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好汉们的心》
第33节

作者: 迷你十年
收藏本书TXT下载
  血染浔阳江口,拿谁来血染浔阳江口?他在江州人缘好得很,书中名言“宋江为人最好,营里众人都来煮粥,烧汤,看觑,伏侍他。”报复社会么?他不是那样的人,从后面来看,宋江反上梁山后,把全国驻扎数万大军、军事地位仅次于开封府的北京城都打下来了,血染一个区区驻军几千的江州,可谓易如反掌。那他干嘛不来血染?所以血染浔阳江口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以当时宋江的所处的境遇看来,他一个沦为最底层的厢军,要想被国家重用,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他自己也知道“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这是一种幻想,所以他奋笔写下了他日若得国家洗清冤屈重用,,自己宁愿血染浔阳江口”这种想法。这是他生处困境下幻想出来的一种能换取他一展抱负的极端想法。所以他在写完之后神经质一样的大喜大笑,继续沉侵在他的幻想中,又添上了一首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心在山东身在吴,吴是江州自然不必说,那么山东呢?到底是指梁山还是指郓城县,这两种说法都说得通,也许,两者都有,但小生兹以为,解读为郓城县更合适一些,毕竟原文上的:——“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这才是引发宋江潸然泪下主要原因。飘蓬江海谩嗟吁。这句不解读了,大家都读得懂。
  重点说下后两句。宋江的凌云志是什么呢?从他后来生平所做的事迹来看,抗外辱,平内忧,废除国家腐败根源,还大宋百姓一个清平世界,这就是他的凌云志。这就是为什么他的这个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黄巢是个什么人?打着代表民意的旗号,其实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三番五次给朝廷要官当,后来野心越来越大,直接想当皇帝了。宋江的凌云志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是为了这个国家,这是他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宋江是个什么人,仁德的人,爱民如子,梁山军团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而黄巢呢,是一个畜生,他的起义军更是一群猪狗都不如的禽兽,黄巢的军队打仗从来不考虑后勤保障,打到哪里抢光哪里,杀光哪里。大军所到之处,千里尽赤。攻入长安城后,黄巢一把火把长安城烧得个精光。这座历尽数朝战火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即使蛮族也不忍彻底毁灭的千年古都,在黄巢手里彻底变成了焦土。自此以后,曾经华夏象征的长安城没了,自然也再没有成为中国的首都。更令人发指的是,黄巢兵败后调重兵攻打陈州,没有军粮供应,竟然还围着陈州打了近一年。这一年内士兵们吃什么,吃抓来的俘虏,还有附近掳掠来的乡民,不分男女老幼丢在他发明研制的数百个巨碓里,就像今天的绞肉机一样把人搅碎了来供应他作战的士兵们。陈州的附近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纵兵四掠,把周边一带的什么许州、汝州、唐州、等等等数十州的老百姓抓来吃。据说,打了这一年的陈州,黄巢军团前后竟然吃掉了三十万左右的老百姓,堪称中华史上第一恶魔。

  这就是施公为什么写宋江“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原因。他要通过这个恶魔的对比来塑造一个他心目中完美的起义军领袖的形象,这是施公的幻想。
  回到书中,这也是宋江的幻想,说是幻想,是因为他醉了。醉了的时候的幻想是最美丽唯美的。以至于,当他清醒后,已经完全忘了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最美丽的梦了。
  意外的是,这个他曾经忘掉的梦,居然在故事的结尾美梦成真。除了血染的地点不是浔阳江外,一切惊人的雷同。
  (31)
  日期:2011-10-29 20:45:07
  (32)

  当宋江清醒后,他已经忘了他做过反诗的事了。当然,即使记得,他也不认为那是反诗,但别人不这么想,比如无为军的黄文炳.
  黄通判是个什么人呢?下岗官员,在闲通判。此君一天没事,就老和蔡京的儿子套近乎,总是想找个机会上岗。好了,因前日,某君质疑小生观点,把十年砍柴的一段评论搬出来,就多扯几句。如下:
   “第二种如宋江这样的能吏。依然是能力超群,又长于权谋。但看到了王朝的种种弊病和未来的命运。替朝廷打工完全是为了自己有机会寻租,自己利用所掌握的公共权力广交黑白两道人士,为自己早找退路。对王朝而言,这些人早就“身在曹营心在汉”,对王朝的律法都是敷衍了事,毫无内心的尊重与敬畏,甚至与“反贼”们暗通款曲,如果他们反戈一击,杀伤力最大。”

   “宋江对黄文炳的报复是那样的残酷、那样的没有人性。害宋江的是大宋王朝,黄文炳只是大宋王朝这条大船上的一个螺丝钉,可宋江杀掉了黄文炳一家四五十号人,放火烧了人家的房子。当张顺把黄文炳抓到宋江面前时,黄文炳倒还是显出一个读书人的气节,说了句:“小人已知过失,只求早死!”他知道自己的过失恐怕不仅仅是多管朝廷的“闲事”吧,也许是后悔没看出自己所依靠的知府是那样无能,自己效忠的朝廷是那样的虚弱。对黄文炳这样忠于自己朝廷的能人,在西方也许会获得敌人的尊重。可宋江自称“忠于朝廷”的人却如此痛恨真正的忠臣。让李逵用尖刀,割黄文炳的肉,一点点在炭火上烧烤着下酒,将黄文炳的心肝做了醒酒汤。可在梁山后期,宋江俘虏了大奸臣高俅,反而对其待若贵宾。

  小生也并非说自己的观点都对,也并非故意针对前辈,但兹以为如果“十年砍柴”兄是如此看的水浒,那么不看也罢。为什么,解读水浒,你首先要尊重作者的原文,以原文为基础解读,如果只是按照大情节把自己的想法凭空乱套,那叫意淫。
  这段评论中起码犯了两个大错误,第一,颠倒黑白
  黄文炳是什么人?施公在原著中是定性了的。
  原著旁白:——城中有个在闲通判,姓黄,双名文炳。这人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侯健之口:“这黄文炳虽是罢闲通判,心里只要害人,惯行歹事,无为军都叫他做“黄蜂刺”。
  水浒再次旁白:众好汉把他从前酷害良民积攒下许多家私金银,收拾俱尽。

  就这么一个人,原文中表述得清清楚楚,但十年砍柴兄不但不尊重原文,反而凭空想象说黄是大宋王朝这条大船上的一个螺丝钉,什么螺丝钉?他都下岗了,还螺丝钉?残害良民的螺丝钉?十年砍柴兄又说,也许是后悔没看出自己所依靠的知府是那样无能,自己效忠的朝廷是那样的虚弱。对黄文炳这样忠于自己朝廷的能人?书中名言黄文炳害宋江的动机是“闻知这蔡九知府是当朝蔡太师儿子,每每来浸润他,时常过江来请访知府,指望他引荐出职,再欲做官。”,明明想靠旁门左道投靠权贵借机做官,却又成了正义之举?

  第二个大错误,乱下定义
  十年砍柴兄说宋江“自己利用所掌握的公共权力广交黑白两道人士,为自己早找退路。”,这个小生在前面已经有论述,造反前,宋江除放了心腹兄弟晁盖以外,从未主动结交过江湖盗贼,所以我说看水浒要细读。
  十年砍柴兄又说“宋江对黄文炳的报复是那样的残酷、那样的没有人性。”,这个更离谱,这叫拿现代人的道德观来套古人的道德观。首先第一点就没有搞清楚施公和水浒所处年代。关于这段,小生上一回已经用伟人们的所作所为作为论述对比。
  且不说施公所处年代“株连九族”的思想根深蒂固,宋江灭门在施公眼里属于正义之举。再上原文:“只恨黄文炳那贼一个,却与无为军百姓无干。他兄既然仁德,亦不可害他,休教天下人骂我等不仁。众弟兄去时,不可分毫侵害百姓。”“:这是在提醒盗贼们,冤有头债有主,连他兄长也不可害。劲量避免伤害无辜,怎么就成了那样的残酷,那样的没人性了呢?

  十年砍柴兄还说“宋江让李逵用尖刀,割黄文炳的肉,一点点在炭火上烧烤着下酒,将黄文炳的心肝做了醒酒汤。”为便于理解,小生把水浒整段原文贴上来。(70回本120本100回本此段均一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