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野狐禅——有些八卦的中国微历史》
第32节作者:
楚尚书 王献之在兰亭雅集上做不出诗来,被罚喝酒。晋永和九年的兰亭雅集,有个重要项目是“曲水流觞”。酒杯顺着溪水流动,在谁面前停下,谁就要作诗,有十六人作不出诗,各自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清代有人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新安公主看上了王献之,逼他离婚娶自己。王献之的妻子是表姐郗道茂,而新安公主司马道福暗恋王献之很久了,她与桓温之子桓济离婚后,要求老爸晋简文帝把她嫁给王献之。简文帝下旨让王献之休掉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王献之为拒婚用艾草烧伤自己双脚,但是这样也无济于事,只能忍痛休了郗道茂。
王献之比王徽之更有名士范儿。有一回,兄弟俩坐在一间屋子里,忽然着火了,王徽之急忙往外跑,连鞋子都不要了,而王献之却神态自若,叫来下人,扶着走了出去。一次,王献之和哥哥王徽之、王操之拜访谢安,离开后,有人问他们的高下,谢安说:“小的好。”又问为何,谢安答:“因为他话说得最少。”
日期:2011-12-19 00:42:47
王徽之雪夜访戴逵,兴起而去兴尽而归。王徽之隐居在山阴,一天晚上下大雪,他醒来打开窗户,让仆人上酒,四望皎然,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他忽然想到好友戴逵,就连夜乘船前往,经过一夜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是乘兴而至,兴尽而返,何必一定要见戴逵呢?”
淡定的王献之吓跑一群小偷。一天夜晚,王献之因为工作到深夜,就睡在书房,恰好那天晚上有几个小偷潜入书房,大肆偷东西。王献之醒来发现,也没说话,当小偷们偷到一块旧毡子时,王献之说:“你们把值钱的东西拿走,这个青毡子是我家祖传之物,需要留下。”小偷们发现主人突然说话,都被吓跑了。
王献之所作的《桃叶歌》是南朝的流行歌曲。王献之有爱妾桃叶,桃叶往来于秦淮两岸时,王献之放心不下,常常都亲自在渡口迎送,并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这首歌在乐府民歌中是吴声流行金曲,一直到南朝陈时还经久不衰,至今保存在日本的明清乐中。
王献之的女儿王神爱嫁给了痴呆儿司马德宗。王神爱是王献之和新安公主的女儿,她工于书法,可惜婚姻很不幸。她十三岁时嫁给了当时十五岁的皇太子司马德宗,这司马德宗是有名的痴呆儿。晋隆安元年,司马德宗继位,为晋安帝,王神爱被立为皇后。王皇后经历了宫廷政变,没多久就去世了,年仅二十九岁。
日期:2011-12-19 03:13:21
赫连勃勃是一位匈奴族的美男。他原名刘勃勃,老爸刘卫辰曾被前秦皇帝苻坚任为西单于。《晋书》说他“性辩慧,美风仪”,“姚兴睹之而醉心,宋祖闻之而动色”(姚兴为后秦皇帝,宋祖为刘裕)。其后,他杀掉岳父没弈干,吞并其部众,改姓赫连,意为“家族显赫,与天相连”,建立夏国,自称大夏天王。
赫连勃勃的建国两大战略——游击战与持久战。他的部下建议取关中作为根据地,他说:“如我固一城一地得失,彼必并力攻我,众非其敌,亡可待也。不如急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后,救后则击前,使敌疲于奔命,而我却游食知若!不出十年,岭北尽为我所有!且秦王兴世子泓喑弱,待兴死后,我必取长安!”
赫连勃勃有名刀“大夏龙雀”。他称帝后,派叱干阿利监造各类兵器。叱干阿利验收时,弓箭射甲不入,就杀掉制弓人;射进去了,就杀掉铠匠。又让工匠锻造百炼刚刀,装饰龙雀大环,名为“大夏龙雀”,刀背有铭文:“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
赫连勃勃在大草原上建造了一座城。他看上了一片大草原,就征发数十万民工,任命叱干阿利为监工大臣,用六年时间筑起一座城,命名为“统万城”,为夏国首都。筑城用的泥土全用米汤和羊血煮合而成,工程验收时,派人拿铁锥钻城墙,凡是铁锥深入城墙一寸者,就杀死筑城工匠,把尸体垒到城墙里重新筑造。
赫连勃勃玩过行为艺术,制造了一座冰骷髅台。赫连勃勃强行要求后凉和亲,被后凉国王秃发傉檀拒绝,他率军袭击后凉,杀伤一万多人,掳走二万多人,牛羊数十万头。秃发傉檀率军复仇,被赫连勃勃击败,被杀伤一万多人。赫连勃勃下令把敌人脑袋砍下来,堆积在一起,浇水成冰,做成了一座冰骷髅台。
天使的外表,魔鬼的内心——赫连勃勃。他高大英俊,但残忍嗜杀,杀人也没有理由。他称帝后经常带着弓箭站在城楼上,看谁不顺眼就射谁。他的大臣们上朝如上刑场,乱看的挖眼睛,乱笑的割嘴唇,有进谏的割掉舌头。赫连勃勃是最具有狼图腾精神的君主,他机警、奸诈、凶残、狡黠、嗜血,称霸草原之上。
拜他都会没命,赫连勃勃的杀人逻辑。赫连勃勃征召隐士韦祖思,韦隐士知道他残暴,就诚惶诚恐地下拜,赫连勃勃大怒说:“我把你当国士,为什么你不把我当同类!你以前不拜姚兴,为什么要拜我?我现在没死,你就不把我当帝王,等我死后,你摇弄笔杆子,把我置于何地!”立即下令杀掉这位大知识分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