顾王章的前车之鉴,毅然再度上书成帝,痛陈王氏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的危害,建议皇帝罢黜外戚,以保全刘氏社稷。
  皇帝刘骜再度被感动了,就像他不久前曾被王章的奏书打动一样。
  可他这回吸取了教训。他召见了刘向,先是赞叹了一番刘向的忠心,最后却满怀伤感地说了一句:“你暂且不要再说了,让我想想该怎么办。”
  然而,朝朝暮暮都沉浸在温柔乡中的皇帝刘骜,面对自己费尽心机从民间搜刮来的美若天仙的赵飞燕姐妹,会去想这等令他头疼的事吗?
  刘向的耿耿忠言,在赵飞燕姐妹撩人心魂的歌舞声中,很快就凐灭不闻。
  正像刘向所担心的,在他死后十三年,就有一个王家的人果真让江山变了色,令历史改了辙。
  可这个人不是王凤。

  他叫王莽。
  (未完待续)
  日期:2007-4-19 21:53:32
  (续前)
  第三章一个书生的乌托邦
  二

  王氏一门的骄奢淫逸在其时的天下已无人可以匹敌。
  顿感寂寞的王氏兄弟便开始相互攀比,如火如荼地展开奢侈大赛。
  有一回成都侯王商偶染微恙,就向皇帝“借用”了长乐宫后的明光宫,用来避暑。又因为自家宅第中水浅塘狭,不能得乘风泛舟之乐,王商便擅自命人凿开长安城的城墙,引纳北经上林苑的沣水水流,灌注到自家园林的大池里供行船游乐。船上编织各色羽毛做顶盖,四周都围上帷帐,令执桨撑船的人吹唱越歌。
  而曲阳侯王根也不甘示弱。他看见王商借皇宫凿皇城,就索性在自家宅第里大肆营造“王氏皇宫”。皇帝刘骜有一次又扮成阔少爷出宫猎艳,看见王根府邸后不禁目瞪口呆。王府中的园林假山、亭台水榭居然完全仿造皇室规制,建得跟未央宫的白虎殿一模一样。
  正当王氏家族竞相以奢侈为尚的时候,只有一个王氏子弟默默无闻地恪守着清贫。
  当高官厚禄、肥马轻裘的王家子弟们在长安的街衢上横冲直撞、招摇过市时,他却只是一名深居陋巷的书生,正在苦读《礼经》。
  当王家的纨绔子弟们在豪门中纵情享乐、挥霍无度时,他却恭敬整敕、严肃俭朴地过着平淡的日子,上要奉养孀母寡嫂,下要抚育长兄遗下的孤子。
  他,就是王莽。

  王莽自幼丧父。其父王曼因早丧,所以既无封侯、也无官职。
  叔伯父和堂兄第们峨冠博带,高居庙堂,在帝国的权力巅峰上呼风唤雨。而一袭素白衣袂的书生王莽,茕然独立在他们的身后,显得面目模糊。
  此刻,人们还看不到这个穷亲戚。历史还也看不到这个无名青年。
  在历史的宏大叙事面前,此刻的王莽只是一段可有可无的细节。
  然而,这是段不甘平庸的细节,它只是蛰伏在历史的褶皱处韬光养晦而已。
  它在静静等待,有朝一日,它必将把自己铺衍为不能被人随手翻过去的一页华文典章。
  机会终于来了。
  大将军王凤病重。王莽一看,这经书也读得差不多了,该轮到自己上场了。
  于是,病榻上的大伯父在最后的日子里便受到了这位孝顺侄子的悉心照料。王莽日夜守护着他,亲自先尝药石,弄得蓬头垢面,好几个月都不解衣带,克尽了卑幼之礼。

  王莽的无微不至深深打动了王凤。弥留之际,王凤特意叮嘱太后和皇帝,任命王莽为黄门郎,不久又升迁为射声校尉。
  王莽终于崭露头角了。
  没有人发现,汉朝宗庙的墙基正在悄然松动,一道罅隙正无声地开裂。
  当上朝廷命官的王莽并未像他那些堂兄弟一样因富贵而放纵,而是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在朝野众人的眼中,一个有为青年的面目开始逐渐清晰。
  叔父王商看在眼里,很是欣赏,便上书请求分出自己的封邑来改封给王莽。许多朝臣也时常在皇帝面前对他赞不绝口。如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陈汤等人,皆是当时的名流显贵。太后也总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爱惜之意。

  皇帝刘骜发现朝堂内外都对他好评如潮,便越发器重他。成帝永始元年,王莽被册封为新都侯,升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短短数年之间,身为一介书生的王莽忽然间平步青云,官运亨通,成为身据要津的朝廷重臣。
  一颗众人瞩目的政治新星正发出耀眼的光芒,在汉帝国的天空中冉冉上升。
  没有人知道它将变成太阳。
  时来运转的王莽没有得意忘形。
  因为他志在天下。
  他的官越大,他就越礼贤下士;他的爵位愈显,他就表现得比贫寒时更加谦恭。而且他还仗义疏财,把朝廷赏赐给他的车马衣裘全都拿出来救济门客,致使家无余财。同时收容赡养了许多名士,广泛交结朝中的将相公卿……经过如此一番苦心经营之后,上至满朝文武,下至布衣百姓,人人争说王莽。曾经显赫一时的叔父们,相形之下无不黯然失色。

  王莽在自己的清名与节操上做足了功夫,不允许出现丝毫瑕疵。有一次他买了个侍婢,被堂兄弟们知道了,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成为他名誉上的一个污点,便对人说:“我知道后将军朱子元没有儿子,又听说从相学上看这个女子颇能传宗接代,就特意买了她。”
  当天,王莽就专程把这个女子送到了后将军朱子元的府上。
  班固在《后汉书》中就此事评价王莽是“匿情求名”,可谓确当。其实,以王莽当时的身份,买个把婢女又有什么大不了呢?就算全天下人都知道了,我想除了他自己神经过敏之外,也没有谁会为了这等芝麻小事非议他。
  可王莽却很在乎。足见“贪慕虚名”这个毛病,其时已经深入他的骨髓。
  一个人贪慕虚名,还可以被善意地理解为洁身自好。

  可一个皇帝要是贪慕虚名,并且为了虚名而不惜一切代价,那就是一种灾难了。
  王莽篡汉后所施行的一系列变法之所以最终搞垮了整个帝国,其病根之一,正是这个“虚名”。
  王凤死后,他的堂弟王音继任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在职七年卒,继以成都侯王商任大司马卫将军。王商在职三年卒,继以曲阳侯王根任大司马骠骑将军。
  从王凤到王根,连续四任大司马,汉朝的政权一直牢牢把持在王氏手中。已经入朝十年的王莽掐着指头算,估计这把交椅就快轮到自己坐了。
  王根任大司马仅三年,便因久病而屡屡请辞。
  踌躇满志的王莽立刻站了起来。他分明听见汉朝宗庙紧闭的门扉轰然倒塌的声音。

  他感到自己只差一步就可以迈进去了。
  但他面前却横亘着一个身影。
  那是另一个异姓外戚,太后的外甥——淳于长。
  这淳于长也非等闲之辈。他位列九卿,且深得成帝宠信,又与一帮诸侯、州牧、郡守结为朋党,在朝堂内外建立了庞大的势力。王根一旦退休,由他继任大司马的可能性最大。
  面对这个强劲的对手,王莽决定先发制人。他使出当年“鲤鱼跳龙门”的那招,又跑去侍奉病中的王根。以王莽现在的身份,犹然如此谨守晚辈之孝道,当然更令这个叔父感动不已。服侍在病榻旁的王莽瞅准时机,就对王根说:“将军久病不愈,有人心里可高兴着呢。”
  “谁?”
  “淳于长。”

  “他高兴什么?”
  “他自以为当会取代将军辅政,现在就在提前给人封官了。”
  “他怎么说?”
  “他在后宫的那些贵人们面前夸海口,说哪一个可以当什么官,什么人能主管什么事等等,俨然自己就是大司马。还有,他长期与被废的许皇后的姐姐私通,且屡次接受许后的贿赂,诸如钱财、车马、衣服、器具等,前后总值已达一千多万。他还向许后承诺,要请求皇上再任命她为婕妤,甚至说要立她为左皇后……”
  “够了。”王根勃然大怒,“果真如此,你为何不早说?”
  俯首低眉的王莽抬眼瞟了一眼怒不可遏的王根,心中闪过一丝笑意。他说:“因为不知道将军心里头的意思,所以在下不敢说出来。”

  “立刻禀报太后。”王根说。
  等的就是这一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