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说谋士》
第8节

作者: 前世花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 (今江苏苏州)。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
  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一支乐队(知道周瑜喜欢音乐,但不支持他成为音乐人),并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比。

  孙策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瑜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使我能成就大事。给他多少赏赐都不能回报他给我的支持。
  孙策、周瑜时年二十四岁,但他们的感情已超过十年,吴郡人称孙策为孙郎、周瑜为周郎。
  二十四岁的时候,诸葛司马,无业在家。邓艾务农,皇叔刘备已是安喜县公丨安丨局长。
  少年英俊,人生得意,好不令人羡慕。
  日期:2010-10-07 17:32:14
  征战江东
  因为周瑜在庐江一带很有威望,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不久,孙策欲取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 (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随军征讨。
  这场战役。两人都有额外的收获。
  当时周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个女儿,都是国色天姿。兄弟两人一人一个,孙策娶大乔,周瑜娶小乔。(桥、乔二姓不分)

  孙策还得意地周瑜说:“桥公之女,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为夫婿,也足可庆幸了。”
  庆幸是短暂的,不幸是长久的。两年后,大乔就做了寡妇。小乔好一点,和周瑜也只做了12年的夫妻。周瑜死的时候,小乔也才三十岁左右,后为周瑜守寡十多年。
  他们接着进攻寻阳,败刘勋,然后讨江夏,又回兵平定预章 (今江西南昌)、庐陵 (今江西吉安)。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享年26岁。临终前他把军国大事托付弟弟孙权。他告诉孙权,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
  说到这里,他看自己的“发小”、战友加兄弟周瑜不在身边,含恨而死。
  此时,东吴已有了会稽、吴、丹阳、豫章、庐陵、庐江六郡,即所谓的江东六郡。其中,只有征取吴郡、会稽郡时周瑜未参与,但也有他的功劳,因为要不是他协助孙策渡江,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会稽就不可能为孙策所得。

  周瑜从外地带兵回来奔丧,痛哭不已。伯符啊,你才二十六岁,就赤手空拳打下一片江山。试问天下豪杰,有几人能与你相比。二十六岁,人生画卷刚刚展开,远大前程刚刚起步。再用二十年,谁知道你还会做出怎样惊天动地的伟业。
  我周瑜自命不凡,天下有谁放在我眼里。可是,我就服兄长你!和你血战沙场,攻城略地,是我人生的乐趣和意义。没有你,我周瑜一生的阳光就会缺少一半。你只比我大一个多月,却像亲哥哥一样关怀我,支持我。我周瑜惟一能做的,就是拼了自己的性命,将东吴的大旗插上每一座城楼。
  经历丧失兄弟的痛苦,周瑜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当时孙权不到二十岁,职位上也只是讨虏将军。因此,手下诸将及宾客对他礼仪并不全备,还有人想造反。但周瑜对孙权敬慎服事,以君臣之礼来对待他。
  孙权当面嘱咐周瑜,希望他担当建设国家的重任。
  周瑜说,我的才能还不够,恐怕有负重托。但有一人远胜于我,他一定能够成为吴国的栋梁。

  孙权问这位高手是谁。
  周瑜当居巢长的时候,曾给鲁肃借过粮。当时,鲁肃很大方,将粮食的一半借给了鲁肃。周瑜发现了鲁肃的才能,因此大力向孙权推荐,这样鲁肃成为东吴的重臣。
  日期:2010-10-07 22:28:48
  人质事件。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志得意满。在建安七年 (202),他下书责令孙权把儿子送到自己这里来做人质。
  孙权当时也就20岁。如果说有儿子的话,最大也就4、5岁吧。把这么小的孩子送给曹操,别说孙权,你也不愿意。

  可是曹操也不是好惹的,你不答应,他就揍你。
  孙权没有主意,于是召集群臣会商。臣下众说纷纭,没有结论。其中,张昭等一些人同意这件事,反正不是他自己的儿子。
  眼看天也晚了,孙权宣布散会。下了班,他只带周瑜一人到母亲面前议定此事。
  周瑜立场坚定,坚决反对。他给孙权分析说:
  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之侧时,地方不够百里。他的后辈在郢都建立根基,扩张疆土,直到南海。子孙代代相传九百多年。

  现在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我们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
  如果人质一到曹操手下,我们就不得不处处受曹操挟持。到那时,您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几个仆从、几辆车、几匹马罢了,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
  因此,我们不能送人质。
  为今之计,我们应静观曹操的动向和变化。如果曹操能遵行道义,整饬天下,那时我们再归附也不晚(看来周瑜也有过降曹的想法)。
  如果曹操骄纵,图谋生乱,那么他就是玩火自焚。到那时候,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周瑜这番话,孙权高兴了,儿子名正言顺地保住了。
  孙权的母亲也非常赞同,孙子保住了。她对孙权说:“公瑾的话很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一个月,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你也应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
  周瑜也很高兴,毕竟,人质也是周瑜的侄子嘛。
  通过这件事情,周瑜与孙权的关系又前进了一大步。
  日期:2010-10-08 09:09:19
  孙权共有7个儿子,长子和次子因病早亡,一个被他赐死,还有三个被孙氏子侄杀死和逼死(七子孙亮为第二任吴皇帝,被孙休毒死),六子孙休为第三任皇帝,早逝。

  早知道是这下场,送曹操一个也不为过。
  日期:2010-10-08 09:55:28
  谢谢大家的鼓励。
  故事参考了不少资料,有真也有不实之处。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劝主抗曹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计划讨伐江夏,张昭以正在丧期为由反对。恰好黄祖将甘宁来降,周瑜与他共同劝说孙权出兵。孙权于是任命周瑜为前部大督都,打败了盘踞在那里的黄祖。这是东吴先据荆襄,再图天下的战略行动之一。
  曹操惟恐孙权占了先手,在同年九月,大举挥师南下。
  妈呀,太可怕了,我先死吧。刘表于是提前病死。
  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众南逃。
  曹操顺利占领荆州,收降刘琮的八万人马,加上原有的十几万大军,实力陡增。还从来没有这么顺利过,曹操扬言要顺流而下,席卷江东。
  局势万分危机,东吴的谋臣将士十分惊恐。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迎曹”,只有鲁肃反对,他建议孙权把周瑜从外地召回。

  周瑜归来之后,痛斥张昭等投降派。他说,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他表面强大,实则并不堪战。
  一则,曹操北方未安,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二则,从天时来讲,现在正值盛寒,马无藁草,于战不利。三则从地利来讲,曹操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四则从战术来讲,曹军下了战马,登上舟船,与我们作战,是舍长取短的作法。
  在这四个方面,曹操犯了兵家大忌。
  再看我们,将军您以神武雄才(不忘拍马屁),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正在此时。
  现在曹操亲自前来送死,我们又怎么能够投降呢?
  将军您只要给我周某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我就能为将军打败曹操。
  周瑜不是“愤青”,他不愧为军事家,打败曹操靠得不是意气,是分析,是智慧。

  二十六岁的孙权被周瑜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打动,顿时热血沸腾。他对周瑜说,这是上天将你送到我身边。你说得对,就听你的。
  表面上,孙权同意了与曹操作战的决定,但能不能打胜?怎么打?孙权心里还是没有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