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晚清 道民国》
第7节

作者: 风华长歌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6-01 20:54:36
  (19)

  放眼整个近代史,我们中国挨打的次数不少,如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九一八事变以及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如果把咱们中国看作是一个人,把近代史看作是历经坎坷、挫折和伤害从而逐渐成熟起来的人生历程,我们就会发现,这第一次挫折与其说是一个灾难的开始,倒不如说是一次最好的机遇。
  与后面的历次挨打比起来,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损失和灾难无疑是最小的。这就好比坎坷人生路上经常摔跟头一样,鸦片战争就是摔的第一个跟头,虽然摔得鼻青脸肿,但好在还没有伤筋动骨或是半身不遂。这样的跟头可以说是最恰到好处的。
  首先,鼻青脸肿肯定会很痛,但正是这疼痛感才会让我们每一个人对这个跟头长记性,让我们警醒,反思,改变,成长。另一方面,也不会因为伤筋动骨而需要休养好久才能缓过劲来,从而错失良机。
  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同样如此。如果,当时的中国能因为鸦片战争的刺激而全面迅速地觉醒,就会意识到自己已经落伍了这么多、处境有多么严峻,就会为此做出改变和革新。而正好当时我们的敌人还不多,外来侵略的压力还不算大,自强革新有着很好的时机。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中国面临的机遇甚至比日本的明治维新还要好,我们可以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并正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好时机,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的进化也会随之加快,整个国家和社会就会进入到近代文明的发展轨道,综合国力就会迅速增强,在19世纪末就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后面的那些挨打就不会发生……
  一句话,整个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就要改写了。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鸦片战争的惨败,确实曾令陶醉于“天朝上国”迷梦中的道光帝和文武百官极为震惊。战争结束后,也有一些大臣上奏建议仿造西式舰船和火器。而魏源在那本著名的《海国图志》中,更是阐发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战略,并提出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建议。
  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极具远见的建议和著作,竟然没有引起朝廷和军队的重视,在整个知识阶层中也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和关注,绝大多数读书人还是一如既往地抱着圣贤书啃,包括前面提到的曾国藩。就像一颗石子投到死寂的潭水中,只是激起几圈微弱的涟漪而已。
  惊雷过后,迷梦依旧。鸦片战争的炮火,竟然没有将沉睡的中国轰醒,这第一次机遇就被这样错过了。

  问题是,当时的中国为何会这样沉睡不醒呢?
  日期:2011-06-12 22:24:50
  (20)
  【不合时宜的王朝】
  很多迹象表明,中国的落后与沉睡,和满清王朝的统治有很大关系。
  大家都知道,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虽屡经朝代更迭,也曾多次出现过分裂的混乱局面,但总体而言,大一统的中华帝国一直延续了2000余年。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大一统王朝里面,强汉、盛唐的地位最为重要,泱泱中华挺立千秋的尊严与自信,辉煌与荣耀,就是在这两个朝代奠定的。
  国际史学界公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政治制度先进,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思想文化和科技都很发达。

  然而,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的三个多世纪里,在地球的另一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几个主要国家开始逐渐崛起,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一连串的化学反应:
  新航路的开辟与地理大发现,贸易与殖民扩张,重商主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资本主义萌芽,自由民主人权思想启蒙,君主立宪和共和制的确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革命……
  这里只是列举了一些关键词,熟悉世界史的朋友应该知道,要是展开说的话,每一个关键词都可以另写一本书。简单来说,西方诸国的崛起,标致着人类文明步入了全新的近代文明时代。
  对比中国和西方(主要是西欧)的历史,就像观看一场漫长的接力比赛。中国的汉朝与西方的罗马帝国大致处于同一时代,双方的鼎盛时期也是各有千秋,不分伯仲。如果把这看做是中西接力赛的起跑,那么双方的第一棒队员都表现得很不错。
  到了唐朝这一棒,中国队的表现异常炫目,相比之下西方队的表现就黯然失色了,他们困在黑暗的中世纪里苦苦挣扎,中华文明也因此将西方文明远远甩在后头,巨大的领先优势一直保持到明朝晚期。

  风水轮流转,到了16世纪,西方队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持续加速,越跑越快,迅速拉近了与中国队的差距。当然,此时中国队仍然占有一定优势,也有充足的调整应对时间。
  164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作为西方队的主力队员正式接棒。巧合的是,几乎与此同时, 1644年满清入关,随后满清王朝代表中国队接过了这关键的一棒。
  日期:2011-06-12 22:29:01
  (21)
  对于领跑世界一千多年的中国队来说,这次交接棒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悲剧。接棒的满清王朝就像棒槌(陕西方言,傻瓜白痴之意)一样,竟然完全无视西方队的加速和超越(这里不是指GDP的超越,而是指综合实力),直到二百年后的鸦片战争,被人家给了当头一棒。
  当然,如果把中国队被西方队赶超的历史责任全部推给满清王朝,似乎也不太公正。比如,君主专制的悠久传统,重农抑商的传统,日益僵化的科举制度,海禁政策,这些阻碍中国引进吸收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因素,并不是满清王朝带来的。

  诚然,我们没有必要因为满清王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就给予它额外的歧视和攻击。但不得不说,满清王朝的极度保守和内敛,与它的少数民族政权属性有很大关系。而正是这种保守和内敛,葬送了中华文明在第一时间引进吸收西方近代文明的机会和可能。
  当年满清入关的时候,曾对汉人抵抗运动进行了血腥的残酷镇压。虽然后来建立了全国性政权,民族关系也没有元朝那么紧张,但直到灭亡之时,它没有一天不担心汉人的颠覆,哪怕是在最鼎盛的时期。
  一个天天担心被颠覆的部族政权,内心深处是极度不安和不自信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所谓的康乾盛世期间,还会出现文字狱大行其道和闭关锁国日益加重这样的反常现象。
  文字狱虽并非清朝首创,但清朝文字狱的泛滥程度却是空前的,而且越是统治稳定的时期,文字狱就越是登峰造极,这是很反常的。康熙,雍正,乾隆,他们在很多电视剧里面被鼓吹成英明神武、千古一帝,但他们对待汉族知识分子的阴毒和残酷,只能说明他们的内心非常脆弱和恐惧,唯有通过残暴的镇压才能维持表面上很强大的假象。

  清朝的文字狱对于中华文明的伤害,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首先,它扼杀了明朝中晚期以来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的势头。
  王阳明的心学突破了程朱理学对于人性的桎梏,肯定了人欲和个体生命价值的意义,这与西欧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当时江浙一带繁荣的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下,以唐伯虎为代表的江南才子,开创了新时期城市市民文化的繁荣景象。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和“众治”的主张,大胆怀疑君权,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色彩。
  如果这些代表着新兴阶层的思想文化能够顺利发展下去,那么咱们中国未尝不能像西欧那样孕育出近代文明。遗憾的是,满清统治者的思想高压政策,无情地绞杀了这种可能。

  另一方面,文字狱的盛行禁锢了整个知识阶层的思想活力。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有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但在清朝,这种传统被严重压抑。鸦片战争结束后,知识阶层整体上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警醒和反思,这不能不说是文字狱造成的恶果。
  日期:2011-06-12 22:32:4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