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第52节

作者: 三国才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1-15 20:07:19

  第九章 行动,关键是行动
  (1)
  2月27号,董卓决定,正式迁都长安!
  为了彻底贯彻迁都政策,打碎人们最后一丝侥幸心理,同时,也为了抵御关东联军,董卓下令,实行空前绝后的移民搬迁政策,所谓的空前绝后政策,并不是派着一窝蜂警察、城管队员开着推土机、挖掘机来推倒你的屋子,而是直接放春天的一把火——烧掉!
  在这方面董卓老贼是很具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
  皇宫,烧掉!

  庙宇,烧掉!
  三公府,烧掉!
  民居,烧掉!
  洛阳城,烧掉!
  方圆两百里的地方,烧掉!
  通通烧掉,片甲不留!

  不管你是朝廷官员,还是黎民百姓,甚至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待遇,数百万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一下都沦落为无家可归的人!
  什么都没有了,只好移民。
  不过,洛阳西去长安有700里地,翻山越岭,路途险恶,你就是死在半道上,也很正常。即使你克服艰难险阻到达长安,那也不是你心目中的圣地,你到异地当个叫花子或者倒闭街头都是大概率的事情,那里可没有救助站。
  如此移民,活像是发配。
  还不如不去。但你既不能不搬,也不能随意搬迁,哪儿风水好就往哪儿搬,因为政府(董卓)有规划的,只能去长安!

  不去?好说,刀枪时候伺候!
  什么人都得搬,但有一类人似乎例外,他们既不是有身份的朝廷官员,也不是穷得叮当响的黎民百姓,而是京师里的有钱人。董卓这人的仇富情结不是严重而是非常非常严重,甚至到了变态的严重,前一次搞搜牢运动,抄人家的家,抢人家的女人,这次临走,董卓也不让人家搬迁移民,直接下令把这些有钱人集中在一起,随便安上一个罪名,统统杀掉!他们的财产,一律没收,收条也不用打!要说董卓和有钱人有仇也不对,他是看人家的钱眼红啊。但如此捞钱洗钱,真让后来的历代军阀相形见绌。

  洛阳,竟然成为有钱人的地狱,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早知如此,辛辛苦苦攒钱图的是啥?
  有钱是罪过啊?
  到了三月初五,朝廷几经辗转,终于搬到长安,朝廷大小事务就由司徒王允负责操办。
  而董卓自己,留在洛阳,一心一意对付关东联军。
  皇帝搬了,文武百官也搬了,连普通老百姓都搬了,董卓这才想起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没搬——老冤家袁隗。
  不是他想当钉子户,而是他根本搬不了。
  董卓不让。

  要知道,他可是当朝参录尚书事的太傅,内阁首辅(名义上的)。但董卓当上相国后,他这个内阁首辅就被彻底架空,徒有虚名,尤其是在袁绍起兵后,他更成了人家砧板上的肉,既不能搬,又不能走(受董卓严密监视),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其实袁隗是比较冤枉的,袁绍是我侄子,他不与你合作,关我什么事儿?
  他一向对董卓是恭恭敬敬、尊敬有加的,当初董卓说废少帝刘辩,他二话不说,立即表示坚决支持,而且在新老两个皇帝的交接仪式上,还是他亲自动手把刘辩身上的公章取下来送给新任盟主刘协的呢。
  如此配合,只为在朝廷上混口饭吃。
  但袁绍的造反把他们家在董卓心目中的一切美好印象都破坏掉了,现在再怎么配合都无济于事了。
  看来想混饭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董卓和曹操的性格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怀疑主义者,曹操疑神疑鬼可以制造灭门惨案(杀吕伯奢一家),董卓疑神疑鬼也可以杀你袁隗全家!
  面具撕掉了,露出的是狰狞。
  就等待那一刀子什么时候砍下了。
  等待是一种煎熬,刻骨铭心的煎熬。

  奇怪的是他们的等待一直没有结果,直到有一天。
  190年3月18,那一天,董卓的心情很不好。
  按例,凡是他心情不好就要杀人。
  这次也不例外。
  董卓下令,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首恶分子袁绍的亲属 :叔叔袁隗、袁绍的堂兄弟、交通部长(太仆)袁基处死!同时,本着斩草除根、不留安全隐患的精神,对他们的家属,无论男女老幼,也一律处死!
  你造我的反,我就杀你全家!
  董卓已经不需要再掩饰什么,一切都是在光天化日,赤裸裸地上演。
  这么说吧,董卓同志的罪恶一本书是说不完的,什么杀人、放火、强奸(宫女、公主)、抢劫,反革命、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他还富于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精神,多领域全面发展,很快就发展一项崭新的事业——盗窃。
  可能你会问,洛阳城经过董卓强制移民搬迁政策的洗礼,方圆两百里已经成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无人区,你上哪儿盗窃?
  放心,活人可以搬走,死人是搬不走的。
  董卓有的是办法,而且是情节最严重性质最恶劣的那种——盗墓。
  如此执着,只因为缺钱。
  前面说过,以前董卓真正说话算数的地方也就凉州,而凉州是不发达地区,又有韩遂、马腾在闹腾,能有多少油水?而自从关东联军造反以来,其他州郡似乎越来越不听招呼了,要么观望,要么干脆就支持袁绍,而真正支持他的人少之又少。如果双方对峙旷日持久,难保那些人也要倒向袁绍的怀抱。那时谁会来给他的政府进贡?
  今后要打仗,以董卓贪婪的性格,再多钱也不会满足的,他觉得缺钱,永远都缺。
  我的是我的,你的是我的,整个国家也是我的。
  全部是我的!

  所以,除了抢钱,还要淘金,他还不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盗墓。
  由于汉朝厚葬蔚然成风,因此这也给广大盗墓者指明了一条崭新的致富之路:要致富,去盗墓。当时又没有文物保护部门,荒郊野外的墓,只要你看上的,随便开采,没人过问的。
  说起盗墓,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曹操盗墓的祖师爷,事实上我们查阅史书就会发现,曹操并不孤独,同时代干这事的同行多了去了,而且都是大牌人物:比如董卓,比如袁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