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一段霸气的历史》
第50节

作者: 枯鱼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晋国大军凯旋,姬郑在成周设下了酒宴来犒赏恩人重耳。他拿出了最美味的甜酒来招待,还准许重耳向自己敬酒。这事放平常,是没有人可以向天子敬酒的。姬郑对重耳帮他处理了混蛋弟弟姬带非常感激,在酒宴上和重耳攀起了亲戚。翻了翻家谱,重耳还是姬郑的叔父辈,姬郑就直接喊重耳“叔父”。

  日期:2011-09-22 13:25:28
  网络不行,提早更新~
  春秋
  传奇晋文公(24)
  姬郑是个实在人,攀完了亲戚就直言问重耳想得到什么赏赐。重耳当时可能有点喝醉了,想到自己岁数大了,是不是死后可以风光一下。就对姬郑说,老臣希望死后能在自己的墓地里挖隧道。

  墓地里挖隧道是天子才能享有的特权,诸侯是没有资格的。所以姬郑听了重耳的话以后摇了摇头,平心静气地说:“这是天子的礼仪制度,天下还没有人有取代王室的德行,却有第二个王,叔父也不希望这样吧。”重耳的冒犯就这么当做一个小玩笑过去了。
  天子的特权不能给,其他的东西还是可以给的。姬郑叫人拿来地图,沿着黄河画了一条线,说,叔父勤王有功,南阳之地的八座城邑就划与晋国吧。这里的南阳位于现在河南省济源市和焦作市一带,不是指现在的南阳市。当时这里是属于周朝的领地,住着不少王室的亲属。姬郑大笔一划,把南阳的阳樊、温、原、州等八座城市送给了重耳。

  这一份来自王室的馈赠意义非凡,晋国不仅把领土扩大到了南阳,而且与王畿及郑国、卫国等中原的诸侯接壤。晋国可以不必借路就向中原地区派兵,争夺霸权了。
  谢过了周天子,回到晋国之后,兴奋无比的重耳立马就派人拿着天子的批文去接受那八座城市了。没想到,派去的人碰到了钉子——南阳的部分居民拒绝加入晋国。
  南阳地区本来是至高无上的王畿之地,现在因为天子的一纸批文,转而成了一个侯爵诸侯的领地。住在这里的王亲国戚们就感觉自己一下子降了好几个等级,心里当然不高兴。阳樊人首先就跳出来不干,把晋国派来接收的官员给打跑了。
  重耳没料到到嘴的肉还会不让咬,勃然大怒,亲自率领大军前去围攻阳樊城。晋军将阳樊城包围后,重耳派人向城内的居民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投降,破城之后鸡犬不留。
  阳樊人很有骨气,没有被重耳屠城的恐吓吓倒。守城的长官仓葛在城楼上向城外的晋军喊话说:“德行是用来安抚诸侯的,刑法是用来威慑四方狄夷的。你们晋国人用刑罚来威胁周朝的臣民,无怪我们不投降了。”仓葛明显是在讽刺有贤名的重耳。
  仓葛在城楼上的高喊犹如当头棒喝,敲醒了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的重耳。自己立志要做吕小白那样的霸主,怎么可以做出残害百姓的事情来呢?遇到不肯服从的地方就搞大屠杀,那晋国人不成野兽恶魔了么?
  重耳做了一番考虑,决定放弃对阳樊的攻打,给阳樊的百姓一条生路。他派使者入城和阳樊人谈判,表示阳樊城终究是要属于晋国的,愿意留的留下,不愿意做晋国臣民的可以搬走,晋国人绝不加害。阳樊人同意了这个条件。

  谈判成功,阳樊的王室贵族和部分平民纷纷拖家带口,逃难到周朝的领地上去了,只有少部分的居民选择了留下。虽然接收了一座空城,但重耳还是占有了这片土地,收获了仁义的好名声。
  另一个不愿被晋国接收的地方是原城,重耳也亲自领兵前去攻打。不过这一回,重耳希望用诚实和信义来打动当地的居民,让他们知道晋国人不是恶魔,而是一个亲切优秀的礼义之邦,他们不必为做晋国的臣民而感到羞耻。
  重耳让全军只带三天的口粮,对外宣称晋国是在用三天的时间做最后的努力,如果还不能攻下原城,就放弃这座城市。
  围城战开始了,晋军猛烈攻打原城,虽然一时没有攻进城去。但城里的原城人已是被晋军吓破了胆。他们人心惶惶,很是担心城破之日被晋国人报复,许多人想到了投降。
  就在原城人犹豫中,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重耳当即下令,撤军回国!
  当时有很多人对此很不理解,觉得这么多兵马大老远跑到原城,眼看就要拿下了,却放弃战果撤退?有城里的晋国间谍送来密信,说“原城人马上就要投降了。”于是,将士们都劝重耳不要撤退。
  重耳仍旧坚持撤军的命令,他对属下说:“信义是生存的保障,我们绝不可以失信。”晋军将士服从命令,便拔营撤退了。

  晋国守信退兵的消息马上就在原城传开了。在这个动荡的乱世,到处充斥着尔虞我诈,诚实和信用的就像稀缺品一样。原城人被重耳的诚信给感动了,他们不再反感晋国,马上就派出使者向晋国献上了投降书。原城正式并入晋国的版图。
  日期:2011-09-23 15:30:25
  春秋
  传奇晋文公(25)
  收降原城之后,其余六座城市顺利接收。至此,晋国全部收服了南阳的八座城邑,能够轻易入主中原了。在这场接收行动中,重耳如果没有宽大的胸怀,野蛮镇压当地的居民。那么晋国将会被千夫所指,先前勤王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将荡然无存。
  经过了入王尊周和守信降原两次事件,重耳在中原赢得了良好的信誉,晋国的影响力也大大提升。为接下来的争霸大战中,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公元前635年前后的中原形势非常明晰。齐桓公吕小白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楚成王熊恽乘机北上,宋襄公兹甫想继承吕小白的霸业与楚国抗衡,却在泓水之战中惨败给楚国。熊恽的势力似乎已经无人可敌了,如果再没有人阻止,熊恽将会成为诸侯们的主宰。所以,重耳要想成就霸业,就必须打败这个最强有力的对手。
  一山不容二虎,晋楚争霸的格局开始形成。春秋进入了两级对抗的时代,与当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惊奇的相似。

  重耳与熊恽的矛盾已经不可避免了。即便两个人曾经一起吃过饭,一起谈笑风生,也无法摆脱宿命的对决了。
  晋楚两国争斗的导火索是公元前634年宋国人的一次决定。宋兹甫死后的一段时间,他的儿子宋成公王臣迫于形势,一度屈服于楚国,但泓水之战的仇恨在宋王臣心中是难以抹去的。随着晋国在北方的势力越来越大,宋王臣就想借着父亲当初在重耳落难时给重耳的恩惠,去寻求晋国的庇护,以打击仇敌楚国。因此,宋国在当年派出了使者,与晋国商定结盟,正式背叛了楚国。

  宋国的背叛令熊恽暴跳如雷,他发誓一定要踏平宋国。于是在公元前633年,熊恽集中大军,在北方边境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数万名楚军步兵和几百辆战车在边境上反复游走,吓得中原的诸侯惶惶不可终日。
  在这场演习中,令尹成得臣展现出自己治军的严酷,训练不力的士兵一律施以鞭刑,违反军纪者用箭贯穿耳朵。一天下来,成得臣就鞭打了七名士兵,穿了三名士兵的耳朵。
  演习结束,熊恽率军大举北上。为了增强兵力围攻坚固的商丘城,熊恽又从申邑和息邑(申国和息国的故地,两国已被楚国灭)征招了不少兵马,并征调了陈、蔡、许、郑四国的部分军队。楚国围攻宋国的大军一下子上升到十几万人,商丘城被围得水泄不通。
  宋国危在旦夕,焦急的宋王臣一面部署宋军守城,一面派人快马加鞭,火速向晋国求援。
  盟友有难,晋国理应救援。收到宋国的求援请求之后,重耳立刻召开会议。先轸,这位将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大放光彩的将才在会上提出说:“此战一定要打,而且要大打。报答恩惠,救助患难,取得威望,成就霸业,就在这场战中了。”
  经过商讨,重耳决定和熊恽下一盘大棋——晋国要以救援宋国为契机,南下攻击楚国的盟国,并打败楚军的主力,将楚国的势力赶回南方去。

  这必将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役,重耳押上了晋国三军所有的主力。在临出征之前,他亲自召开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给晋国的臣民打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