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貌似是这样的——颠覆主流史学,重读晚清七十年》
第34节作者:
肩担道义 日期:2011-10-26 12:14:17
(四)糜烂的大局
对于甲午战争的惨败国人是深感耻辱的,在这里笔者并不想将战争的全过程一一加以展现,只是想截取其中的几个片段,或许大家能够从中感悟更多。
甲午战争爆发时,著名人物冯玉祥当时正在保定当兵。当他所在部队奉命调往大沽口防御日军之时,据他记载消息传到军营“不啻晴天一个霹雳,官兵们骇的失神失色,惊恐之际的种种滑稽怪剧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他们算是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军人?部队开拔时的情景更是凄惨一片,男女老幼奇哭怪嚎声震云霄,只是不肯罢休。在不明底蕴的人看了以为谁家大出殡,所以惊动了这么多人来哭送,绝想不到这是保定府五营练军开往大沽口戒备去抵御敌人。为民族争生存、为国家争荣耀,所谓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在他们是淡薄到等于没有的。”
有目击者称:“调绿营兵日,予见其人,黛黑而脊,马瘦而小,未出南城,人马之汗如雨。有囊洋药具(指鸦片烟枪)于鞍者累累然;有执鸟笼于手嚼粒而饲,怡怡然;有如饥蹙额,戚戚然。”
中国前卫往朝鲜的兵船启航前,日本间谍在大沽口“往来不绝,凡我船开行,彼即细为查探,非但常在码头逡巡,竟有下船在船边,手持铅笔洋薄,将所载物件逐一记录,竟毫无委员、巡丁驱逐。”
这是我们的军队在战争前后的表现,那么日本军民是怎样面对这场战争呢?
在日本侵略中国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国策,就像眼下的国人都知道中国有计划生育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基本国策一样。当亲人上战场时,日本国民挥舞着太阳旗,唱着军国主义歌曲欢送。
梁启超后来曾到日本,他亲眼目睹了日本国民踊跃参军的场面,“盖兵卒入营出营之时,亲友宗族相与迎送以为光宠者也”、“其为荣耀则虽我中国入学中举簪花不过是也”,尤其是“祈战死”“余见之矍然肃立,流连而不能去”。
日本的士兵是祈战死,他们的亲人是欢送亲人上战场;而我们的士兵是听到上战场就吓得“失神失色”,士兵的亲属是“爷娘妻子走相送,哭声直上干云霄”。两相比较,中日两国战斗精神便见分晓。就是这样的战斗意志,就是这样的国民素养,这仗若是打赢了倒也是军事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无法可想我们亲爱的同胞是怎么了,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每每看到这一幕,我的心不禁在流血。
当日军进攻大连时实际上根本就用不上“进攻”二字,因为早在日军到来之前中国军队早已主动撤退,日军不放一枪一弹就占领了大连。而此时的我们的“慈圣”正在北京城内操办她的60大寿,紫禁城内听戏三天,诸事一概延搁不办,一副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姿态,真有大将风范,就连当年的康熙帝也没达到这个境界。当有人因战事紧迫提出缓办60大寿时“慈圣”大怒说“谁让我不快活一时,我就让他不快活一辈子!”,说的多么充满霸气呀!
当日军在花园口登陆时历时14天之久,却没有遇到中国军队的任何抵抗。当时日军是用汽艇牵引小舢板运送物资和兵员上岸,落潮时日军不得不跋涉长达2000余米的淤泥,行动极为艰难。丁汝昌在接到北洋舰队前往突击的命令后,听说貔(pi)子窝海面有日军的鱼雷艇活动竟不敢前往,只是在大连湾游弋了一番便返回旅顺口基地。
就算丁汝昌在黄海战役中吓破了胆,陆军部队总该有所表示吧!就算以前没有进行任何防守,在长达14天的时间里也应该有机会组织军队阻击呀,结果偏偏在这14天的时间里连表演性的军事行动都没有。
日军进攻旅顺时,作为北洋海军重要军事港口的旅顺只有徐邦道一人率军抵抗,其余各路人马逃跑的速度连日军追都追不上。徐邦道也真够傻的,你为什么就不跑呢?真的为这位孤独的英雄感到心酸。
日军在进攻威海卫炮台时,守将戴宗謇的六营兵力在开战前就已经散了五营,剩下的一营兵力最后也发生哗变,他成了只有十多名亲近随从的“光杆司令”,面对日军的进攻,戴宗謇自杀殉国。
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在翻阅史料时看到的中国军队的表现,怎么会大局糜烂至此?面对如此焦头烂额的靡乱局势谁有办法解决?!谁又能解决?!还是投降的了好,免得造成无辜的伤亡。能够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就已经需要足够的勇气了,真的不知道当时主持政局的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和参与其中的实权派人物李鸿章、刘坤一等人是如何挺过来的。换作是我,我肯定会选择逃避。
当时中国人一般都以为中国会大败日军,据赫德估计“现在中国除了千分之一的极少数人以外,其余的九百九十九人都相信大中国打败小日本”。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和日本进行决战。
当日军向驻朝清军发动进攻时,主将叶志超弃守牙山奔逃平壤,只剩聂士成一人率军与日军激战,后因军火用尽迫不得已只有退守平壤。为什么同在一个战壕打仗差别就这么大呢?
日军初战告捷后又兵分四路大举进攻平壤,坐镇平壤的叶志超这次又想弃城而逃,但被将领左宝贵强行留住。左宝贵用亲兵强行扣压叶志超,以防止他乘机逃跑。估计当时左宝贵的心都碎了,打仗竟然打到防止自己顶头上司逃跑的地步,在这样的人手下当兵简直就是自己军人生涯的耻辱!李鸿章让你叶志超不要“轻启战端”也没让你撒腿就跑呀!真的不敢想象我们在前线坐镇指挥的统帅会是这个样子。
左宝贵在指挥对日作战时抱着与平壤城共存亡的决心,身穿黄马褂屹立城头。部下说这样做会太显眼,劝他脱下来免得引来敌人的炮火。左宝贵答曰:“吾穿此服是让士卒知我率先战斗,能出死力,敌人注目,我何惧乎?”。左宝贵最后当胸中弹,悲壮牺牲。
左宝贵牺牲后叶志超又上演了千里大溃退,一路狂奔、越过鸭绿江。原来这位叶大帅到朝鲜是来练习长跑的!没想到这位叶大帅在性命攸关的关键时刻对自己的故土是那么的热爱,就算是死也要死在中国的土地上!像这样的民族败类北洋海军里也有一个。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叶大帅的带头逃跑下,朝鲜战场上的中国军队在日本人眼里是“中国的军队就像一群被人逐杀的猪”。这些军队临阵脱逃也就算了,在逃跑的过程中却还再次发扬我军“御敌无术,扰民有方”的优良传统,大肆抢劫民财与土匪无异,以至于中国在朝鲜大失民心。
我们的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就是如此的耻辱、如此的让人愤慨。仗打败了也就算了,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做人还是要有点儿尊严的,但我们的表现就是如此龌龊。
由于叶志超在朝鲜战场的溃败,战火很快就烧到中国本土。中日双方大战鸭绿江时,短短三天时间,清廷经营了一个多月、重兵布防的鸭绿江防线就被日军突破。此后日军攻势凶猛,相继占领安东(今丹东)、九连城、凤凰城(今凤城)、岫岩等地。但好在中国军队终于在摩天岭打了一回胜仗,第一次成功的阻击日军。在这里强调一下,此地由聂士成防守。
日军在取得一连串的胜利后稍作休整,接着又攻占军事重镇海城。倘若海城失守清廷的祖宗陵寝所在地奉天就会受到威胁,为了解除日军对清皇室祖宗陵寝的威胁,清廷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收复海城。为了收复海城清军先后组织了五次反攻,其持续时间之长(40余天)、动员兵力之多、涉及地区之广、战斗规模之大在整个甲午战争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鉴于淮军屡战屡败,光绪帝在最后两次反攻中令湘军6万人出战,任命坚决主战的湘军名将、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事务。这是开战以来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兵,也是光绪帝的最后一搏,但同样也兵败如山倒,全线崩溃。溃败之势,惨不忍睹!而当时日军驻守海城的第三师团兵力仅仅6000人左右,我们的军队怎么会衰弱到如此地步,不禁让人深思!
甲午战争的惨败固然存在日军实力客观上比我方强大等原因,但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却真的不敢恭维。笔者虽然在这里揭露了国人以及我们的军队不光彩的一面,但绝对没有诋毁的意思,只是觉得我们应该正视真实的历史!如此而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