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回眸王安石》
第35节

作者: 独孤慕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2-12 20:18:45

  第九章:庆历新政23
  行文至此,有必要提及范仲淹的知人善任。在陕西边境数年,他发现提拔了大将种世衡、狄青,理学名家张载。
  在赵宋立国之初,最高统治者就有意引导,历经数十年的潜移默化,于北宋中期的仁宗一朝,文官政治制度得以确立。文官掌握了话语权,引领了舆论导向,朝野之上形成了崇文的风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万般中就包括了武将。自从社会有了根深蒂固的歧视、轻贱武夫风气之后,武夫们也变的不自信起来。宋廷武将整体素质出现了大滑坡,一大批怯懦无能、见识平庸的武夫充斥军营行阵。偶有异于常人者,也会落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结果。两宋最著名事例无过于仁宗朝对名将狄青、王德用、种世衡等三人不遗余力的无端猜忌和压制。

  狄青最初只是普通禁军一兵。在对西夏作战之时,因为作战勇敢,总是披散着长发,戴了一个青铜面具冲杀在前,西夏军兵当者立毙。狄青这种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如探囊取物的绝世武功,让西夏人吃尽了苦头,同时也引起了经略司判官尹洙的注意。
  一次,尹洙不惜自降身份主动去和狄青闲聊起来。一接触说话,才知道狄青并不是他心中认为的只是一个‘杀人机器’,而是一个很有见地的人。尹洙就把狄青推荐给了范仲淹,范仲淹拔冗亲自召见了狄青。了解之后,也觉得狄青是个可造就之材。宋夏纷争不已,正是国家用人之际,范仲淹对狄青寄予厚望。于是赠他《左氏春秋》反复叮嘱:若身为将领,不知古今之事,只是一介匹夫而已。
  得到三军总帅的慰勉,狄青从此在鞍马劳顿之余,手不释卷、阅读了大量的史籍、兵书。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自从听了范仲淹的指点、开始读书之后,狄青无异是脱胎换骨,很快就声名雀起。
  宋廷在与西夏争锋中数尝败绩,痛感于军事的怯懦,赵官家急需在军中树立一个榜样。正在这个时候,狄青的名气越传越远,最后竟然传到了最高当局、英明神武的宋仁宗耳朵中。赵官家对这位昔日的禁军一兵产生了浓厚兴趣,很想一睹这个传奇人物的绝世风采。索性亲自下诏要狄青入京,此举,一国之尊降旨一个禁军士兵,让那些说宋人崇文不尚武的人大跌眼镜。
  仁宗本想在天下臣民面前秀一下自己爱才不拘一格之心的,哪知道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脚步。狄青接到诏书,正要入京面圣,参加巡回讲演之际,李元昊又发起了新一轮的军事进攻。抗击侵略者的事情重过入京面圣,狄青只好暂缓起程,投身于抗战之中。等的心焦难耐的宋官家,闻讯失望之余,更增加了心底的渴慕之情。专门派出宫廷画师前往陕西境上,将狄青的模样绘制成图带回汴梁以慰圣怀。

  在武夫不受待见的北宋,狄青的际遇可以说是一种偶然。然而细思之下,就可以明白狄青的偶然也有着他的必然性。狄青能从一个禁军小卒最终脱颖而出,成长为一个朝野注目、名闻中外,举足轻重的将领与当时北宋内外时政息息相关。在与西夏李元昊的对决当中,宋廷损兵折将、颜面尽失,急需树立一面旗帜提振人心、鼓舞士气。狄青不但得到名臣范仲淹的赏识,更得到了赵官家的垂青。无形中狄青身价倍增,人们迫切想要揭开这位传奇英雄的神秘青铜面具。国家需要这样的将领与西夏争雄沙场,冲锋陷阵。

  狄青在北宋政界成为黑马,冉冉上升的军界新星,缘自时代呼唤英雄的需要。而当战事趋于缓和,国外国内再无战事,狄青的好日子也很快走到了尽头。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歌词,完全可以说的清狄青的心曲——不要留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在崇文抑武的两宋,武夫的最终结局不外乎有两种:一、郁郁而终,二、身首异处。与岳飞的惨烈而死相比,狄青还算幸运,至少他得了善终!
  庆历四年六月,因为水洛城事件的原因,知渭州尹洙被调离,仁宗皇帝决意任狄青知渭州,接替尹洙,此举立刻在朝堂之上引发了一场强震。朝臣纷纷上表反对,这一次,无论是改革派、还是反对派,就仁宗皇帝的任命一事意见竟然出乎意料的统一,一致强烈反对,尤其是谏官余靖接二连三的上书,他认为渭州乃是国家西北重镇,从前范仲淹都不能专任其政。如今却要让狄青一介武夫主持当地军政事务,实在是难以让人接受。多年来宋祖宗家法的浸淫之下,士大夫、文臣心中早已对武夫不得专任地方一事形成了共识。

  宋仁宗的草率行事,引来朝中一片反对之声,已经是一种条件反射。为了让仁宗改变初衷,余靖特意提醒官家,本朝武将整体素质低下,所以才派文臣加以镇抚。武夫只有做二把手的份,想要把这个副字变成正职,微臣不敢奉旨!
  史载,余靖此人不修边幅,长期不洗澡、不沐发,衣服也不换洗。如此,日子一久,身子难免会有些异味。好在赵宋一朝并没有如蒋公中正那样提倡新生活运动,也就无人对余靖的不讲个人卫生而说三道四了。更何况余靖乃是谏官,他不去吹毛求疵别人就已经是烧高香了,朝臣哪里会自寻没趣地对他横挑鼻子坚挑眼?这样一个有味道的贤臣在仁宗面前侃侃而谈,只是这口臭、腋臭就会将官家熏倒。史料中未曾载得仁宗有重口味的嗜好,也没有罹患鼻炎,余靖的慷慨陈词对于宋仁宗来讲,无异是种痛苦的折磨。

  另据史料记载,余靖因为谏阻重修开宝塔一事,宋仁宗退朝回到后宫,对左右诉苦道:被一汗臭汉熏杀,喷唾在吾面上!估计因为谏阻狄青出任知渭州一事,余靖的口水也没少飞溅在官家的脸上。再加上其他官员的拼命反对,宋仁宗只有收回成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