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春秋,一曲春秋时代的血与火之歌》
第57节

作者: 楚西鹄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2-07 11:13:36

  六、窘迫的国君
  宁速和石祈子打听到北狄从卫国撤兵的确切消息后,就告别宋军,回到满目疮痍的卫国。国不可一日无君。宁速和石祈子与遗民一起,在漕邑共同拥立公子申为君,也就是卫戴公。
  在当时在场的所有人看来,卫戴公的即位典礼极其寒酸。很多年以后,他们只要一想起很多年前那个冷得让人手脚麻木的冬日,都会不胜唏嘘。宁速和石祈子费尽心力从共邑和滕邑聚集的五千人的脸上全都挂着失去一切的绝望神情;仓促修建的房舍宫殿在寒风中显得既萧索又可怜;坐在新制的又高又大却无比悲凉的椅子上的国王眼神朦胧脸色蜡黄,一副垂死的样子,寒冷把人们冻得瑟瑟发抖,想着法子用不引人注意的诸如搓手等小动作取暖,可是他却无动于衷。

  艰苦的逃亡生涯把本就疾病缠身的卫戴公的身心彻底摧毁了。他没能捱过那个多灾多难的冬天,没能享受到温暖得让人浑身酥麻的春光,就在无边无际的苦难中去世了。
  宁速留下石祈子稳定民心,自己则去东边的齐国迎接公子毁回国为君。
  公子毁是公子硕和宣姜的儿子。他长着一副柔和的相当有亲和力的面孔,出于对卫国未来的担忧,他的目光中常常流露出忧伤。实际上他有着坚韧的信念和原则,尽管预感到卫国会毁在哥哥卫懿公手里,可是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君臣大义使他从未有想过篡位。在他看来,不管多么理直气壮,篡位就是不可原谅的重大罪过。
  公子毁受不了卫懿公的荒谬生活。在好几年前,他就离开了卫国,去了母亲的娘家齐国。
  齐桓公稳妥的安顿了他,并给他嫁了一个同一宗族的女人。
  公子毁在齐国的生活简单、平静、波澜不惊。他甚至以为自己会无声无息的老死在齐国。
  宁速的到来使公子毁伤心欲绝。尽管怜悯、同情和悲伤像滔天的洪水一样把公子毁的心冲击成了数不清的碎片,可是他的心很快又被一种更强大更坚韧的精神力量黏合了起来。他深深感到,他对卫国的苦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对卫国产生了一种神圣的永恒的责任感。
  公子毁和宁速一起去向齐桓公求援。
  宁速满脸的历尽苦难的神情、公子毁满脸的悲戚和忧伤和宁速那不忍回忆又不得不回忆的痛苦表情使齐桓公耸然动容。
  齐桓公派公子无亏送公子毁回国即位,并送给公子毁一套祭祀用的基本物资。

  公子毁回国即位,也就是卫文公。他在年轻内侍的指引下找到了弘演的尸体和卫懿公的肝。之后,他为卫懿公和卫戴公举行了丧礼。丧礼简陋而庄肃,悲戚的氛围中隐隐透着顽固的新生的希望。
  在重建卫国的不同寻常的艰难时期,卫文公表现出了罕见的任劳任怨的受苦精神和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尽管吃穿用度还不如普通百姓 他却仿佛有永远也消耗不完的精力。他真诚接待前来吊唁的各国使者。各国使者都被他那简朴的装束和忍受苦难的伟大精神所打动。他这种承载苦难的精神也感动了公子无亏留下的帮忙戍守漕邑的三千士兵。在没有本国将领的监督下,他们在异国他乡表现出了少见的忠于职守的精神。他们这种霸主气质的军队素质得到了卫国人的尊敬和爱戴。

日期:2011-12-07 11:14:56

  七、筑城
  公子无亏回国后,把卫国的境况向齐桓公作了如实汇报。
  其中,弘演自我牺牲这件事为卫懿公在齐桓公心里赢得了一丝威望。他从中看到了中原文明的令人肃然起敬的表象,也从中看到了卫国的民众凝聚力。他决定为卫国做些有长远意义的事。
  “帮他们修建一座城市吧。”管仲建议说,“无论对卫国还是对帮忙戍守的齐国士兵来说,这都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
  这是一个以巧取功的好主意毫不费神,只需要消耗士兵的体力。
  就在齐桓公打算召集诸侯一起去卫国完成这件意义重大的劳役的时候,邢国派来了紧急求救的使者。

  事实上,北狄从卫国国土上消失之后,邢国的噩梦就随之而来。
  不过,邢国没有像民怨冲天的卫国一样放弃国都逃亡。他们一面抵死抗敌,一面遣使往齐国求救。
  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决定先救援邢国,在解除了邢国的生死攸关的危机之后,再心无所虑的为卫国筑城。
  邢国使者把齐国出兵的好消息带回了邢国。实际上,齐桓公根本就未有打算立即出兵,他要让邢国和北狄相互损耗,然后再出兵救援,这样的话,取胜的可能性会大得多。但是,邢国人却不知道齐桓公的鬼谋,他们听说齐国即将出兵,十分高兴,士气顿时像空气干燥的秋季枯落的草原上迅速燎原的野火似的腾腾高涨。
  草原狼似的北狄感觉自己的进攻有种如鲠在喉般的难受。邢国人的毫不畏死的变态防御激起了北狄人血液中好斗的成分。他们狂呼乱叫的从城池的各个方向发动猛烈的进攻。
  实际上这是齐桓公设的局。一句出兵的承诺,他把希望带给了邢国人,然后又迟迟不去兑现,让邢国人用尽最后的困兽般的力量消耗北狄的精力和意志。然后以等待鲁国军队——尽管齐桓公给鲁国传了出兵的檄书,可是鲁国根本不可能出兵。失却了耐心的公子庆父的篡位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年幼的鲁闵公整日被恐惧折磨得战战兢兢,精神濒临崩溃——集齐为借口,把军队驻扎在聂北。
  收到檄书的宋国和曹国也相继赶到聂北。可是齐桓公还是没有下令进军。他在等待邢国耗尽最后一丝力量。他只想面对一个浑身疲惫不堪的北狄军队,然后一举摆平他们。他的士兵在等待中已经使旅途中消耗的体力得到了恢复,而且积聚了极具毁灭性的力量。这又是一件唾手可得的千秋万世的功劳。
  齐桓公在聂北等了两个月。他等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计划出现了漏洞(这个漏洞恰恰又是大家心中一直暗暗企盼的)。他没有把北狄热衷于逃跑的这个民族特征考虑进去。当北狄感到实力悬殊,取胜毫无希望的时候,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撤退。他们那一套突袭击、埋伏后以小股军队诱使敌人放松警惕、血腥的杀戮和劫掠以及及时撤退以保存实力的作战方式全是狼群捕猎的经验。这是他们世世代代在草原上和狼群的生生不息的斗争时从它们身上汲取的经验和智慧。事实上,他们就是人形化的狼。

  齐桓公的权术确实耗尽了邢国人的最后一丝力量。他们防线崩溃后,全逃到聂北来了。可是北狄却无心恋战。他们打垮了邢国之后,并没有像齐桓公预想的那样,来和齐军抗衡。成果丰硕的抢劫已经使瞍瞒和他的军队的贪欲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他们放火烧掉了邢国土地上带不走的一切,然后飞快的撤回了北方,把本不属于他们的一片荒凉的土地抛在身后。
  北狄把一片废墟留给了齐桓公和他的盟军。
  在聂北等待的时候,盟军在严阵以待的紧张氛围中感到他们即将面对一场具体可见的严酷战争。尤其衣衫褴褛浑身是伤神情绝望的邢国人大量逃到聂北的时候,他们更是相信自己嗅到了迫在眉睫的战争的那令人窒息的血腥味。可是现在,战争在突然间杳然而逝,就像头顶的那团来势汹汹的乌云在一霎那间消失,线条流畅的阳光又重新从蓝幽幽的天空洒了下来,让人有一种虚惊一场过后浑身轻快的感觉。

  盟军不再有战争的烦恼。他们的任务改变了。在齐桓公的指挥下,盟军为邢国在夷仪修筑了一座新的城市。
  然后,他们又移师到卫国,为卫国在楚丘修筑了一座新的城市。
  盟军士兵干这一切的时候,尽管条件艰苦,有着连续劳作的疲惫,可是他们的心情十分轻松。无论是筑版还是运土,他们都在异地他乡干得兴头十足,不知疲倦。
  对齐桓公来说,尽管没有和北狄交手,并击败他们,可是为卫国和邢国修建了两座国都已经为他在周王朝和诸侯间赢得了巨大声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