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俘杀降不仅非常不仁,而且也非常不智。一旦敌军知道,即使投降当俘虏也会被杀掉,那么以后敌军将士们的抵抗意志将会更加坚定,瓦解消灭他们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己方付出的伤亡代价更加高昂。
湘军围安庆,围天京,都是打了好几年才攻下来,伤亡惨重。难道只是因为太平军将士全都团结顽强、宁死不降么?湘军大肆杀俘杀降造的孽,恐怕也是重要的原因吧。
如此看来,要说曾国藩以忠君卫道为己任,是一个毫无帝王野心的真君子,显然不太真实。他真有这么高尚无私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一介书生,历经千辛万苦,数年浴血奋战,几次险些丧命,要说没有一点功名利禄之心,那真的就是不食人间烟火了。曾国藩自从出山练兵的那一刻起,封侯拜相、名留青史的愿望就非常强烈。既然有封侯拜相的功名之心,那么一旦有机会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他又怎么可能不动心?
不过,曾国藩向来城府极深,又天性谨小慎微,对于拥兵自立、问鼎天下这样具有极高风险的举动,他若没有十足的把握,肯定不会轻举妄动,也不会轻易泄露自己的心机。
也许,曾国藩是在等待更好的时机,等湘军势力再壮大些,等把太平天国剿灭了,等有了更大的把握之后……
可他这一犹豫一等待,就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不久,慈禧成功发动政变,垂帘听政,独掌朝政,朝廷很快就稳定下来。曾国藩很难想到,这个女人的帝王心术和权谋手段竟如此高超老辣。此后,在慈禧的操控制衡下,曾国藩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动歪心思了。
而对于自己这一方的变化,曾国藩更是难以料到:本来可以成为自己得力帮手的胡林翼,回武昌后不久就病逝了。而他大力提拔的左宗棠和李鸿章,却在朝廷的有意扶持下,很快羽翼丰满自立门户,反而成了牵制曾国藩湘军的重要力量。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日期:2011-09-01 21:29:42
(76)
【左宗棠坐收渔利】
1860年7月,在曾国藩的安排下,左宗棠回长沙募兵六千。曾国藩的意图很明显,他是想借助左宗棠的才干,扩充湘军的实力,这样左也将成为自己麾下的一员得力大将。可他很快发现,自己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左宗棠刚到长沙,就号称奉旨募兵(确实也是奉了咸丰帝的旨意),大张旗鼓地挂起“楚军”旗号,一时间招兵买马好不热闹。想当年曾国藩建军时,公开的旗号是“湘勇”,还不敢称“湘军”(湘军是后世习惯叫法),表示这是临时募集的团练乡勇,不是朝廷正规建制军,打完仗后就会解散。可左宗棠才不会这么畏畏缩缩:既然是皇上下诏让我募兵,那就是朝廷的军队,就该光明正大地公开称军!
公开称军也就罢了,可左宗棠却还另起了旗号——楚军。“湘”是湖南的简称,“楚”的范围就大得多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以郢都(湖北荆州)为中心,疆域最大时涵盖了湖北全部及湖南、重庆、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部分地区。左宗棠也是在湖南募兵,将士也基本上都是湖南人,可他就是要比曾国藩张扬一些,直接号称楚军!显然,“楚军”的名号要比“湘勇”威风、牛气得多。
实际上,除了表面上的张扬和威风,左宗棠这么做,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我是奉皇上之命募兵,不是替你曾国藩效命的。从今往后,我就自立门户了,我的楚军并不是你的直属部队。
曾国藩自然很不爽,但他很了解左宗棠的为人和性格,此人一向恃才自傲,心气甚高,不愿屈居人下,此次另立楚军旗号,也算符合他的个性。再说按照朝廷的旨意,他左宗棠的楚军也是归自己统一指挥。因此,对于左宗棠的另立门户,曾国藩除了无奈地笑笑,也就没过多计较。
很快,六千人的楚军组建完毕,这支队伍同样唯左宗棠马首是瞻,成为左宗棠建功立业的第一桶金。
左宗棠首先率领楚军进入江西作战,主要任务是打击牵制在江西的太平军,以配合曾国藩的湘军主力围攻战略要地安庆。一年后,由于战功显著,朝廷下旨嘉奖左宗棠:补授太常侍卿(正三品),改帮办江南军务。
1861年11月20日,正式垂帘听政才几天的慈禧太后,下旨命令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巡抚、提镇以下文武官员均归他节制。此时的曾国藩,相当于江南剿匪(太平军)战区的最高统帅,权倾朝野,威震天下。
相比于咸丰帝的猜忌防范,慈禧对曾国藩可以说是大胆放权,她难道就不担心曾国藩权势太重尾大不掉么?其实,慈禧对此心知肚明,但她相信凭着自己的手段,足可掌控大局:不仅要充分发挥曾国藩的能量,尽快剿灭太平天国,又要稳稳套住他,让他不敢拥兵自立犯上作乱。
一场看不见的权谋交锋就此展开。
日期:2011-09-01 21:33:21
(77)
手握重权的曾国藩眼看机会不错,于是动手布局了:他决定在自己统辖的四个省都安排自己人当巡抚,这样一来自己的势力将更加巩固。曾国藩先后向朝廷上奏举荐左宗棠为浙江巡抚,沈葆桢为江西巡抚,李鸿章为江苏巡抚,并请求将李续宜从湖北巡抚调任安徽巡抚。
明眼人都知道曾国藩的心思,但慈禧竟然非常爽快,全都答应了!她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呢?
先来看看左宗棠的情况。1862年1月23日,朝廷下旨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催他率领楚军尽快进入浙江,收复失地。当年的左师爷终于如愿以偿,成了真正的一省之长。
当上了巡抚的左宗棠,实权在握,扩充楚军实力更加方便,打起仗来更加卖力,一年多内先后收复了遂安、衢州、宁波、诸暨、金华、绍兴等地。为了以示嘉奖,1863年5月,朝廷升任左宗棠为闽浙总督。
这可是火箭般的升迁速度啊!
看看曾国藩,早在1854年就带领湘军出师作战,劳苦功高,朝廷却迟迟不愿授予他地方实权,直到1860年江南大营溃败,迫于无奈才授予他两江总督的大权。
再看看左宗棠,1860年才开始率军作战,虽然屡建战功,但跟曾国藩的战功还没法比。然而短短三年,左宗棠从四品京堂候补嗖嗖地升迁至闽浙总督,成了跟两江总督曾国藩平级的封疆大吏,全国八大总督之一。
曾国藩很快就看出来了:朝廷显然是在故意扶持左宗棠的楚军势力,通过授予高位的方式来拉拢他,以此达到牵制自己的目的。
谋略过人的左宗棠对此心知肚明,当然也乐于坐收渔利,心里早就乐开了花:我左宗棠终于也当上总督啦!遥想当年,自己一介布衣举人,穷困落魄,却始终未曾放弃青云之志。今日荣登高位,真可谓天不负苦心人也!
不过,话说回来,此时的左宗棠不知不觉被朝廷的器重和厚恩所打动,反清自立之志也渐渐消散了。人毕竟是有感情的,身居高位的左宗棠,不再像当年那样反感这个朝廷了,转而开始思量着怎么借助朝廷授予的权位和平台,去施展自己的抱负。
再者,左宗棠一向就不甘屈居曾国藩之下,如今终于跟曾国藩平起平坐,那种天然的竞争心理,使得他更不会甘心充当曾国藩拥兵自立的马前卒。因此,当他发现慈禧在有意扶持自己来牵制曾国藩时,就毫不犹豫地配合慈禧的意图。
如此看来,慈禧在对付曾国藩的手段上,比她的丈夫咸丰帝高明多了。
日期:2011-09-02 21:38:27
(78)
【李鸿章借鸡生蛋】
其实,坐收渔利的不只是左宗棠,曾国藩的门生高徒兼亲信幕僚李鸿章也因此捡了个大便宜。
自从投奔以来,李鸿章屡出奇谋,深受恩师曾国藩的赏识和器重。但李鸿章胸怀大志,并不愿一直呆在恩师帐下做个幕僚参谋,也想出来独当一面,自己带兵作战猎取功勋,这样显然比做参谋更有前途。
机遇很快就来敲李鸿章的门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