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风云》
第42节

作者: 晴雯撕扇20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8-15 17:27:50

  元春作为贾府安插在皇上身边的棋子,无论是为维护自身地位,还是为贾府谋取更多的利益,她都必然要参与到宫廷斗争当中去。可是,“只是着意于闺中”,“不敢干涉朝廷”的《红楼梦》似乎并没有写到这样的情节。我们要相信,虽然找不到直接的证据,但与贾府有关的政治斗争,总是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让我们去探索的。
  关于元春参与宫廷政治斗争的情况,一个最重要的痕迹就是:她为什么安排家人去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前面说过,这是道家祈福消灾、祭奠神灵的一种仪式,问题就在于元春是想“祈福”还是想“消灾”。如果是“祈福”,为什么选择五月初一到初三这样没有任何习俗意义的日子?为什么刻意指定清虚观?因此,元春极有可能是通过这样的活动“消灾”。
  那么,她消什么灾呢?她遇到了什么样的惊险一幕,让她惊魂未定,急匆匆地要安排家人去打平安醮呢?对于这个疑问,无论是正文还是脂批,我们很难找到相关的证据。不过,另外一个人物的出场,倒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他就是“红楼五侠”之一的冯紫英。要解开元春参与宫廷斗争之谜,先要解开冯紫英之谜。
  在第二十六回,薛蟠、宝玉等人一起喝酒时,面带瘀伤的冯紫英不请自来,并打了一通哑谜,令在场人和看书人不明就里。首先,薛蟠问起冯紫英的伤,他回答:“从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了,我就记了再不怄气,如何又挥拳?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了一翅膀。”宝玉询问具体时间,冯紫英回答:“三月二十八日去的,前儿也就回来了。”接着,冯紫英又向大家透露了一个重大消息:“这一次,大不幸之中又大幸。”但是,当薛蟠邀请冯紫英入席细谈时,冯紫英却起身告辞,说“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回去还要见家父面回,实不敢领”。宝玉要求他将“大不幸之中又大幸”说完再走,冯紫英表示:“今儿说的也不尽兴。我为这个,还要特治一东请你们去细谈一谈。二则还有所恳之处。”并承诺“多者十日,少则八天。”

  冯紫英的偶然出场,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疑点:
  ①他一开始就说“家母偶着了些风寒,不好了两天”,为什么还要跟着家父去打猎?
  ②他说“三月二十八日去的”,吃酒这天是四月二十五日,为什么打猎要去这么久?从冯紫英说“前儿也就回来了”的语气里,他似乎觉得并不算长。
  ③冯紫英打伤仇都尉的儿子是怎么回事?这件事最后是如何处理的呢?
  ④既然冯紫英说“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回去还要见家父面回”,为什么不直接回家,还要绕到薛蟠这里来瞎白话一通?
  ⑤冯紫英说的“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到底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绝不会是“教兔鹘捎了一翅膀”这种无足轻重的事。
  ⑥第十三回写到秦可卿的棺木出自“潢海铁网山”,冯紫英打猎也在这个“铁网山”,是巧合还是另有所指?
  ⑦冯紫英原本煞有介事地说“多者十日,少则八天”,便将众人请去谈“大不幸之中又大幸”,为什么第二天就将宝玉等人请去?

  ⑧冯紫英不仅传递了“大不幸之中又大幸”的消息,还强调对众人有“所恳之处”,但到第二天就成了请众人喝酒的一个“设辞”,他到底要掩饰什么?
日期:2011-08-26 19:53:24

  我们基本上不可能从正面去解答冯紫英身上的所有疑点,但还可以采用假设求证的方法。如果做出一个假设,让所有的疑点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假设是靠谱的。围绕着冯紫英的谜团,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冯紫英跟随家父到铁网山的真实目的,是两个派系的“火拼”或者是“谈判”。基于这个假设,我们再来分析刚才提到的疑点:
  ①冯紫英“家母偶着了些风寒,不好了两天”,很可能是受到这场斗争的惊吓,即便是真的生病,身处斗争最前沿的冯紫英父子也不可能回来探视。
  ②既然是“火拼”或者“谈判”,那么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确实不算长。
  ③冯紫英打伤仇都尉的儿子,极有可能是这场“火拼”或“谈判”的序幕和导火索。
  ④冯紫英所说“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回去还要见家父面回”,很可能是得知了圣上对这场斗争的“判决”,这个判决使冯紫英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急不可待要找这群兄弟表达一下躲过一劫的喜悦之情。
  ⑤冯紫英说的“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很可能是这样的:冯家参与的派系在这场斗争中失利,但圣上或许作了一次平衡,没有“痛打落水狗”,失利的派系逃过一劫。
  ⑥秦可卿的棺木出自“潢海铁网山”,而这个棺木原本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因他坏了事”,才没有拿走。“义忠亲王老千岁”是什么人呢?应该属于皇子一类,这个巧合或许就是在告诉我们,“铁网山”的斗争,实质上是皇子势力的激烈对抗。

  ⑦冯紫英太过兴奋,情急之下有些失语,回去禀告家父后,或许受家父的斥责,或许冷静下来静思一番,认为这种事情不宜扩大范围。为避免夜长梦多,第二天便将宝玉等人请来,解除疑惑。
  ⑧冯紫英当时所说的“所恳之处”,很可能是利用贾家、薛家的影响,增加派系的实力,但回去冷静想一想,找这些纨绔子弟有什么用?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急忙在第二天以“设辞”让大家释怀。
  根据前面的分析,冯紫英很可能在“铁网山”参与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派系斗争。那么,这跟元春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就是想说明:元春也参与了这场斗争!这样一来,元春安排家人打平安醮的疑问就不言自明了。
  冯紫英经历的“大不幸之中又大幸”不是他自己,而是指整个派系,同属这个派系的元春当然也有“绝地逢生”的庆幸之感。冯紫英得知逃过一劫的消息是在四月二十五日,元春很快就安排家人在五月初一至初三打平安醮,时间也就对得上了。至于为什么选择清虚观,或许这是皇家指定的场所,抑或许是这个派系的地下联络点,这就不好妄加推测了。
  对于元春参与的这场派系斗争,贾母显然很不满意。她把元春的平安醮偷换了概念,将侥幸逃生的“消灾”变成了声势浩大的“祈福”,所以第二十九回说“享福人福深还祷福”,这不是画蛇添足吗?看似没有逻辑的标题,也可以看出贾母对这次斗争存在不同意见。
  贾母自己偷换了概念,但政治斗争的阴影始终笼罩在相关人员的心中。冯紫英听说荣府应元春的要求,在清虚观“祈福”时,“忙预备了猪羊香烛茶银之类的东西送礼”,这个细节似乎也映证了前面的分析。冯家送了礼,接着赵侍郎家也来送礼,接二连三都有人来送礼,可以说参与这场派系斗争的有关人员都到场了。这样一来,这场“祈福”活动的性质就无意中转回了“消灾”,这恰恰是贾母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贾母很快停止了自己在清虚观的活动,“虽看了一天戏,至下午便回来了,次日也懒怠去”。贾母态度的转变,进一步佐证了元春、冯紫英等人参与派系斗争的推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